猫课时教案5篇

时间:2022-10-24 作者:Gourmand 备课教案

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出色的教案是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工具,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猫课时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猫课时教案5篇

猫课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草、家、是”3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

3、看图读儿歌。

教学重点: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认识3个生字。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好机会。我们的拼音宝宝在家里可待不住了,今天,他们决定出去走走。

2、出示:ɑn、en、in、un、ün。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3、出示:yuɑn yin yun。它们的名字谁会叫?

二、拼读词语。(用时:10分钟)

1、过渡:丁丁听说朋友们都出去玩了,也吵着要妈妈带他出去玩儿。妈妈说:“好吧,那你赶快把学习用品整理好。”

2、出示关于学习用品的拼音卡片,引导学生试读。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将拼音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拼读。

三、学习句子。(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拼读句子,圈出其中的4个词语,多读几遍。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拼读句子。

5、组织全班展示。

四、朗读儿歌。(用时:10分钟)

1、出示儿歌《家》,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拼读。

2、引导学生拼读红色的音节。

3、指名读。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拼读儿歌。圈出儿歌中的3个生字,多读几遍。

5、组织全班展示读。

五、总结提升。(用时:5分钟)

启发思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更积极地思考,而问题却来源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说说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个个踊跃举手回答。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积累,自己的发现去获取知识,相信他们将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将会不断地进步。

得益于前课拼音教学所总结的'经验,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帮小蜜蜂找家的情境游戏,并且贯穿了整个课的始终。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帮助小蜜蜂找到家,学生非常开心。课后,我问学生,在语文课设计的这么多游戏中最喜欢哪个时,小朋友都表示喜欢今天的帮小蜜蜂找家。

帮小蜜蜂找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穿过一座花园,越过一片树林,飞过一条小河,最后经过一片草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同时也在经受着形成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精神的潜移默化。

在穿过花园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同时对比着学习后鼻韵母的发音。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了最后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整个过程充满着积极参与,在课件中向日葵花美丽的映衬下,后鼻韵母的学习也显得一点都不枯燥了。

在越过树林时,学生还遇到了我精心设计的树林迷宫墙,要走出迷宫墙就需要掌握拼读的技巧。学生认真专注的眼神,甚至可以脱离老师的帮助而自己去解决走迷宫的难题。在这个环节上,我还特地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锻炼他们“听要求”的能力。提出“请你读出来”,“请你拼出来”的新要求。在要求学生读出来前,先让学生在脑中默读,在心中默拼,逐渐锻炼直呼的能力。

在飞过小河的环节上,我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学生体贴、关爱的心灵。学生写得很仔细,同时速度比往常快,因为他们说,怕写得太慢小蜜蜂会飞不动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们写字的神情,担心的表情,心里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这些孩子们会为别人着想呢!

虽然在课堂上感觉学生表现有进步,但在班级常规上却发现有反复的情况。最近排队老是比较拖拉,排队小老师的管理也比较松散,得想点办法。

猫课时教案篇2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5个生字,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3、在看图、朗读表演过程中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完成栽树任务中的特定作用,感悟合作的意义。

4、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

资源

1、生字卡片、挂图

2、《识字7》中学过的有关合作的名言和故事。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题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观察插图,说说小动物们的样子

2、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想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说说三个小伙伴遇到的困难。

4、三个小伙伴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好这三句话

5、大声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想想三个小伙伴是怎样解决困难的。

6、说说是谁解决了第一个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学小野猪的动作,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7、说说其他两个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有感情朗读

8、齐读三个小伙伴说的话

9、谈谈小树栽好后小伙伴的心情

10、齐读第六自然段

11、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朗读表演

1、读一读最喜欢的那个小动物的语言,边读边想像它可爱的样子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3、加上动作练读

4、上台表演

四、小结

说说自己和小伙伴合作做好了哪些事情。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识记生字

4、自学笔顺,书空

5、描红功之母。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习第19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和词语,同学们还记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2、复习生字。

一同没有长鼻子怎么办

不要紧嘴巴手拉着手栽树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一幅插图,观察他们的样子

2、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去,可是他们一件工具都没有带,在栽树的过程中,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孩子们自己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笔勾一勾有关的句子。

3、交流:

(1)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2)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3)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4、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心里会怎么样?(很焦急)对呀,谁来读好这三句话。

5、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这三个小伙伴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第2、3、4、5自然段。注意小动物们说话时的语气。

6、是谁想出好办法解决第一个困难的呀?(小野猪)小野猪怎么说的?谁来读好小野猪说的话。(把“不要紧”换个词?“没关系”)小野猪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拱”,指读,谁能做做小野猪用嘴巴拱出一个树坑的动作。(指名学生回答)谁来读小野猪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7、其他两个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8、三个小伙伴遇到问题都不害怕、不慌张,主动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真是勇敢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说的话吧?

9、三个小伙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终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把小树——(生答:栽好了。)(师贴树苗图片)

10、如果你是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名答)

11、你们看,三个小伙伴多高兴啊!他们围着小树又跳又笑。(示图)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着三个小伙伴那么高兴,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师读)指名读,评议,再齐读。

三、朗读表演

1、刚才我们读了三个小伙伴一同栽小树的故事,这三个小伙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把描写它的那一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它那可爱的样子。

2、课文表演读。4人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全文。

3、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学生练读。

4、上台表演。带头饰分旁白、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四个角色表演课文。

四、小结

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终于解决了问题栽好了小树。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是需要我们合作才能把事做好,想一想,你曾经和小伙伴一同合作,做好过什么事吗?

小结: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事儿做好!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同 没 要 巴 就

2、给生字组词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4、学生根据书后笔顺表自学笔顺,书空。

5、学生描红。

作业

设计★完成《习字册》

★★

完成《一课一练》

完成《补充习题》三

★★★

1、收集关于合作的词语、名言俗语。

2、收集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故事,并能讲一讲。

猫课时教案篇3

一、情境导入,预习交流(3)

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题目,齐读)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 均匀)。(师随机板书)

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盛,这么美是因为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教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

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非常认真,下面咱们就来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综合答案)

三、互动研究,精读体验

(一)第三自然段(12)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1.(1)交流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同时强调“反面” (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寻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

(2)(师板书)注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师板书,生注意观察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2.(1)交流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

(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

3.交流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

4.师总结: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随学生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5.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生答: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准确是因为他这次(认真观察)了。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5)

1.师:下面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指名小组代表读描写往上爬的句子)

2.师:请同学们自己也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下面画“▲”,体会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请一生反馈(触、巴、拉、贴),相机板书:触、巴、拉、贴。

4.你是怎样理解“触 巴 拉 贴”这几个动作的呢?还记得我们帮助理解词语的几个方法吗?(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位置互换进行比较)现在就请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1)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2)阐述小组的理解(体会触、巴、拉用力的程度逐渐加深,“拉”用力向上的状态)

(3)从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用词的精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

(4)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是呀,从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准,更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以及它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狂风大作阻挡不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脚步,他的脚——(接读),暴雨来临依然阻止不了它,它的脚——(接读)。看着这样坚韧的爬山虎的脚,你们佩不佩服?让我们读出对它的敬佩 。

6.(1)作者开始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蜗牛的触角,现在它比作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体会爬山虎的脚有力,能紧紧的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向上爬),所以它才能(牢固)地紧贴在墙上。

(2)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爬山虎脚的坚韧、有力!(指名读,男生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现在,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墙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老师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呢?(不能)为什么?

结合壁虎向上爬的样子体会: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的用词多妙呀,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又写出了它坚韧向上的精神。

8.你们喜欢这样的爬山虎吗?请你自己再充满感情的读一读,争取把这段积累下来(生自主背诵)

9.结合板书一起背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前提是?(触到墙),那么没有触到墙的呢?(生答:不几天就“萎了”)

师:是的,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植物。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么生动形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的特征)

四、拓展延伸,综合实践(2)

同学们,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题目也是爬山虎的脚,可是作者为什么先写它的叶子呢?一墙令人看着舒服、好看得很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说)

师小结: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叶子,不仅给下文写脚做了铺垫,二这一墙美丽的爬山虎叶子,更加衬托了爬山虎的脚起到的重要作用。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不愧是个名家,他含蓄得自然,铺垫得巧妙,你们写文章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啊!

五、反馈总结,感悟收获(3)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说)

2.师总结:叶圣陶先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请你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对爬山虎的'脚的敬佩之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机动)

六、作业设计

1.再次读一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或花卉,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一写。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猫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恢复、泛滥、冲毁”等一些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2.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还记得吗,来复习复习吧。出示生字,生集体认读。

3、出示四字词语,生读一读记一记。

4、出示图片,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四字词语,看谁记得多、看谁速度快。

5、出示五个词语,生根据词语按顺序将课文内容说一遍。

二、研读课文。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2、解释“恢复”一词。

3、出示洪水视频,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大水给百姓带来了哪些灾害?

5、禹和鲧都只治水了,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了?生找原因。

6、出示禹和鲧治水的方法进行对比。

7、体会大禹的聪明才智。

8、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视频,孩子体会大禹的.无私。

三、拓展练习

1、小练笔,如果你是当时的百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大禹说。

2、现代还有哪些人也想大禹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生讨论回答。

猫课时教案篇5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

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1)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2)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3)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4)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 )的船 (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