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计划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有合理调整,为了有良好的教学思路,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画两课时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画两课时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朗读古诗。
(1)播放《画鸡》的朗读音频。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同桌之间相互朗读,看谁读得更棒。
教师:想要读好这首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接下来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听老师在哪些地方稍有停顿,你就画上分隔线。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2、读古诗,品诗韵。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么诗人唐寅究竟画了一只怎样的大公鸡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样的鸡冠?(红冠,不用裁)不仅鸡冠好看,羽毛也很漂亮,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雪白)
(2)齐读第一句诗。指导朗读,读出公鸡骄傲的情感。
(3)公鸡在平时生活中会乱叫吗?从哪里看出来?(平生不敢轻言语)
公鸡叫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一叫千门万户开)
(4)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呢?(勤劳的大公鸡)
(5)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只大公鸡,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句诗。
3、再读古诗。
学生齐读古诗,自由识记,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4、学生尝试齐背古诗。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播放《小熊住山洞》音频,学生欣赏。
2、教师范读,学生疏通文本,读通句子。
3、学生自由读短文。读后指名说一说森林里的动物为什么要感谢小熊一家,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小组讨论: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5、学生熟读短文。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古诗和短文。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吧。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八
?画鸡》
?小熊住山洞》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为了教给学生多种识字的学习方法,我通过举例归纳和拓展,来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学“我的发现”过程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文汉字的特点,主动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字词句运用”的学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表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这节课我依然重视朗读和背诵,扎实落实教学目标。
画两课时教案篇2
课时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
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五、砥砺思维,拓展延伸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画两课时教案篇3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的是以图画的形式引题。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穿插了谜语这一游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知道自己猜的是对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整个活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但在最后的学习儿歌的环节,学生能够很好地和教师一起做动作,但却记不住儿歌的词。因此,这次活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1、引题方式不够新颖
以图画的方式引题相对比较的常见,而且图画是死的,不太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以后可以尝试播放一个春天美景的短片,或是让图画动起来,给图画配上声音等,使学生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学习儿歌的环节需改进
虽然前面猜谜语的时候已经引出了儿歌中会出现的物体,但在引用进儿歌的时候比较的突然,方法不够好,以至于学念儿歌时不能够顺利的完成。经后在引出儿歌的环节上需要再用些更巧妙的方法。
领域语??
活动类型
文学欣赏
活动内容
春天到
活动目标
1、乐意学念儿歌,能初步学会跟念儿歌。
2、能用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重点
乐意学念儿歌,能初步学会跟念儿歌。
活动难点
能用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准备
“春天”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入课题
看这么美丽的图画表示的是什么季节阿?
二、扮演春天里常见的物体,表演儿歌的内容
1、春天到了,有个可爱的小家伙要从泥土里跑出来晒晒太阳,它是绿颜色的,小小的嫩嫩的,它是谁阿?学生猜测,并进行集体的表演。
2、春天到了,有一种小动物张开翅膀飞来飞去,还在树上吱吱叫,它是谁呢?学生猜测,并进行集体的表演。
3、有一种植物非常的美丽,五颜六色的,还闻起来有一股香味,蜜蜂蝴蝶都很喜欢围着它,那她会是谁呢?学生猜测,并进行集体的表演。
三、学习并记住儿歌
1、刚才我们扮演了春天里许多的东西,原来春天大家都喜欢阿,我要给春天编一首好听的儿歌
儿歌:春天到
春天到,春天到,
地上长出小青草,
树上小鸟吱吱叫,
花儿开得多美好。
2、刚才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把这首儿歌送给小草、小花、小鸟来听听吧。
画两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对话。
2.初步照样子用为而和不是而是说句子。
3.了解航天飞机、火箭和飞机的特点。
重点难点:
通过银色飞机的心情变化来理解课文内容;句式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阅读课文。
1.课文写了银色飞机几次与航天飞机相遇?齐读2-3自然段。评析。
2.它们是如何相遇的?从哪儿可以看出它们的第一次相遇时间很短?
3.出示句子:呼的一声
呼的一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仿照例句说一句话。
4.出示:银色飞机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在你的学习与生活中,你曾经为什么事而感到高兴过?银色飞机为什么而感到高兴?(结识了一个新朋友)结识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可以用找同义词的方法理解)这个新朋友是谁?(航天飞机)为什么会为这个新朋友而高兴呢?(板书:雄壮威武)课文中是怎么来说明航天飞机的雄壮威武的?齐读、指名读这几句话。
5.板书:羡慕。羡慕什么意思?(看到别人有和处或有利的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银色飞机羡慕什么呢?(飞得快,能飞出大气层)
6.银色飞机把自己与航天飞机相比,他也只能是--对空长叹。对空长叹是什么意思?(对着天空深深地叹息)为什么而叹息?(没有这样的本领)
了解飞机的性能。
7.请你用为而根据上面的意思来说两句话。
(1)银色飞机为航天飞机能飞出大而感到羡慕。
(2)银色飞机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本领而对空长叹。
8.请你在文中再找一找有关银色飞机心情的词语,再想一想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交流:担忧
理解担忧的意思;银色飞机为什么而担忧?(航天飞机能否回来)惋惜
理解惋惜的意思;银色飞机为什么而惋惜?(航天飞机不能回来)请你用为而来说句子。(句子略)
9.出示刚才那个朋友并不是火箭,而是航天飞机。
依照上面的句子来说几句话。
10.自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航天飞机有什么用途(送卫星上轨道、空间做实验、送病人上空间医院等)。
11.自由读1-6自然段。
12.学习第7自然段
(1)默读。
(2)讨论,引读。飞机越听越不自在,他想便。智慧老人看出了飞机的心思,便说。听了智慧老人的话,飞机又。
(3)引导想象。
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航天飞机》一课,听了智慧老人的一番话,知道了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课后,请同学们去阅读查找科普读物,也可以向家长了解,然后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或以《航天飞机简介》为题,写一篇板报稿。
板书:
飞得更高
31、航天飞机
速度更大
作用更大
画两课时教案篇5
一、展示台
1、读一读: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拼音,你读我听,我读你听,把词语的音读准。老师适时指导。
朗读指导:“算”是平舌音,“式”“重”是翘舌音,“德”的读音是dé,不能读成déi。
2、想一想: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些词语。
示例:我们在数学书、品德书、健康教育读本上见过这些词语。可见,只要做生活 的有心人,在各科课本上,我们都能认识许多汉字。
3、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平时积累了哪些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的习惯,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
示例:我在课外书上认识了很多词语,比如“舒克、贝塔、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植物、天文、气象、节气”等等。
二、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 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跟着一起诵读,老师适时指导。
朗读指导,学会断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理解相应的词语。
①不觉:不 知不觉。
②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③闻:听见。
④啼鸟:鸟的啼叫声。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老师适时指导,直到全班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交流心得。
(1)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孟浩然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听到了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听到了夜里沙沙的风雨声,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2)诗意: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也不知吹落了多少花儿。
(3)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天早晨生活的一刹那,描写了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生机勃勃的春意的热爱。这首诗言浅意浓,韵味悠长,是传诵千古的五 言绝句。
(4)拓展: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5、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6、背诵古诗。
三、和大人一起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阳光》这篇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阳光的重要性和美好。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词语理解:
①洒遍:分散地落下,到处都是。
②田野:田地和原野。
③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
主要内容:这篇短文写了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带给大家光明。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说明阳光很宝贵。
2、出示太阳图片,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四个太阳》,交流对太阳 的了解。
明确:在小朋友的眼中,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像个大火球,太阳又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3、初读短文,读通读顺,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适当指导。
4、指名生交流初读收获,鼓励学生谈谈读了这篇小短文,自己对阳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阳光像金子 ,大自然中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阳光比金子还要宝贵等。
5、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洒到了哪些地方?
示例:阳光很明亮,能发光,所以说像金子。(适时出示阳光洒遍大地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6、阳光给田野、高山、小河带来了哪些变化?
明确: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河面闪着阳光像长长的锦缎了。
7、阳光为什么会给田野、高山、小河带来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禾苗、小树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小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变得更加美丽,就像长长的锦缎。
8、引导学生说出学习这篇短文后的感悟或是想法。
示例:金子有价,阳光无价。阳光的宝贵不仅在于它带给人类生机勃勃的世界,更在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应该像阳光那样无私奉献。
画两课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两段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区分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8、12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前往广东省新会市,追随巴金爷爷去鸟的天堂感受那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1、出示问题:
作者先后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色却截然不同。第一次去看到了什么?第二次又看到了什么?
请你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说说课文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联想?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谈谈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三、组织交流
这是一株怎样的大榕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1、介绍大榕树:
⑴ 大:许多棵
叶:多、密、绿(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⑵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① 叶多;
② 枝干多;
③ 生命力强;
④ 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
(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a、作者在描写榕树这一部分用的是什么描写?
(静态)
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联想?
b、这棵榕树生长得这样茂盛,还和什么有关?
(当地农民的保护)
⑶ 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
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小船渐渐前行,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株的大榕树。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
2、进入“鸟的天堂”:
⑴ 同学们,当“我”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没有看见一只鸟,“鸟的天堂”里真的没有一只鸟吗?让我们再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读10~14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象?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____,我感到____。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有关内容。
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是鸟儿的安居之处、聚会之所。作者第一次经过是黄昏,鸟儿都在枝叶浓密的大榕树里栖息,所以难以发现。第二天,作者再到这里所看到则是另一番景象。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鸟的天堂。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并体会众鸟纷飞的情景。
⑵ 鸟多:到处、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试背诵第12自然段。)
⑶ 仿写句子:
模仿第12自然段描写鸟儿多而热闹的句式写几句话。
⑷ 提问:
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⑸ 提问:
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⑹ 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_____,后来_____,接着 _______。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_______。忽然我看见了鸟儿生活在这里,这使我__________。
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
你还有什么疑问?
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试背诵。
3、结语下课: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更有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能真正成为鸟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延伸作业
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课后读读巴金先生的其它文章,比如《海上日出》、《草原》、《随想录》等。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试练写一篇解说词,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叶 多 密 绿
榕树 大而茂盛
枝干 枝上生根 数不清
美不胜收
到处 到处
鸟 多而快乐
有的 有的 有的
应接不暇
画两课时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课件出示部首,填写几画。
2、课件出示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二、谈话激趣
1、课件出示“庞”,学生认读。
2、如果遇到一个生字,你不认识,也没有拼音,那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想不想学这种新本领?
三、学习部首查字法
1、让已学会部首查字法的同学介绍的方法。
2、以“庞”字为例,介绍的步骤:
⑴ 确定要查的部首。
⑵ 在“部首目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⑶ 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⑷ 再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3、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专项训练:
⑴ 从字典的“部首目录”里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⑵ 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⑶ 进行比赛。
四、展示台
1、讨论决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2、分组进行准备。
3、正式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