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回顾以往的教学经历才能写好,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八上民族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上民族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学习中要求通过作者优美的语句,感受到: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是一所充满欢乐、详和气氛的学校。进一步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本单元从知识点上,要求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到18个词语。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抄定一些优美的句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语言文字训练。
二、学习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体会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所表达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上课民族小学生认真学习、下课欢快自由”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
省略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正确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学期又开始了,学校绿树成荫,看同学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学校又成了欢乐的海洋。看,从山坡地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却来到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是什么小学?(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让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想想这是一所什么样的民族小学?并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新词:(教师ppt)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坪坝(bà)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啊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摔跤(jiāo)
2、正确阅读下成的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3、运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指名读,正音;
(2)“开火车”练习读准字音;
四、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田字格书写示范:
先让学生自己数数字的笔画,看看字的结构,并书空临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书写时注意各部分位置,要写紧凑,把笔画写清楚。
“蝴”左中右结构,注意各部分大小。
“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书写笔画、笔顺。
“雀”“小”字下的“丿”要写长些。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第三横要写长些,第十三画是撇折。
八上民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维吾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维吾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维吾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维吾尔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教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男子腰带上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用红,蓝色手帕缠头(回忆比较一下和维吾尔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还有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它轻便宜骑。
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时候和刚才一样提问和讲解和幼儿产生互动3、第三组幼儿代表介绍:藏族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服装: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刚才看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们觉得少数民族的衣服都有一个什么特点)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谁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个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传说,很久以前藏族的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西藏特产酥油茶出示哈达这是什么?为什么哈达是雪白的?为什么要献哈达?学习献哈达的动作)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献哈达也有他们的礼节,是这样献的,教师演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衔接合理,一环紧扣一环,条理清楚,活动效果明显,每个孩子们都能注意力集中,对活动感兴趣,但教师的提问语有欠妥的地方,有些提问没有意义,可直接开门见山地讲给孩子们听,教师的肢体语表现力再强些效果会更好。在今后我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语言逻辑能力及肢体表现力。
八上民族教案篇3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
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媒体资源视频或教学演示软件。
2、教师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
师:这一段写了小学生上学的情景。这些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大家看看课文,都有哪些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傣、景颇、阿昌、德昂、汉……
师:不同民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师:(补充)不同民的人生活习惯也不太一样。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集中。比如:壮主要居住在广西,蒙古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维吾尔主要居住在新疆。
3、结合媒体资源中的图片,介绍少数民的概况:
师:我们有56个民,一般来说,不同民有不同的民服装,语言、文字也不一样。当然,现在很多少数民也穿汉装,说汉语。有些少数民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些地方或是在一些民节日,少数民的的人还是穿自己的民服装,说自己的语言。
播放媒体资源,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少数民,他们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4、师:看课文,民小学的学生们到学校后,做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向小鸟打招呼
向老师问好
向国旗致敬
三、学生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媒体资源视频或教学演示软件。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民小学上课前、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活动:
⑴上课前:
师:小学生们怎么知道上课了?
学生说,教师板书:
上课前敲钟
⑵上课时:
师:民小学的小学生上课做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上课时读课文
师:上课时,窗外很安静。作者是怎样写的?把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划下来。
学生说,教师板书:
窗外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
师:这些小动物们都很安静,作者说,它们好像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好像也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
⑶下课后:
师:民小学的小学生们下课后做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下课后跳舞、摔跤、做游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这一段描写了民小学的环境。这所学校美不美?作者写了它的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白墙。
这所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抒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小结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所民小学的校园生活。写了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们上学、上课、下课的生活。
八上民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装的特点。
尝试根据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
课件准备:“民族服装”组图。
纸面教具:《民族服装》。
材料准备:彩色笔、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哪些是少数民族呢?
小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蒙古族等。
出示组图“民族服装”,引导幼儿认识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的服装。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服装也各有特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民族服装-苗族”,引导幼儿了解苗族服装的特点。
——图片上的服装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颜色?哪些图案?
——她还戴着些什么?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吗?
小结:苗族服装色彩丰富、颜色艳丽,服装上绣着各种精致的花鸟、花草图案。苗族女孩在参加盛大的节日时头上、耳朵上、脖子上、手腕上还会戴着各种漂亮的银饰。
2.出示图片“民族服装-白族”,引导幼儿了解白族服装的特点。
——这套服装是什么样的?
——颜色看起来怎么样?有哪些图案?
——这会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
小结:白族人喜欢白色,服装图案、色彩比较简单。一般白族女孩衣袖上会绣着各种花边,腰上系着绣花图案的围裙,头上缠着绣花布或彩色毛巾,左边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yīng suì)。
3.出示图片“民族服装-彝族”,引导幼儿了解彝族服装的特点。
——这套服装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哪些颜色?哪些图案?
——她还戴着些什么?
——这会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
小结:彝族服装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衣袖、领口上绣着精美的花边,领口周围还会点缀上金器、银器、珠宝、玉器等,头上还戴着黑色包头。
4.出示图片“民族服装-蒙古族”,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装的特点。
——这套服装是什么样的?
——他的腰间系着什么?
——这会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
小结:蒙古族生活在草原上,为了方便骑马,他们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蒙古袍包括长袍、腰带、饰物和靴子,蒙古族男孩的长袍图案简单,色彩简洁,他们喜欢戴蓝色或黑褐色帽子,在腰带上系上刀子、火镰等饰物。
发放纸面教具《民族服装》及绘画工具,鼓励幼儿尝试根据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进行装饰。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你喜欢哪一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
——试试用笔装饰出你喜欢的民族服装。
2.幼儿自主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作品。
——你装饰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
——你用了哪些颜色?画了什么图案?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术区,投放少数民族服装的图片,如维吾尔族、畲族、布依族等,引导幼儿继续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并尝试绘画。
八上民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八上民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课文,互相正音,推荐一位组员。
2、交流反馈:
⑴出示生字:
①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⑵认读新词:
①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⑶做游戏巩固字词:
① “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②玩找字游戏:
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⑷试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汇报。
二、细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⑴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⑵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
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
⑶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
⑷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⑸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⑴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读读说说,学习第四段:
⑴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
⑵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画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五、拓展活动
八上民族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3.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交流感受;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二、教学用具
ppt、音乐、拉萨的图片
三、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拉萨的天空的“湛蓝”“明洁”等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欣赏图片。播放《坐着火车去拉萨》音乐,跟着老师一起乘着火车来到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1、拉萨的天空
2.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天空”字很大,突出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天空,而且拉萨的天很蓝,用蓝色粉笔;“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学生要读轻声。)
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惊喜呢?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在音乐声中)
策略:自由朗读全文。
1.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湛蓝透亮)
2.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天空?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第一句话,每一句都含有蓝。再找找,含有蓝的词语也很多呢?
生:蓝天湛蓝蓝宝石蓝晶晶蓝得让人神??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这么多蓝,我们都掉到蓝的海洋里了。一起美美地读。读得真好,这浓浓的蓝都把我们包围了。
3.“湛蓝”什么意思?(很蓝非常蓝深蓝)
齐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是一个比喻句,那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师:你见过蓝宝石吗?它是什么样的?
预设学生1:见过,很好看。
预设学生2:没见过。
师:(多媒体展示蓝宝石的图片)蓝宝石和拉萨的天空一样蓝,谁能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湛读重一点,慢一点,才显得特别清澈。尤其要读出那亮来。指名读2。评价:更蓝了,更亮了。
(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慢一点、重读)咱们一起美美的读出来。
让老师看看这么湛蓝的天空有没有进入你的心里,看着白板朗读一下。
难度升级了,需要填空的部分更多了,再挑战一下。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拉萨天空之美。
策略:默读第二~三段(小组合作)
1.思考:拉萨的天空还有什么特点?并用波浪线划出来相关词语。(板书纯净明洁)
师:就是干净、纯洁、一丝杂质也没有
2.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由阅读)
3.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有小组喜欢这句话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举手
师:蓝天离我们近,我们被蓝色包围,你们小组读懂了,来,看幅照片,我朋友去拉萨拍的。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
生:摸不到。
师: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联想一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掬”的意思,你懂吗?
生:就是捧。
师:让我们也来捧一捧蓝天——洗洗脸。什么感觉?
生:(清、凉、舒服)
师:那还是蓝天吗?啊,天怎么就成了一汪蓝蓝的湖,一片蓝蓝的水了?我们看这张图,倒过来是不是蓝天比水还清澈?
生:是啊,比水还清澈。
真的好妙呀!想象真奇妙。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奇妙
一起读出来。
师:非常妙。
5.联系上下文和图片呈现理解“映衬”和“对照”。小组赛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你们两个小组都喜欢这句话,比一比谁读的好。找一找两组近义词。
(出示图片)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是什么
把天空衬得这么美呢?看见了?再看看山脚下,那拉萨河水——那河畔的草地——看到了吗?是哦,只有有了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拉萨的天空才蓝的更加纯净和明洁。
6.(配乐)指名读第二段,全体朗读第二段。
过渡语:既然我们从文中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里的天空呢?(想)。【音乐起】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乘着火车来西藏,来到了拉萨。现在我们就站在高原上,把你们的目光向远处望去。群山连绵起伏,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贴着山顶,是那样的洁白耀眼。你们看到了吗?白云上方就是那一汪纯净的蓝天。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幸福……很舒服……
师:用原文的词语说呢?让人神往(板书)
6.同学们全体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天空的美,进入“神往”的意境。
过渡语:游客们去拉萨,除了被湛蓝的天空吸引,还有一座神圣的宫殿一定要去,是哪里?
生:布达拉宫
1.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雄伟)
2.比较欣赏布达拉宫的图片湛蓝天空下的布达拉宫图片,感受“更加”雄伟壮丽。
(布达拉宫周围没有比它高大的建筑物,湛蓝的天空就像窗帘一样,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让我们用语言来掀开窗帘,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齐读4、5自然段。
(三)检测导结: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明洁)。
2.如果你是拉萨的游客,看到这么美的天空,想说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3.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明洁,让我们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渲染下,以最饱满的感情朗读全文。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都沉醉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中,忘记了时间,有机会再继续咱们的拉萨之旅。
xx区xx小学
胡秀敏
八上民族教案篇8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学生写字。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一自然段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配乐朗读这一段。
第二、三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