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2-11-12 作者:Youaremine 备课教案

制定一份教案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为了活跃课堂,我们需要将相关的教案认真制定,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模板8篇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认读、理解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曾读过了哪些有趣的书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自己童年读浒传》的文章。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

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1)生字词:读一读下列词语。

水浒传特别搬秦叔宝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

(2)读准下列多音字:

水浒传好奇吞没答应曲折天分赤手空拳

(3)理解下列词语:

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毕竟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天分观摩

(4)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更好。

2、想一想,从这些内容中,你明白了什么?

3、学生默读。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以备交流。

四、熟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抄写生词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什么叫火烧云

二、自由朗读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哪个字难写,凶的部首是什么。出示多音字。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请用“——”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4、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5、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夏天的傍晚)(你从哪里看出来?(晚饭过后;乘凉)

6、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结:这段话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的?(“笑盈盈”)

请你们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7、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发生变化。

8、小组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请在3至6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小组内齐读,然后说说你读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我们小组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烧云颜色非常(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2、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还有些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4、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个什么句?你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个“一会儿”说一句话吗?

6、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你真会用词。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了课文4-6自然段,我们体会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

?火烧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形状多?请用“”标出来。变化快?用双横线画出来。

形状(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过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动物、植物、人类等)

4、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赞美火烧云吗?(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啊!)

2、你在自然中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景物?(钱塘江大潮、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3、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谁知道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萧红(1911~1942)〕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去世。

五、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赞美之情。

板书: 上来了(红)

颜色——五颜六色

火烧云 形状——变化万千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练习四》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一些中药;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与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内容有关的成语,积累《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歌”、“领”。

二、教学要求: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一份《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7种中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2.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今天,书上也出现7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7种中药。

7.你知道这7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小柴胡冲剂》,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7.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

3.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这8个成语,读准字音。

2.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忆曾学过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3.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

2.互相讨论、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

3.指名说《三字经》的意思。

4.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器”。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对,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师范写“羽”。

6.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7.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再展示写得不好的字,师生共同评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

3.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自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班级公约的制定从哪些方面作思考呢?

2.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可以做一些补充。

3.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三、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住宅”一般是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师: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同学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比方:“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 zhòu ”,不能读“ jū ”或“ zòu ”。

3、解释重点词语,协助理解课文。

4、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同学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很喜欢蟋蟀,并把蟋蟀当作他的朋友对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知名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主要是以住宅知名。)

板书:住宅

二、学习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板书:选址 工具 洞内外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板书:特点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示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蟋蟀的住宅是自身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

板书:柔弱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出现在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板书:住宅建造

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板书:时间 建造 整修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板书:十月

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板书:长时间 加深加阔

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局部,你有什么想法吗?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锲而不舍,认真工作的精神。

四、指导同学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身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

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观察一种小动物。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蟋蟀的住宅》主要讲的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主要描写了蟋蟀挖掘、建造巢穴的事。

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比喻为住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很形象,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观察有什么好处?

二、朗读全文,体会拟人句

课文中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请同学朗读全文,找出以上词语,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三、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这种练习要求同学观察一种小动物,注意它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也要写它的活动情况。

教师指导这种练习时,可以先请同学读一篇习作例文,然后再进行习作指导,这样同学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选址:排水优良、温和阳光 (不随遇而安)

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 (工程伟大)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秋天动工

建造 方法:扒、搬、踏、推 (不辞劳苦)

整修:冬季不时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盐”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潮”等13个字和“奇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 “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把握内容要点。

4.读古诗《浪淘沙》,能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5.能找出具体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句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了解抓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感受体会钱塘潮的壮观奇特。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5。

教学准备:

教师:“盐”等12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盐”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样的美。学习这些课文,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以便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形成具体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训练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

板书课题:1 观潮

2. 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指名回答。预设: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4. 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要从课题开始。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向我们展现了潮水这种自然现象的美。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昂”“鼎”“崩”“震”“霎”。

(3)ppt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犹如”,复习认读。

提示: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2.小结:对了,课文讲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这么一件事情。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什么样美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奇观: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课文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天下奇观”,同时点明了“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回应了题目;也说明了“我们”观潮的原因——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具体写“我们”观潮的课文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部分1: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 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通过梳理,我们了解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是总的点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天下奇观,然后通过第二、三、四部分,通过写“我们”的一次观潮,具体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过程,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过后”,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3.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江面很平静;潮来时,江面汹涌澎拜;潮过后,江面涨了两丈多高。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来说明它是天下奇观呢?我们继续学习。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早就吸引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观赏,不少诗人还为之写诗赋词,其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诗,好吗?打开课本第4页。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结合生活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问同学或老师解决。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

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预设: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导语:弄懂了诗句中词语的意思,那么,诗句的意思能说说吗?

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八月的钱塘江大潮涛声就像是山崩地裂、惊天吼地那样传来,数丈高的潮头撞击岸边的山石又倒回(与涌来的浪头相撞)。

很快的,大潮退会江海汇合之处,重归大海,而在江岸边,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洁白的雪堆。

3.小结:我们通过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1 观 潮

一、天下奇观

(潮来前) 二、江面平静

(潮来时) 三、两丈多高 山崩地裂

(潮过后) 四、两丈来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ppt出示《浪淘沙》)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导语: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你能对照着诗的内容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浪淘沙》)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与第一、二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

句子: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导语:课文里只有与诗中涨潮内容相关的句子,没有潮落退潮的句子。课文中有关涨潮内容的句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钱塘江大潮画面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

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做到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导语:同学们讲述了钱塘江大潮留给自己最深刻印象的画面,为什么这个画面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让你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

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让我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

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追问:为什么能这个词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背诵第4自然段。

6.反馈指导。

(四)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通过具体形象描写钱塘江大潮潮水来时的样子和潮水奔腾的声音,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

四、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导语: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的原因。

个体操作。

反馈指导:(ppt出示“资料袋”,学生指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 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潮(潮水)朝(朝向) 据(据说)剧(剧烈) 堤(大堤)提(提示)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钱塘江大潮以及它的成因。

板书设计: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全神贯注。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习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二)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句子一: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预设生1: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生读),这句话能看出罗丹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他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这就是全神贯注。

2、师:同学们看屏幕,对于这句话,(出示课件)他说的有道理吗?谁有补充吗?那他的朗读是否把这种理解表现出来了呢?谁能再来试着读一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用手势带动学生)

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我们继续交流。

句子二:

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1、预设生2: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因为有了灵感,所以很激动,他开始认真修改,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2、师:说得多好,掌声送给他!但是,他读得怎么样?好,谁能比他读得好?好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来,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这句话。来,女同学先来,男同学(手势)

继续交流!

句子三: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chī)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预设生3: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把整个世界都忘了,他对修改后的作品很满意,傻傻地笑了。

2、师:是啊!多么如痴如醉!多么全神贯注啊!来,一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多么陶醉的罗丹啊!来,三组。(手势)多么让人敬佩的罗丹啊!来,我们一起读!

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呢?来,继续交流!

句子四: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suǒ)。

1、预设生4:生读,罗丹把朋友都忘了,罗丹自顾自地走了,差点把好朋友都给锁在屋里了。

2、师评价:是啊,真是太投入了。

句子五: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1、预设生5:生读,罗丹把朋友差点锁到屋子里了。

2、师评价:是啊,把身边的朋友都忘了,这就是“全神贯注”!

(四)学习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且通过入情地朗读,走近了罗丹,走近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面对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你想说点什么,你呢,你也来谈。想想罗丹,再联系我们自己,你又想说点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做一切事都应该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正和大家一样,茨威格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五)总结写法

1、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出示所有的句子)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艺术家,现在,我们再来联系这些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位大艺术家的形象会这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对,是啊!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多么形象的动作描写啊!(板书)同学们再看,你还发现了什么?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这又是什么?对啊!这是生动地神态描写。(板书)还有吗?语言,是啊!这一句是语言描写。

小结:是啊,文章不是无情物,细致、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品质,能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

五、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1、师:下面,我们就向刚才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第二篇文章《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出示要求)找出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看看,借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罗丹又会有哪些了解?

2、学生读文章,画句子。

3、交流: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你找到了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了吗?

预设生1:我找到了对罗丹的动作描写:(读句子:罗丹的眉头立即蹙紧了,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只见他不声不响,用手拍着脑门,在工作室里来回踱个不停。突然,他操起身后的一把大斧,冲向雕像,没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罗丹已经砍断那双“奇妙而完美”的双手。)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罗丹,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来,我们一起来读。)

预设生2:我抓住了对罗丹的语言描写(几个学生一下子惊呆了:这时,耳边响起了罗丹急促的声音:“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不属于雕塑的整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们砍掉!”)通过这句话,我知道——(重视作品的整体,师是啊!这种精神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又看到了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崇高品质。

六、总结写法,小练笔

1、师:同学们,短时间内我们品读了两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指板书)描写的句子,能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样,我们写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同学们,你有没有敬佩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挑战(出示课件)——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把人物的品质表现出来。敢挑战吗?

2、谁来交流你的描写?师适时点评。

七、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读书时,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指板书)了解人物,走进人物。通过刚才的小练笔呢,我们又学会了写作时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人物写活。课下,请同学们仿照今天学习的两篇文章把你心中的人物写完整,写具体。希望,你笔下的人物也会像罗丹一样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儿的叔叔是怎样的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的含义,从而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儿的原因。

教学过程:

(解题)

这是徐言写的一篇外国儿童故事。故事讲一个孤儿邦迪`有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就叔叔。于是,邦迪用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凭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1、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对上帝有所了解。

上帝从字面上解,在中国,称为天帝,或者叫玉皇大帝,俗称天老爷。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天主教则称天主。传说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

2、从课题引入交流资料。

上帝是什么,能进行买卖吗?有一个小男孩儿要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共同走近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3、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初读感知。

(2) 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中能看出他帮助小男孩儿就叔叔的原因,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读、护议、互听、自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结合第2自然段进一步领悟。

4、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 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耐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小男孩以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

(2) 读演课文。

5、 检查识字。

6、 推荐作业。

搜集类似的故事读一读。

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的聪明、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学讲这个故事,了解人类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2、体会和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正直、善良和勇敢。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故事内容耐人寻味,适合学生的探知和欣赏视角。教学时,主要进行兴趣阅读。

教学过程:

1、设嶷导课。

你知道人类是怎么得到火种的吗?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2、读通课文。

(1)结合阅读提示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要求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读课文,同桌互读互译。

(2)在读通的基础上小组内先说说读后应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什么精神,从课文那些段落能够看出来,在全班交流。

3、学讲故事。

在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记忆加深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讲故事。要防止学生是背课文而不是讲故事,告诉学生讲故事不是按课文的原话来说,而是可以合理的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谈举止,加上自己的体会、感受,要注意和听故事的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讲故事小组,先小组练说、互评,再有小组推荐代表以竞赛的形式到讲台上讲,最后评选出全班的故事大王。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续讲故事: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之后,宙斯会善罢甘休吗?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讲述一个自己创作的故事

5检查生字。

6推荐作业。

请同学们讲关于火种的其他来历在图书馆或网上进行查阅,然后在全班交流。

能说会写

感谢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表演,知道感谢的方式和使用恰当的感谢语言。

2、借助情景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训练的兴趣,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选择适当的双向沟通方式。

2、能够真诚不夸张地使用感谢语言。

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朗读导入。

(1)由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我感谢我的母亲,使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则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使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让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让我变得聪慧;我感谢我的朋友,使您们让我在人生路途中得到鼓励,让我不孤独。

(2)讨论交流。

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感谢别人?

②会议自己平时是怎么感谢别人的?

师: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发出由衷的谢意,你是怎样向别人表示感谢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师生评议。

通过讨论出示说话要求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话,让学生分别谈一谈。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说话要求的第三段并总结出板书。

板书:

①感谢的态度应是真心实意。

②感谢是要把话说清楚,要有礼貌,使用致谢用语。

③接受感谢的一方要有答谢。

2、创设情景,分层训练。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下午又一位工人叔叔要来我们教室,为我们换掉老化的灯管,到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表示感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说些什么。

(2)学生准备。

教师向学生提出注意黑板上的几点要求。

(3)分组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致谢,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练习时要互换角色,并且彼此提出意见。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汇报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以学生评议为主,从是否符合感谢的要求进行评价,要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5)贴近生活,向课外延伸。

设想生活中几种需要我们致谢的情景进行表演,培养学生随机选择适当感谢方式的能力。教师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指导评议。

(6)教师小结。

给助人老人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给助人老者写回信。信得内容是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2 要注意表达清楚帕特鲁普内心地感受和应该表示的感激之情。

3、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要学会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他内心应有的真实感受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2、书写格式要正确。

教学准备

?购买上帝的男孩原文和《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你都知道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和事?

(3)还记得这位老人吗?出示《购买上帝的男孩儿》,配乐朗读文章。

(4)读本次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讨论写话内容。

(1)假如你是帕特鲁普,受到老人的来信后你会想到些什么?想对老人说什么?自己想一想。

(2)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资源说给全班同学同学听,同学互评,注意感谢是否诚恳、发自内心,感谢的语言是否得体。

4、 动笔细作,个别指导。

(1) 明确书信格式。(2) 动笔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2 各组推荐佳作,逐一朗读,逐一围绕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感谢的内容是否表达清楚,使用的`语句是否得体来评价。

3 对照佳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搭石》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