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进位教案6篇

时间:2022-12-28 作者:Gourmand 备课教案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要养成制定教案的习惯,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0进位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0进位教案6篇

10进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xx+20xx+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10进位教案篇2

详细介绍: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10进位教案篇3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10进位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小组合作计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二、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师: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引导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师问: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启发生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师:你还发现上有规律的排列?

启发生回答:每一斜行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4.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

(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序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先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从全表找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方法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和是11、12 ……的顺序一组一组地说出进位加法算式,加深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排列规律的认识,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的记忆,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自己先思考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小小设计家—————我的快乐周末

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项目 票价 我想玩

过山车 9元

旋转木马 8元

海盗船 7元

转盘 6元

急流勇进 5元

迷你火车 4元

列式

我想说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113页2、3、4题。

10进位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3. 初步体会估算在解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小胖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今天妈妈特地带他来玩具店买玩具,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小胖想买足球和长颈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34+25

师:怎么计算,可以怎么想呢?

生:(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师:小胖又改变了主意,他不想要长颈鹿了。他想买足球和小飞机,可妈妈只带了60元,够不够?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胖算一算吗?

师: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8+25

师:小胖估计了一下要60元,你说够不够?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丁丁也说不够,到底够不够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学生独立使用位值板摆小圆片或小组合作摆。

②全班交流、自愿板演并说想法。

③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算法,但计算结果都相同。那现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结果够不够吗?

(2)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第1、2种是先两位数加整十数,再两位数加一位数; 第4、5、6种是先两位数加一位数,再两位数加整十数; 第3种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师:如果我买小熊和船模,怎样列式?要多少元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28+29 学生汇报算法。

(1)自己先将选的两样玩具的钱数列式计算、验证先前的估算结果够不够。 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 帆船和汽车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体评价。

(3)数学书第3题。

学生任选两题计算(可用不同算法)、组内交流核对。

2. 选择。(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 判断。(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 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谁算得最快最正确?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 现在每组都有100元体育用品店的购物券。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张购物券来买体育用品,每种物品仅限一件!看看哪一组买的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

哪个小组按要求挑的体育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而且计算正确,哪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四、课堂小结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获?

10进位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去大海边上解决问题,是板书课题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的新本领是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滩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动动脑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列举看到的数学信息。(其他同学补充)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解决红点问题,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五、后教

1、更正: 指名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并讲解做题思路。

2、议一议: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六、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七、练一练

11+3=

15+4=

16+1=

14+2=

12+5=

13+4=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八、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