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案6篇

时间:2023-04-08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肯定少不了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教案,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李时珍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李时珍教案6篇

李时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充分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通过资料拓展,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让学生感受李时珍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为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了解李时珍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感知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老师简介李时珍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引导写好“珍、宿”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破败、断垣残壁、行囊、呃逆、涎滑、无涎”等词语,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自己对词的理解。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三、再读课文

1、 学生再次读文,从文中找到一句能体现全文的句子。(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就更好了。(生读文)

2、学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特点读出他们的艰辛。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厚厚的蜘蛛网。”

对比感悟: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旧的古寺。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

学生交流,师点拨:(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

引导理解环境的苦:理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3、 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前面课文,找原因。引出:

“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哪个好,为什么?联系生活用“一心”说句话。“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4、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鸟儿都飞回到树林中,他们怎样?引导读句子,读出他们的焦急心情。

小结:原来,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5、你认为当时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引导从“就”字,你读出“随便、毫不犹豫”)

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吃的是一点点苦吗?从中你看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自学课文,思考: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下节课交流。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夜宿古寺

李时珍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高尚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示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俺的工作精神。

2.依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考虑题。(同学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身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身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区分,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同学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一起归纳。

五、安排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考虑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俺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俺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同学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考虑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同学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示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同学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示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标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局部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李时珍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

4、学习生字新词。

重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指导预习。

要求:

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1)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

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思考:

(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

(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

(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

(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疑难病症呢?

(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

五、教学生字词:

诊 职 症 效 凑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

(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著名、伟大。)它著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

(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

(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学生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

(7)、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学生字词: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附:板书

4

李时珍

决心

治病立志学医

向父亲学医

编写《本草纲目》

准备工作

采药

为穷人

志坚

贡献

结果

访问

李时珍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

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

立志学医

编写《本草纲目》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李时珍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

4.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直到今天,《本草纲目》仍被人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发”。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吧。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两人一组轮读生字词。

3.学习生字(课件)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齐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课件)

补充段落提纲:

(1)李时珍从小就对中药产生了

(第自然段)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4)介绍了《本草纲目》的。

(第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着重写了哪一件?

(1)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

(2)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

(3)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标本。

(4)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

着重写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练字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2.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总结拓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李时珍具备了良好的医学天赋。

2.李时珍把各种草虫当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把本段中的“摆弄”换成“玩弄”好不好?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事,说明了说明?

3.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分组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分三层。(8)(9)(10-14)

2.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3.交流感悟

(1)李时珍一头扎进这一天然宝库,终日活动在悬崖峭壁之间,晚上就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的木板房中。大风吹来,木板房摇摇欲坠,四周狼嚎,不绝于耳。

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品质。

(2)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痛不痛。”

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

语言描写突出了李时珍勇于实践,为天下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

4.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

五、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找出段中的数字,说说它们的作用。

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

3.你从《本草纲目》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中体会到了什么?

?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六、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本文讲述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赞扬了李时珍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精神。

2.总结写法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通过细节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七、总结全文

李时珍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通过字词句的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我国古代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的心血编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曾称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李时珍。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经历。请大家拿起手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李时夜宿古寺》(宿,是生字,它是宝盖头,代表一个家,这个家里可以住上一百个人,这个字就成了上下结构。在这里它读su,它还有另外两个读音(出示三种读音)。意思是住宿,过夜的意思。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1、李时珍夜晚住在古寺中,那么他住在那干什么呢?出示要求。

2、、学习生字词。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书都很认真,文中有些词,大家能读正确吗?

指名读正音,齐读。

四(1)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字音读的非常准确。那这一组,谁能来读?指名1人读,

①出示第一组词: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修订《本草纲目》

△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 刚才我们知道,宿就是住宿,那行呢?晓和夜呢?这个词是告诉我们,李时珍师徒俩天刚亮就(出行),到了夜里才(住宿)。

△ 对,同学们真聪明,(那这个词有谁读懂了?) “饮”就是喝水,渴就是口渴了,“渴饮”就是口渴了才喝水,那么“饥餐”呢? 生:饿了才吃饭。

△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齐读)从这两个词你感觉出什么?(行得苦)

△再读读这两个词,体会体会李时珍师徒俩的辛苦。

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出示读。

△ 刚才我们用拆字法,逐个字组词再串联起来,理解了“晓行夜宿”,你也能用这个方法来说说“察访”的意思吗?察是察看、考察,访;寻访、访问。连起来就是考察寻访的`意思。课文中指李时珍通过观察访问对药材进行调查。

△这些词语都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一天晚上,因为一心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寺呢?谁来读读这几个词?(指名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灰尘 破庙 断垣残壁

△读完,你仿佛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从这几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住的很差。(住得苦)

△出图,看,这就是断垣残壁的破庙,屋顶上、窗户上都是洞,不时有冷风灌进来,有些墙壁已经倒塌,一半立在那里,一半全是碎砖,这就叫 (断垣残壁),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哪一自然段描写了寺庙的破败,(第四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这幅图,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此时,他们在干什么呢?(亲自尝草药)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9-12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种草药?(指名说)

△出示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草药的名字。

△那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呢?怎么去辨别他们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a这些词刚才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这几个词都读的很准确,b这几个词刚才有同学没有读好: 胭脂草 捣烂 呃逆 涎滑 端详 扯下)(理解“呃逆”)

△这些草药大多都是苦涩难咽的,甚至是有毒会导致中毒身亡的,但李时珍却亲自品尝,可见品尝之苦啊!板书:品尝苦。

△想认识一下这些草药吗?(出示图,看一下)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可以再深入地区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花了27年的时间,日日夜夜地奔波着。

三、再读课文

1、下面我们继续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个夜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件事的。

2、指名交流。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给课文分分段。

指名说。

4、学到这,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5谁能把这几句话读短,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

6、指名1个人来说。是不是觉得难度?想知道我是怎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吗?

指着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7、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其实很多时候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借助题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写字教学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写3个字。

写“煮”砖”“尘。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怎么样把他们写好?

2. 指名说。

3. 说到那个字,老师写哪个字?学生描红,描一个,写两个。

五、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学习了生字词,学会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李时珍师徒俩承受了那么多的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得苦 住得苦 尝得苦 记的苦 吃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