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的你,一定也想过到底什么样的教案才是有意义的吧,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数学五年级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1
复习内容: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前设计: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苏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
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苏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3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3、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总结:
(1)同一级符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学例14。(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看图,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比较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
(4)计算并比较三组算式。
点拨:先分别算出种茄子和辣椒的面积;或先算出这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点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
总结:“先算出这块菜地的长,再算它的面积”相对简便些。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三道算式的圆圈里能填等号吗?为什么?
(3)整数加、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也都适用吗?
4。集体交流。
导学要点: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同样适用。而且,应用运算律常常能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整合“练一练”第1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点拨:“练一练”第1题的(1)可以先同时计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练习十四第2题的最后一题,算式中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整合“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点拨:0。25×36=0。25×4×9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4×1。02=2。4×(1+0。02)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四第1题中的6道题。
提醒: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提示:要求这四名同学完成接力赛的总时间,只要把表中的四个数据相加就可以了;而求这四个数连加的和时,可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5题。
点拨: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数,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数;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数,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总千克数。
(四)创编练习。
简便计算:7.3×9.9 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4
先乘除后加减,小括号最优先
2630—867+133 33×(225÷15)
581—31×18 944÷(105—89)
(158+125)×2 1210÷(89+21)
196÷(712—698)2112÷(16×3)
456÷19×83 134×16÷67
1300×(700÷10)
反思与重建
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所下降,速度较慢,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改善。期间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和计算习惯的培养,注重草稿与验算。
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a套、b套)
a套:p5的递等式计算
b套:补充计算
每日一题
在6+36÷3-2×4-1=47
这个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苏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方法1、涂、折、画的方法
方法2、计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变的性质。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