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出全面的教案,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无论进行什么教学任务,老师们都是需要制定教案的,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察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察雨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重难点:
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三、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
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后反思:
观察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观察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演示(平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指指被谁挡住啦?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5、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观察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观察雨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4)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2、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三)应用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茶壶四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四)巩固新知:
1、每个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自己的玩具,说一说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请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状)”
2、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五)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六)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