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制定好自己的教学教案,制定教案是一种提高我们课堂活跃度的重要手段,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也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也的教案篇1
一、用户保证对其上传的图片或素材享有合法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一) ""上的图片或素材均由用户上传
(二) 用户在""上销售的是免版税类图片的使用权。
(三) 若相关图片或素材侵犯了第三人的知识产权,一切法律后果均由该用户承担。
二、除用户上传的图片或素材外,""享有""的相关知识产权所有权。
(一) ""相关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我图论坛、我图博客、我图威客、我图设计、我图广告等创造性、独创性智力成果。
(二)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书面同意,不得使用""相关知识产权,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不得把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交给他人使用。不得将图片本身用于再出售,或出租、出借、转让、分销、发布或作为礼物供他人使用。
三、""仅负有法定的信息管理义务。
(一) ""作为图片或素材的交易、共享、存储平台,管理信息的能力有限,仅负有法定的删除、屏蔽、断开连接等义务。
(二) ""仅对公众人物、知名明星等侵权信息明显度较高的肖像类图片或素材进行审查。
四、投诉、举报及相关处理。
(一) 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投诉、举报时,应提交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被侵权基本情况说明等相关材料。
(二) 接到上述材料后,""进行必要的审查;若情况属实,""将采取删除、屏蔽、断开连接等措施,对同一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进行黄名单或黑名单管理。
也的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学习刮蜡画的技巧,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刮蜡纸每人一张、竹子笔每人一支
2、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谈话: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视频示范讲解
1、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暗。(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我用摩笔刮破夜幕,看一看老师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回答)
2、教师边讲述边示范画:
3、小朋友们,你们说我的这支魔笔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出示无尖铅笔)啊!原来就是一支竹签笔呀!一支竹签笔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原来我的画纸也有点特别,这种画纸就叫“刮蜡画纸”
4、欣赏几幅幼儿绘画作品:甜甜的梦,引导幼儿说一说。
(三)幼儿思考大胆想象
1、天黑了,我们小朋友都睡着了,开始进入甜甜的梦乡。(播放摇篮曲幼儿闭眼睡觉)教师用语言引导孩子进入梦乡。
2、幼儿讲述:你做了个什么梦?(幼儿讲述)
3、今天我们也把你做的梦画下来,看看谁的梦做的最香。
活动反思:
?我的梦想》一课时,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上本课《我的梦》时,教师仅展示出一种正确的构图范画还不够,必须再展示出有错误的几种构图,两种构图范画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确认识到画面从构图到颜色对比,有个明确的比较。这样学习起来更方便。
面对特殊的学生,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不够深入,学生的运用线条的能力弱、对事物观察得不仔细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反思、改进的地方。在教学时,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如果安排我上这节课我更有信心、有自信,通过这次的国培培训增加我们在幼儿有的应变能力的提高。
小百科:梦,有梦想、希望、美好、幸福的意思。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
也的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
“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也的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二、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让学生同时做,教师计时,做完了举起手来,教师告诉所用时间,学生把时间记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到3分时,看有多少人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做题前,先小声地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700÷5+306×4,85×6—1799÷7是怎样脱式的,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时脱式.
4、做第17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稍加提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节约水费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今年前6个月平均每月的水费知道吗?该怎样求?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也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
主要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教后记
优点: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缺点:个别学生不善于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