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早教案最新7篇

时间:2022-10-22 作者:tddiction 备课教案

教案在拟订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相信教师都已经在制定一份教案了,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早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早教案最新7篇

数学早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1、请几位同学 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2、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1、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2、学生汇报

3、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学习例2

1、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2、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3、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4、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5、学生汇报

数学早教案篇2

教学内容:练习课(p648t至12t)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

数学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教师总结)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

<>

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教师出示圆点卡片。)

(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好)

数学早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带来的乐趣。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幼儿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活动准备:

1、各种透明瓶子人手一个(瓶子上贴上1~5个数量不等的圆点)、与瓶子数量相等的瓶盖

2、彩珠、调羹、盆子若干

3、绳子、纸棒、木板、塑料圈、皮球等辅助材料若干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和瓶娃娃跳舞。

1、师:宝宝,你们快来看呀,这儿有好多漂亮的瓶娃娃,我们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娃娃,和她一起跳舞好吗?

2、幼儿选好自己喜欢的瓶娃娃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起舞律动,感受和瓶娃娃一起跳舞的乐趣。

二、喂瓶娃娃吃豆。

1、师:瓶娃娃跳舞跳得好累呀,我门来喂瓶娃娃吃点东西吧!你们说给瓶娃娃吃什么东西呀?(幼儿讨论交流)

2、师:老师为瓶娃娃预备了好吃的彩色豆。教师示范按瓶娃娃身上的圆点数喂豆豆,喂好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瓶盖盖上。

3、引导幼儿正确点数聘娃娃身上的圆点数量,然后根据圆点的数量往瓶子里投放相应数量的豆豆,再选择合适的瓶盖盖上,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检验评价:教师检查幼儿的喂豆情况,假如发现幼儿错误进行集体检验。

三、和瓶娃娃一起运动。

1、师:瓶娃娃现在吃饱了,我们可以和瓶娃娃一起出去运动做游戏啦。

2、出示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和瓶娃娃一起游戏。

3、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合作、指导。

活动结束:

小结幼儿玩瓶子的各种方法,并适当地示范,加以鼓励和肯定。

数学早教案篇5

教学内容:方向与位置,课本第65~66页。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教学重点: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加强学生练习的活动性,让学生面向给定的方向站好,再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别面向不同的反响,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巩固辨认方法。

2、自主练习2.3。

这是实践性的题目。练习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与实践开展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辨认方向。

3、自主练习4。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5。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巩固看路线图的方法。

5、自主练习6。

先让学生描述路线,然后再计算路程。

6、小资料。

学生自己了解。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数学早教案篇6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问题解决

第9题:

(1)、儿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问: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第10题:

让学生人人都经历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

第11题: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第12题: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13~15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习题拓展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需要付多少钱?

如果又来了两个老师参加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

数学早教案篇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最大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