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驴教案5篇

时间:2022-12-11 作者:Indulgence 备课教案

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制定好全面的教案,这也是最基本的才能,教案是保证教学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墨驴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水墨驴教案5篇

水墨驴教案篇1

活动班级:

大班

活动名称:

艺术领域

活动内容:

美术活动:有趣的水墨拓印画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3.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

活动难点:

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拓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奥运会开幕式dvd资料;现代水墨画作品(幻灯片);墨汁、水缸、宣纸和牙签若干:幼儿自制的萝卜印章、印泥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回家搜集、了解有关中国水墨画的知识与特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范画 。

师:(播放奥运开幕式"画卷"片断)这是2008年8月8日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节目,名字叫"画卷"。这个节目中的演员用舞蹈动作"画"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你们知道画水墨画需要哪些工具呢?

幼:画水墨画需要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师:对,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又叫"文房四宝",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和写字的工具。

(二)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画,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教师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浅--淡、水分少--干、非常湿润--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

(三)水墨拓印

1.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是不用笔来作画,而是墨汁和水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叫它"水墨拓印"。

(1)先将墨汁轻轻地滴一滴到水盆里,大家观察一下墨汁滴进水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幼儿自由想象)

(2)用牙签在水中轻轻划一下,可以让墨汁化得更美。

(3)双手拿起宣纸的一边慢慢放进水里,让墨色染在宣纸上;再轻轻地用手提起宣纸,宣纸上便出现了美丽的图案。

(4)把染上图案的宣纸平放到铅画纸上固定好,宣纸要放平整。

(5)作品完成后再盖上土豆印章。

2.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重点辅导。

(四)展示并交流作品

1. 鼓励幼儿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2 .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水墨驴教案篇2

温馨提示:

1.必须给孩子们穿上罩衣,否则衣服上的墨点很难清洗。

2.为怕脏的小朋友准备些一次性尼龙手套。

年龄:4岁~6岁幼儿

时间长度:约3o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

活动环境:室内

活动准备:

1.将12o克铜版纸裁成宽约3ocm~4ocm规格,并以美纹纸在反面连接成长卷。

2.取竹棍约4ocm长,用方巾将一头缠绕牢固,根据人数准备每人一个。

3.另用小水桶备三桶浓淡不同的墨。

4.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曲。

5.在桌子四边铺上画毡。

灵感打击乐

教育可行性分析:

听音乐找节奏,再随着节奏起舞。这看起来跟美术(绘画)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巧妙地将敲击的锤棒改装成“笔”,就完成了由音乐到美术的转换,这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的教育,况且接下来由棒子敲出的别具一格的水墨山水画,就更是让孩子们感到惊奇了。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因好奇由结果往回追溯到起点,再回到终点,这样的思考过程正是孩子们将经验内化的过程。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并根据音乐用手或者是脚击出节奏来。

2.听音乐,用棒子在桌子上敲出节奏来,并且沿着桌边移动。

3.听音乐,在桌上铺上长卷画纸,用浸了墨汁的棒子敲出乐曲的节奏来,并且一边敲一边沿着桌边移动。

4.停止敲打,助教带孩子们去洗手和上厕所,老师将“长卷”揭起,挂在墙上。

5.老师组织孩子们欣赏。结束活动。

水墨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交流: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同学们在童年时一定都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在小组内读诗歌并互评、正音,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童年的生活场景)

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溪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板书:溪边钓鱼)

3、这一小节中,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1)课件出示: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这句话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绿”吗?(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溪水变绿了,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里,也被染成了绿色。)

(2)课件出示: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笑声”能“蹦跳”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小朋友们钓到鱼的喜悦之情。)

4、师范读诗歌,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墨、爽”,讲解字形结构和关键笔画。

3、生练习,师巡视,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并评价。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背诵《溪边》。

2、今天,我们接着和作者一起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自由朗读《江上》《林中》这两小节的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简要概括这两部分内容。(板书:江上戏水林中采菇)

2、这两小节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画出来,与同桌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1)课件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两排银牙”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呢?(“水葫芦”本义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伙伴;“两排银牙”指孩子们戏水时开心的样子,这里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孩子们戏水时快乐无忧的场景。)

(2)课件出示: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小孩子戴斗笠采蘑菇的样子,把他们融入了大自然。)

三、总结延伸

1、自由朗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谈一谈你的感受。(板书:快乐幸福)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3、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儿童诗)。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学板书]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

快乐幸福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熟读之后,细细品味诗句,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想象出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林中采菇的生动画面。通过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的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写下来、画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水墨驴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黑白分明的毛色、憨态可判的形态让其看起来十分可爱。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画的代表,而熊猫的黑白毛色也很适合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本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吴作人老先生笔下的水墨画(熊猫),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及作画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放手先让幼儿自主探索水墨画这种特殊的作画方式,发现水墨画与普通绘画方式之间的不同之处。随后利用儿歌的形式将如何使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向幼儿进行形象的介绍、以此来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习水画的作画表巧。整个活动,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体验中华文化,感受国画特有的风格和魅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2.学习运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等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能够画出熊猫的基本形态。

3.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活动准备】

1.水墨画《熊猫》的图片、乐曲《月光》、毛笔、宣纸、国画染料、调色盘、笔桶、套袖、抹布。

2.“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建议】

1.请幼儿欣赏水墨画《熊猫》,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1)欣赏熊猫图片,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问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它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的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12-13 页,欣赏水墨画《熊猫),知道么特点?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

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尝试绘画熊猫,学习运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大熊猫的基本外形。

(1)幼儿自主探索绘画熊猫。提问: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画的熊猫和画上的熊猫有什么不一样?

(3)借助儿歌引导幼儿学习熊猫的基本画法

教师边画边明通儿歌:“小小熊猫圆脑袋,竖起笔来中锋勾,然后来画胖身体,淡墨中锋勾一圈,毛笔随上浓墨色,添上五官和四肢,侧锋笔来转一转,画出耳朵和眼睛,浓墨侧锋画四肢,可爱的熊猫画好了。”提问: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是黑色的?黑的地方是用什么墨来画?应该用淡墨画熊猫的哪些部位?

(3)添画竹林,引导幼儿探索竹子的画法。

(4)引导幼儿构思画面:你想画大熊猫在做什么?

3.指导幼儿创作水墨画《竹林里的熊猫》。

(1)提出要求:注意浓墨、淡墨的使用,要先随淡墨画出熊猫的外形。

(2)幼儿听音乐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合理想象,创作熊猫不同的动态,添画竹林丰高画面。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大熊猫的基本外形

4.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画水墨画的快乐。

(1)请幼儿讲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

(2)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学习同伴作画的方法。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12-13 页,欣赏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水墨画的兴趣。

水墨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熊猫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用毛笔画熊猫。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区别使用淡墨和浓墨。

3.启发幼儿尝试画出熊猫的简单动作以及有关的情节。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能够区别使用淡墨和浓墨。

2难点: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作熊猫的简单动作和有关情节。

活动准备

1、 观看有关熊猫的电视图片。

2、熊猫的毛绒玩具。

3、幼儿作画用的毛笔、墨、绿色颜料、水桶等用具。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

教师播放熊猫的电视图片,并拿出熊猫的毛绒玩具,和幼儿玩手偶游戏,引入课题。

二、欣赏讨论

1、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讲述熊猫的基本特征:熊猫的脸和身体是白颜色的,耳朵和眼睛、四肢是黑颜色的。指出熊猫的头是圆的、耳朵是半圆的、身体是扁圆的。

2、教师用毛绒玩具演示熊猫的动作变化,引导幼儿观察熊猫不同的姿态。

三、讲解演示画法步骤:

教师出示范例画,让幼儿观察范例画的熊猫画法。

演示画法步骤:

1、首先用淡墨画两个相接的圆,构成熊猫的头和身体。

2、再用淡墨在头顶的两侧画出半圆的耳朵;在脸的中间两侧画出黑色眼眶和小嘴。

3、再用毛笔蘸浓墨画熊猫的四肢。

4、熊猫画好后,可以蘸绿色添画些竹子、小草。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教师要对幼儿的运笔着色进行指导。

2、提醒幼儿注意合理的构图,画出各种动作。

五、评价作品,结束

让幼儿自己举办“可爱的小熊猫”作品展览会,欣赏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拥有胖乎乎的体型,毛茸茸的身体,还有着可爱的表情。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在平时我们都是用油画棒来创作熊猫的绘画作品的。小朋友们对熊猫的基本特点已经很熟悉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幼儿接触水墨画,了解我们国家文化遗产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基本掌握了毛笔的用法,小朋友们很喜欢这种绘画方法。为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课,这节课是帮助幼儿学习水墨画的绘画技法的。意在使幼儿对这一个类型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