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车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2-12-23 作者:Indulgence 备课教案

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需要注意联系实际,优秀的教案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我设计的车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设计的车教案优秀7篇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1

一、说选材

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制作邮票,表现自己的特色。

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活动的难点:

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邮票。

活动的准备:

ppt、剪好花边的画纸

2、人手一份记号笔、12色油性笔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邮票欣赏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

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邮票。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邮票进行认知。

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邮票的组成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

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邮票的形状、组成的知识体验。

2、操作法:幼儿动手作画,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设计邮票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作画,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邮票”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流程:

观察欣赏邮票→出示范画导入→师幼互动→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画,欣赏)。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大班幼儿对于这种新的作画形式很感兴趣,用它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课后我想也可以让孩子先画出自己理解的邮票,再丰富幼儿有关邮票的常识,再设计,可能效果会更好。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2

?出师表》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篇的词语。

2.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情感目标

1.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2.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三国后期的资料。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结构。着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并逐段探讨课文第-部分。第三课时逐段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并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延伸训练。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说起表文,我们就不得不提起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很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诸葛亮在这里把“表”写到了极至。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

疲弊    陛下    恢弘    驽钝    裨补阕漏  行阵和睦    夙夜忧叹    崩殂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    以彰其咎

2.齐读课文。

3.分小组,对照课下注释及有关工具书,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加粗字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

不宜异同: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而鄙陋

猥自枉屈:猥,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驽钝: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咎,过失

以咨诹善道:咨,询问

4.全班再次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尽量背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崩殂(    )    2.陟罚臧否(    )(    )

3.费(    )    4.遗陛下(    )

5.夙夜忧叹(    )    6.斟酌损益(    )

7.咨诹善道(    )    8.以彰其咎(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能裨补阙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临表涕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如何提出广开言路、执法如山、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的。

二、问题探究

1.第1段

(一)小组内互相译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⑤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全班讨论探究并明确: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②“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3)“开张圣听”;④“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⑤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小结:

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第2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全班讨论探究并明确:(1)严明赏罚;(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4)宫中、府中。

(3)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第3、4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③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⑤具体如何举用将军向宠?

⑥举用将军向宠有什么好处?

⑦概括第4段的内容。

全班合作探究并明确:(1)郭攸之、费棉、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2)“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5)“营中之事,悉以咨之”。(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7)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3)小结

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第5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全班合作探究并明确:①第1句②第1句③“亲贤臣;远小人”

(3)小结:

本段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三、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

2.“研讨与练习”二。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多是反义语素合成的并列式合成词,但其中有一个偏义复词,即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它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行阵和睦,优劣得??

二、辨析下列加粗字的意义或用法。

1.以

a.以光先帝遗德    (    )

b.以塞忠谏之路    (    )

c.悉以咨之    (    )

d.先帝不以臣卑鄙    (    )

e.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

2.所以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b.所以动心忍性(   )

3.效

a.托臣以讨复兴之效(   )

b.效则治臣之罪(    )

三、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a.表明自己忠于汉室后主。    b.希望后主实行法治,做到赏罚公平。

c.希望后主广开言路,采纳合理意见。    d.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四、解释下列加粗的词的古义和今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2.先帝知臣谨慎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4.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如何提出广开言路、执法如山、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的。

二、问题探究

1.第6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全班合作探究并明确:(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4)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郁一年矣”。

(3)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2.第7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全班合作探究并明确:(1)“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3)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3.第8段

(1)小组内互译语段,有疑难提出,全班释疑。

(2)问题探究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全班合作探究并明确:(1)“奖率三军,北定中原”(2)“斟酌损益,进尽忠言”(3)“开张圣听”

(3)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4.第9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这篇课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2)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5.如何翻译课文的特殊句式?

倒装句式:“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败军之际”、“危难之间”均为后置的介宾短语,理解这个句子时,应该把“败军之际”放到“受任”前面,把“危难之间”放在“奉命”前面。这句的大意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同样句式的“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试用于昔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等,都可以这样理解句子的大意。

判断句式:“此皆良实”中的“此”是主语,省略了谓语“是”:“皆”是状语,而“良实”在句中是宾语。“此”在句中、句首做主语时,一般是判断句式,在理解句子大意时,要注意加上“是”字。这个句子大意可理解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同样句式还有“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等句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其句子的'大意。学会了特殊句式的理解方法,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但不要求死背其句式的概念。

三、拓展延伸

探讨人物形象。

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小组讨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译文

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在朝中侍卫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诚将士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他们有特殊的恩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确实应当广泛地听取意见,广开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奋,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至堵塞人们向您竭诚劝谏的道路。

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人,这都是善良诚实、志向心思都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廷里的事,不论大小,都同他们商量,然后再去办,这样一定能弥补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品性良善,办事公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群臣举荐他作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都同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足正直有才干而且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浅陋,而降尊屈驾,亲自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危日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禀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那就责罚郭攸之、费韩、董允等人的轻忽职守,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向他们)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着这篇表章我涕泪交流,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第三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出师表》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汉处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自己要发愤图强。  (    )

2.《出师表》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在于让刘禅以其父为榜样,继承父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    )

3.诸葛亮在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    )

二、填空。

1.表,是古代________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_____和_____。表文的一般内容不外乎______和_______,也往往带有_________色彩。《出师表》这篇表文以_____为主,兼有_____和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山了二条建议,作者反复陈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集中表达诸葛亮感恩图报,担当重任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分析。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引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下面加粗的内容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这段文言文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    布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

(4)由是感激    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达于汉阴

b.受任于败军之际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______________

5.作者强调自己本来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三)

张让①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②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舒③,藏于合柱④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让诉冤于帝⑤,诏膺入殿,御亲临轩⑥,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蚌,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⑦元恶,退就鼎镬?北斗之愿也。”帝复无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

自此黄门⑧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⑨不敢出宫省⑩。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良李校尉。”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张让:东汉末年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其弟张朔仗势横行霸道。②膺:李膺,这时任司隶校尉。纠察京师百官,统河南、河内等七郡。③弟舍:“弟”同“第”,住宅。④合柱:复壁,夹墙。⑤帝:汉桓帝刘。⑥临轩:指皇帝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⑦殄:灭绝。⑧黄门:指宦官。⑨休沐:休息沐浴,指休假日,⑩宫省:宫禁。

1.结合文章,选出“受辞毕,即杀之”的“辞”字的正确义项(    )

a.言词    b.借口    c.供词    d.命令

2.下面句中的“辟”字有哪一个与“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的“辟”字同义(    )

a.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b.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c.元和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3.下面哪一项加粗的“怪”字与“帝怪问其故”的“怪”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

a.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b.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尝一龙发机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4.“《春秋》是焉”。(    )

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推敲这句话的正确意思。

a.《春秋》是这样说的。

b.《春秋》上的说法是对的。

c.《春秋》上肯定了这件事。

d.《春秋》上认为是这样的。

5.《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    )

a.《礼记》上说:贵族有罪,即使说可以饶恕他们,但有的官吏执行宪章可以不服从。

b.《礼记》上说:贵族有罪,虽说可以放松,但主管官吏施行宪政可以不服从。

c.《礼记》上说:贵族有罪,虽说可以宽容,但有的官吏却拘泥于法令而不服从。

d.《礼记》上说:贵族有罪,虽说可以宽容,但主管官吏执行法令可以不依从。

6.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    )

a.我害怕因检查案件拖拉而犯错误,却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办事迅速的罪名。

b.我私下担心因礼节怠慢而犯错误,不料却招致妒忌的罪名。

c.我害怕因担任稽查工作而犯错误,却不知不觉地招致憎恨人家的罪名。

d.我暗暗担心因办事拖拉而犯错误,没料到却得到办事迅速的罪名。

7.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    )

a.特地请求留任五日,限期除灭首恶。

b.只不过要求多留五日,一定能够除灭首恶。

c.特别乞求再留下五日,战胜并除灭首恶。

d.只请求留任五日,战胜并除灭首恶。

8.对汉桓帝刘志的评价,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

a.从桓帝“诘以不先请便加诛之意”到“桓帝复无言”的变化,表现他对李膺打击宦官势力由不理解到支持的态度。

b.汉桓帝“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他憎恶官张让,赞赏司隶校尉李膺的感情。

c.由”破柱取朔“的故事,可知官势力独霸朝政,帝无能为力,只好默许李膺与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张让作较量。

d.从黄门常待一起对桓帝”叩头泣日:‘畏李校尉。’”看来,官即慑于李膺的威严,又博得帝的怜悯和同情,并哀求桓帝给他们撑腰。

答案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1.cú  2.zhì p  3.yī  4.wèi  5.sù  6.sn  7.zōu  8.jiù

二、1.给予  2.益处  3.善  4.亲自  5.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6.那时以来  7.才能平庸  8.流泪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b  二、1.a.来  d.以致  c.拿  d.认为  e.因为

2.a.……原因  b.用来……

3.a.大业重任  b.取得效果,取得成功

三、d

四、1.痛心遗憾  非常憎恨  2.严谨慎重  做事小心  3.时刻秋季  秋天  4.扩大  某种事物开始,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第一次成交

第三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1.√  2.√  3.x

二、1.奏议  请求  愿望  议论  记叙  抒情  议论  记叙  抒情

2.亲贤臣,远小人

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三、(一)1.c  2.d  3.b  4.a  5.c

(二)1.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以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1)平民  (2)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3)探望,拜访  (4)此,这

3.b

4.(1)三次到茅屋来探望我。(2)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了。

5.突出先帝“三顾茅屋”的恩德。

(三)1.c  2.b  3.c  4.c  5.d  6.d  7.a  8.d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体会把握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应该平等,关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一主旨。

2、理解并学会应用以时间和逻辑为序,以事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3、体会品味;朴实无华又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

4、进一步掌握筛选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5、通过人称的变换,体会如何选材取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体会把握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应该平等,关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一主旨。

2、理解并学会应用以时间和逻辑为序,以事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数】

二学时。

?教学设想】

第一学时: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理清结构思想,探究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探究语言风格、进行人称转换。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学时

一、导入

通过《围城》导入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学生自主搜索、筛选材料)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柯德》。

三、1、用略读的方法速读课文,自主探究找出文章线索。

2、自主合作探究作家一家是如何与老王交往的。具体写了交往中的那些事。

明确:

1、作者与老王的交??

2、⑴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伏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老王生活,询问他的情况。作者的女儿送鱼肝油给老王。

⑵ 老王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方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人家的好处,总也不愿意,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第二学时

一、进步探究 通过这些交往表现了作者和老王有怎样的性格

作者:平等观念,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讲仁义,讲感情,知恩必报

总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善良体察善良

引伸探究你应该如何探究社会上的弱小群体?

二、合作探究

文中生活中的琐碎材料,作者作者如何把它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明确:

1、线索;

2、逻辑顺序:开头四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时间顺序的兼用。

三、品读、揣摩语言的朴实、含蓄深沉而又谴词造句的匠心

习题二。

四、课后练笔,习题三

提示:第一人称便于描写心理活动和充分的想象。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4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老师的品质和尊师的内涵,把对老师的尊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做一个遵纪好学的好学生。

班会形式:

用朗诵、讲故事、小品等形式。

参加人员:

本班全体学生和学校部分老师。

主 持 人:

地 点:本班教室。

班会过程:

放录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歌飞出,引出主题班会。

主持(女):同学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道出了老师的崇高 和伟大。

主持(男):今天我们就是要借此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感激之情。

主持(女):同学们,以往都是我们坐着,老师站着,今天我们应该,让老师歇一歇,让老师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

全体同学:对,请老师歇着,让老师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

女生跑上前去给老师献花,给老师安座。

主持(男):同学们,我们进入初中时间虽只短短两年多,然而却得到过无数老师的教导和关怀。

主持(女):我们虽然还不够懂事,却深知老师的博爱和伟大。

主持(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主持(女):大家想不想借此机会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① 几位女生给老师献上一只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② 集体诗朗诵 :“我爱您——老师”

(领)老师啊老师 多少个日日夜夜、 多少个严寒酷暑

(合):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独):老师啊老师,您的家在何方?

(合):您的家在学校!

(独):您的心在哪里?

(合):您的心在您的学生中!

(独):您伴着朝霞走上讲台,又踏着月色归去……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合):您是真正的园丁。

(独):您的生命——

(合):因耕耘而芬芳,因开拓而闪亮,因奉献而充实。

(独):您的生命是一团火,您的生活是一曲歌,您的事业是一首诗!

(合):啊,我爱您,我亲爱的老师 。

主持(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正是我们老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从古到今有许多赞美老师的诗句和文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我把老师比作太阳。她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照我成长。

学生b:我把老师比作铺路石。让我踏着她走向远方。

学生c:我把老师比作大海。她有广博知识和宽广胸怀。

学生d:我把老师比作小草默默无闻但精神高尚。

学生e:我把老师比作妈妈。 教我做人,催我成长。

……

三男生一女生,跑上要求表 演小品《家访》,表现一女教师牺牲休息时间,不顾体弱和劳累,帮助一对教子无方的家长来教育子女。

主持(男):老师的形象是平凡的,但老师的精神确是伟大的。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是文明的'延续着;他们是灵魂的启迪者;他们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人。

主持(女):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尊敬老师的优良传统。哪位同学来讲讲名人名家尊师的故事?

男生f:讲宋代学者杨时《程门立雪》的尊师的故事。

女生g:讲_的故事。

主持(男):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文明。尊重教师也是一个人有良好品德、 修养和有见识的具体体现。那些学者、为人始终都把尊师视为很重要的品质。我们正在接受老师教诲的学生更应尊师。谁能说说平时是怎样尊师的?

男生h: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下课时,请老师先走;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过;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老师允许了再进去;老师遇到困难去帮助。

男生i:对老师说话要有礼貌;认真听老师讲课。

主持(女):两位男同学讲得很好,他们所列举的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现在我出两道判断题,要求大家能更深刻的理解尊师的深层含义。

题一:有位同学平时对老师很有礼貌,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有时还主动替老师打开水。老师,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老师对他讲了多次他都没改正。他的好朋友说他潦草作业是不尊敬老师,而他说这与尊师无关。问:他的看法对吗?

女生j:不对。我们尊师,不仅在日常行为上要有礼貌,更要听从老师的教育,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

题二:有位同学上课经常不听讲,有时还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他,说他不尊重老师。问:老师的说法对吗?"

女生k:对。因为尊师,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为了上好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不认真听讲就是不尊重老师。

主持(女):老师很累,却无怨无悔。

主持(男):老师清贫,却安贫乐道。

主持(合):为了祖国,为了民族,老师您还将默默的耕耘,您还将无私地奉献。

主持(女):老师,我们知道,您不需要献花和掌声,您不看重享乐和

金钱……

主持(男):您要的是我们的勤奋和求知;您要的是我们的进步和成才

主持(合):老师,您听吧,我们现在就回答您。

主持(男):我们宣誓。

全体同学:我们宣誓!为了民族,为了中华,为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要自尊自律、自强自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走向辉煌、走向辉煌!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结构,能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探究完全平方公式,体会数形结合。

二、教学重点

公式结构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理解与公式正确运用。

四、教具;

自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 想一想

1.一位老人很喜欢孩子,每当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拿出糖招待他们,来了几个孩子老人就会每个孩子几块糖。

(1) 第一天,a个男孩去看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几块糖?

(2) 第二天,个女孩子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3) 第三天,( )个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老人共给他们多少块糖?

(4) 第三天比前二天的孩子得到糖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分组讨论)

2、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填空:

(1)第一天给孩子 块糖。

(2)第二天给孩子 块糖。

(3)第三天给孩子 块糖。

男孩子第三天多得 块糖

女孩第三天多得 块糖。

(2) 做一做、请同学拼图

a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图

1、 教师提问:

(1)、大正方形边长?

(2)每一块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3)用不同形式表示正方形总面积,比较发现什么?

2、 想一想

(1)(a +b )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

(2)( a -b )

3、请同学们自己叙述上面的等式

4、说一说,a b能表示什么?

(□+○) □+2□○+○

5、算一算

(1)(2X-3)(2)(4X+5Y)

请同学们分清a b

6、练一练

(1)(2X-3Y) (2)(2XY-3X)

7、试一试(a+b+c)

作业

P135 1、2

学生2人一组拼图交流

2、学生观察思考

(1) 大正方形边长?

(2) 四块卡片的面积分别是

(3) 大正方形的总面积是多少?

3、

(1)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

(a+b)=a+2ab+b说出每一步运算理由

(2)学生自己探究交流

4、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5、师生共同a、b对应项 教师书写

6、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展示结果

7、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我设计的车教案篇7

【设计理念】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出美感,读出韵味,美读移情,培养语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生字;认识笔画“、”和3个偏旁“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尝试看图模仿课文创编小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课前背诵古诗《江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激发兴趣

1、看课件诵读古诗《江南》。

2、谈话创境:

小朋友,在这首古诗中你看到了江南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你知道江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出示中国地图了解大概位置)这节课我们要好好地去欣赏、了解咱们自己的家乡——江南。咦?大家平时出去旅游乘什么交通工具?今天我们乘坐的是江南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出示“竹排”,指名拼读。你坐过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排”字吗?让我们怀着阳光般的心情,快乐出发吧!

二、情景渲染,揭示新课

1、欣赏江南风光: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美景?看到这么多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2、揭示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学习“中、游”,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这两个字。)

三、初读诗歌

1、动画朗读。

2、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

3、同桌互读,和朋友互帮互学,共同分享进步。

4、读给全班小朋友听,伺机指导:如“绿油油”中的“油”应读yōu,练习用“绿油油的什么”说话。(课件出示课文)

5、分组读,齐读课文。

四、趣学生字

1、出示生字(带有声调的),请你自已认读几遍。

2、指名认读。

3、同桌互相说说哪几个生字我以前就认识的,在哪儿怎样认识的?哪几个生字我有好办法来记住它?

4、全班交流: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识字方法。(如:编顺口溜、编谜语、加一加、减一减等)

5、学习小组组织认读生字活动(去掉声调)。

6、识字游戏:小天使游江南。

7、出示词语宝典认读:

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绿叶

果树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江河

长江

富春江

绿油油

三三两两

青山绿水

五、写字乐园

(学习写“口”“日”“中”)

1、师范写,学习笔顺,认识新笔画“?”;

2、观察田字格中的“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

3、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书写“日”、“中”,提醒学生注意“日”的第二笔书写是横折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