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出优秀的作文,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素材的积累,作为学生肯定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应该认真对待才行,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你的赞作文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你的赞作文篇1
上帝也许不公平,对于某一个人给予的苦难太多。但另一方面,上帝又很公平,因为他给了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的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栽得满身是伤。还好,一个好心人施于你一句关爱,你从此觉得不再孤单,因为同时度过人生的人还很多,你也懂得知恩图报,也学会了从此要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友谊和爱情,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正因为我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心黑暗中碰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雷锋,那么人生的路将照得夜如白昼。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就是感恩。授人以饭,也许他会渡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但授人者施人不回报,作为一个受者要做一个有谦虚之德的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这样才能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古人做得很好,这就是华夏古老民族的精神,一个知恩图报的信念。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至少对于我们接受恩德的人来说是这样。倘若每个人都冰着一张脸庞,那么人世间就和地狱差不多,虽然太阳还是一天一天地升起。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鸟语花香,饶有情趣。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诠释着命运的方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一个和谐的环境,造就一批命运的恩人,让他们传播上帝的法旨,将爱心带给人间,将人世间的凄楚抛向天际。学会感恩,努力感恩,感谢我们的朋友,感谢我们的父母,以及感谢我们命运的恩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人间的沧桑,人间的温暖。
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将被爱者传承,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呼唤,回应无穷的力量。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人生是一场苦旅,它很漫长,但我们遇见了命运的恩人,是他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学会感恩,让感恩的心飞出万里,用感恩的心温暖整个世界。
你的赞作文篇2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驾驶飞船飞上神秘的太空,去探索星球上的未知世界。
因此,平时我喜欢看航天类的书籍,从中了解到许多有关航天的知识。从书中,我体会到了当一名宇航员的艰辛:每天只能吃0.6公斤的食物;美国休斯顿航天中心为了提高宇航员的耐力,曾让宇航员穿上80千克重的航天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步行30千米。勇敢的宇航员们没有被艰苦的训练吓到,他们经受住了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他们成功了!他们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我最敬佩的宇航员就是杨利伟叔叔,他是航天界的名人,1983年考进了空军飞行学院,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我想当一名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到达很多星球,俯视美丽的地球,寻找发现对人类有益的宝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若干年后,中国生产的粮食有可能养不起中国人,我一定在太空中培育出优良高产的蔬菜和粮食种子,然后在地球广泛种植,使很多贫穷的人不再忍受饥饿。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首先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所以,我现在要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步,打球,风雨无阻,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极强的反应能力。另外,我还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考上航天大学,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我坚信,通过我坚持不懈地锻炼,勤奋地学习,我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航天梦!
你的赞作文篇3
听见你的声音作文
他的母亲幼年因为一场意外,双耳失聪,听不见任何声音。
父亲带母亲上山采药的时候,山上的巨石滚下,情急之下,父亲完全忘了母亲听不见,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让她躲开,可母亲却无动于衷。在千钧一发之时,父亲将母亲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
他恼怒于母亲的失聪,更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没有父亲的日子,母亲忙活后总是呆呆坐在田埂上,望着秋风翻动金色的麦田,终日沉浸在她无声的世界里,一言不发。别人总是叫他“聋子的儿子”,没有歧视却满含同情的眼神深深刺痛着他,看着母亲只有靠比比划划与他交流,他感到特别嫌恶。稍有不满便对这个听不见声音的母亲恶言相向,已是他习以为常的事,“反正她也听不见”他总是这样为自己开脱。母亲只是低着头,他未曾看到的,是她抬手拭泪的动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渐渐长大的他虽然主动分担了部分农活,可心结难解的他对母亲变得又总是面无表情,从不正眼瞧一下。与母亲的隔阂让他压抑,让他做梦都想早点离开家里,为此他发狠地学习。终于,十八岁那年,他考取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村长来到家里,指着他对母亲竖起了大拇指。母亲满是自豪地笑着点头致谢,目光却在接触他眼神的时候突地黯淡下来,凝固了笑容怯怯地垂下了头,而他的心里突然有了一丝不忍和愧疚。离别那日,秋风萧瑟,他与母亲相顾无言,巴士穿过泥泞的小路颠簸而来,他欲言终止,身影一闪,倏地登上车,偷偷的回头一瞥却看见母亲的嘴唇在翕动,他未曾听到的,是母亲在他临走前含混不清的一句:“孩子,娘想听见你的声音。”他未曾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从他出生之后,母亲就凭着对幼年发音的'残存记忆偷偷喃喃自语了十八年……
一句话,被风无情地吹散了,无影无踪;一句话,再没有了重说的机会。
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学费无疑是一笔巨款。虽然有乡亲们帮衬,可大家都不富裕。为了节省路费,他每个假期都留在省城勤工俭学,而母亲每日起早贪黑,干着一切可以从土里刨食的生计,开学的时候总是托人带来一叠裹得皱巴巴的学费。看着面值不一的钞票,泪眼模糊的他心底涌起的是对母亲满满的愧意。没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却分外地想念。“还有一年就工作了,到时一定好好补偿母亲”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甚至想象到母亲看见他对她有了笑容后的那份惊喜。大四开始的那年冬天,母亲倒在了泥田里,她看见有人捉野生泥鳅卖了好价钱,竟然也不顾刺骨的寒冷连续几天泡在田里,等人发现的时候早没了呼吸……
“孩子,娘想听见你的声音”一张字迹笨拙的纸条,是在收拾遗物时发现的。
终于,泪如雨下。
母亲大半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茕茕孑立,是他未曾体会到的。
可她未曾知道的是,曾几何时,他也会一个人偷偷跑到荒凉的山坡上,放声大喊着“母亲”,耳边回荡的却只是空谷回响。
她未曾知道的是,他也很想听见母亲的声音,听见母亲的回应。
她未曾知道的是,他对无声的母爱有抗拒更有期许。
他在成长,她在老去,可这份执念却一直僵持不下。
我们都想听见彼此的声音,却因为不懂得珍惜,为时已晚。
你的赞作文篇4
清晨的阳光丝丝缕缕,穿过树叶的层层间隙,在身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光晕。走在通往奶奶家泥泞的小路上,微风拂过,混着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清香,湿湿地扑在我的脸颊上。
九月,天气逐渐转凉,几场秋雨后,气温又回升了。午后,太阳光斜斜地洒落下来,全无夏天的毒辣,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微风吹过,卷起一片片落叶飘舞,的确有些秋的意蕴了。
奶奶拿着针线、棉花和布料,坐在了门前那棵桂花树下。树上已经有一两朵小花儿了,只是怕羞地躲在树叶后面,悄悄探出头来,却已有花香在周围氤氲。奶奶已经开始给我做冬天穿的棉衣了,她总是早早就准备,以便我能在冬天来临时能及时御寒。奶奶神情庄重肃穆,仿佛要做一件大事,眉头微微蹙起,带动了脸上的皱纹,时不时抬一抬老花镜,便赶忙缝制,嘴角还嵌着笑意。
奶奶年过花甲,手已经不太听使唤,有些颤抖,但活计却一点也不差,针平脚密。风吹过,吹落了枯黄的叶子,吹散了满树的花香,也吹乱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光辉的奶奶的白发。绿树,金辉,和那年迈却聚精会神缝制衣服的奶奶,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弯月,星星在云间躲藏,嬉戏。月光照在屋子上,给红砖青瓦的房屋笼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穿过重重树影,在透明的窗上跳跃。
奶奶是个老学究,特别注重我的教育培养,每天晚上给我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她的带有茧子指腹抚过我的脸颊,有着微微的痒意。奶奶轻柔却略带沙哑的嗓音,随着皎洁的月光伴我入梦。皎洁的月光洒在奶奶的身上,散发着圣洁的光芒,独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奶奶的手掌粗糙却温暖,正如秋日的阳光,轻和温柔。奶奶,有你的地方就有美丽的风景。
你的赞作文篇5
对鼓浪屿的情愫,存在于它的钢琴中,它的阳光下,它的笑容里。
初次邂逅,在一个海风融化在榕树盘虬卧龙的跟里的日子。蓝海红砖,让我不得不爱上这个小岛,用钢琴的黑白键和所有的笑容诱惑我,使我迷醉的温柔岛屿。
厦门的中山路与它仅10分钟轮渡之隔,却又是如此地让人不敢相信。鼓浪屿的所有街道都是步行,只有电动游览车是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所以,它让人们都可以慢下来,静下来,让阳光抚慰,让笑容感动。让人们可以相识相知,可以慢慢地用微笑打招呼,可以在榕树下大笑着聊天。海天堂构里的小人偶,老戏曲都可以让你端着杯茶,在彩色玻璃透进的彩色阳光里,一面微笑,一面品着悠闲的滋味。
还有的是钢琴,在一处古董屋里,见到了老得发不出音的钢琴,只有现在的钢琴一半大,却总是让我不禁想起这钢琴曾承载过多少欢笑,或是多少岁月往事,让人想起阳光下,笑容里岛上始终回荡着的悠扬的旋律。这样的古董不止一个,床、灯、银行、药铺、缝纫机、打字机、肥皂、胭脂、盘子,像是超市般齐全,总是让人浮想联翩,欣然微笑。
总是忘不了,玫瑰满院的红色小楼,还有榕树绕墙的褐色古楼,浓色四溢的咖啡小店,人流如潮的海鲜面馆,独具特色的奶茶创意铺,一切的一切,都是能让我开怀,让人轻松的风景,怎能不微笑呢?
在鼓浪屿,在钢琴之岛,不只是阳光、笑容,更有的是温馨的情,人与人的关爱,还有美好自然的轻抚,这大概就是我的情愫吧!对鼓浪屿不变的情。
总想看见你的笑。
你的赞作文篇6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
——恩格斯
文艺复兴的号角吹响……
14世纪,一群正直、坚毅、桀骜不驯的人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在他们中,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农夫、诗人、教师、学者……虽然五花八门,但他们的目标一致——反抗残暴的罗马教皇。
他们宣扬自由,要求现实,崇尚科学,追求知识。这是一次“神性”与“人性”的对撞,是神学束缚与人权自由的交火,是虚幻与现实的厮杀。
最终,胜利的天平向现实的反抗倾斜,现实胜利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引起了我的无限思考,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给了我启示。
在现实里,我们总能遇到像教皇一样的人或者一些不公的事。面对他们,我们常常畏缩,默默忍受。我们在面对”恶”时,为什么就不能昂起高傲的头颅呢?
文艺复兴的胜利告诉我们,要用真实和科学的行为来维系这个世界,而面对的那些不正当的压迫,恶毒的欺骗,“恶”的压制时,要勇于反抗。这是文艺复兴想传递给像生存于中世纪的世人的精神!
在社会上,当弱小者被恶人谋钱财、压制、欺凌时会有人伸出援手,不相干的人打抱不平,为什么?人,心中有股正气,都有反抗的勇气,我们的反抗是文艺复兴精神的最好体现!正如现在,世界千百年来,无数的崛起不都来源于这种精神的力量吗!
这便是文艺复兴的光芒,文艺复兴像一位革命者,使人们振奋,创造”新世界”使无味的世界变得辉煌。
那刺眼的光啊!透过认知的眼,照进了我的世界,照的洋洋洒洒……
你的赞作文篇7
没有任何的哭闹声,就像拍默声电影一样,一排人,大大小小,只是围着他。
没有人敢打破沉寂,一群人悲伤到低谷时,不发语,祖祖辈辈,只是看着他。
没有人逼迫爷爷说遗嘱,他缓缓的将头扭向我,让我完整的看见了那张被岁月侵蚀的脸。轻轻大方在床沿的手指——那只满是褶皱的手指,在空气中挥舞了几下。我知道,那是在示意我过去。
没有人推搡着我的背。呆呆的对视了几秒钟之后,我提起一条腿,迈出了第一步。母亲搭在我肩上的手,不知以怎样一种方式滑落了下去,又不知,心里是怎样的悲怆,落下了让人心生透骨之寒的泪。我看见,他的那张嘴在蠕动着,想表达些什么。
我将耳朵凑过去:“好。好好。待它”
好好待它。
在那一刻由哭声打破了静寂。而他最后的那句话,篆刻在了一个少女的心底。
记忆如浪上的啤酒花,层层扑来,席卷着记忆。
早些年,在他犹能够下床走动时候,我轻轻搀扶住他,悠悠的在青石路上漫步。阳光肆意在夜间倾颓,投射一地斑驳的树影,仿佛只要轻轻一摇,便揉碎了温暖的柔光。
生命也是这样的脆弱。
不远处一条狗横在中间,摸索了几分钟,终于来到了他的身边。
他似乎耗费了很大的力气将那双颤抖的双手从口袋中抽离,朝着它挥动几下,想要去顺一顺它的毛。就像史铁生形容的那样:这颤抖是温暖的声音,譬如夜的流动,毫不停歇,这颤抖,随着时间之流拓开着一个孩子混沌的心灵。
这是我们家的小黑,别人送给我的狗。因为一直不喜欢它的颜色,我一直都对它很冷漠。他要我将它抱起,便照着做了。在我的怀里喘着粗气。
泪喷涌而出,看着丝丝血液,从脖子渗出来,我知道,它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长叹。“好好待它。”
这是他最喜欢对我说的话。而他也是秉承这这份信念,以实际来教导我的。
而我也终于明白,仅仅是因为我的不喜欢,就导致了一条生命的归去,这样的我也是不值得被别人所珍惜的。
人与人之间亦是这样。
最后的那句话,是想让我,好好对待这个世界,好好对待自己,好好对待自己所爱之人,所爱自己之人。
你的赞作文篇8
生活中总有许多东西能在你记记中驻留片刻,而大多数就像荷叶上露水般,轻轻划过,不留一丝痕迹。真正难忘的,总是拨动了心底最深的那根弦,也永久铭刻于心灵最深处。
今年夏天,我参加市三好学生夏令营来到了井冈山,也曾为漫山遍野的翠竹而心醉,也曾为山上的无名英雄纪念碑而感动,也曾为红军战斗的地方而震撼……而最让我忘不了的,却是那道独特的景观。
我们的旅行车,一路颠簸着,驶在返程路上,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车在盘山公路上旋绕着向山下开去,而车窗构成的画框里,是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大自然这位天生的艺术家,妙笔生辉,使画富于层次感。画的.底色是橙色——黄昏时分山间空气的色彩;夕阳余晖幻成满天的云彩。跌宕起伏的远山,在彩霞的映照下尽情延展,屈伸,勾勒出世间最自然的曲线,墨绿的近山便重叠在远山的背景上。半山腰、山脚下错落有致的小屋,青瓦白墙,别有一番古朴的韵致,只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在脚下欢快地流淌,平添几分动感……这样一幅动静交织、清新悦目。
的画,在车窗中不断延续。我已深深地沉醉。几小时过去了,车窗外的景依然没变,仿佛时间已在此刻凝固,可我又分明感觉到车轮的前行。忽然心底生出一种感觉,觉得这纯净的大自然秀丽却不免单调,清新却不免枯寂。晚霞已经隐去,远山的曲线在蓝紫色的天空里隐隐约约忽然下起雨来,越下越大,山里的黄昏更觉冷寂。
正当我们准备转移视线时,一丝红色跃入视野,在雨中,那红很纯净,仿佛被雨深化了,丝丝渗透开,便成朦胧的一片,是山花吗?心中一丝不由自主的惊喜,有点倦的眼睛又兴奋起来。车子愈行愈近,我最后看清了,而这一刹那心灵的悸动,我无法用文字表述。那片纯净的红是山花,但不是生长在泥土中,而是握在一群孩子手中。山道旁这片红色竞不断延伸,很长很长……一下子我什么都明白了。几天前我们以前过这儿,向附近一所小学——青瓦白墙的简陋的校舍——捐赠了我们从上海带来的礼物,有文具、书籍及一笔期望工程的捐款,我们只想表达一份爱。不企求收回什么,却意外地收到了这样一份淳朴的回报。隔着淌满水珠的玻璃窗,我看到了孩子们挂满雨珠的脸上绽放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一双双睁大的眼睛,也一如道旁的溪水般的明滋,而透过执于胸前的火红的山花,我望见了一颗颗如山花般纯净的心。雨毫不留情地下,却冲不淡山花的红,冲不淡孩子们心中的虔诚地守候,向着同一方向眺望,也不知等了多久,只为心中一份诚挚的情意。
驶过这条红色长城龙,车窗外便依然是那幅永恒不变的画,而那片红色的山花和孩子们无邪的双眼却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叠印于这幅画上,添了许多灵动的色彩,秀丽而不单调,清新而不枯寂。
这是我真正忘不了的一处景观,它已深深铭刻于我心灵的最深处,那片红色,那些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