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教学设计一定能帮助个人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果,只有把教学设计制定好,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月教学设计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1、笔算:
2、买来21袋茶叶,每袋24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妈妈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3分钟,应付多少钱?
4、一个餐桌可以坐12位客人,21个餐桌一共可以坐多少位客人?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2页。
板书设计: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由于个别学生对笔算的顺序掌握得还不够理想,因此,在学生练习并板演后,我分别请8位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在改同学竖式的时候,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这样在列竖式、改竖式、说过程的过程中对笔算的方法掌握得更好一些。平时让他们说的时候,还都不大情愿。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大,都很想当老师上来说一说。
作业反馈:此次的作业完成得不错,但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学生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找出了乘11的规律,但在运用规律时比较死板。如61乘11等于671;71乘11等于781,但11乘52有些孩子就写成121。说明他们对规律还不明白,只是照样子用而已。
月教学设计篇2
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活动说明】本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并理解感叹号、省略号的意义,知晓其在本书中的作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培养幼儿根据图画线索读图、理解并分析故事的本事,异常是对书中脚印的观察及其分析,因为“到底是谁的脚印“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和纽带;引导幼儿经过有关脚印的游戏、活动认识常见动物及其形体特征,发展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增加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活动一:大书阅读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感叹号、省略号;2、引导幼儿熟悉文字资料。
活动准备:大书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
1、出示各种脚印,让幼儿猜猜到底是谁的脚印。
二、阅读封面
1、向幼儿展示大书,请幼儿讲一讲书本封面的基本信息。
2、教师总结孩子们的答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上的细节。
三、看图猜测――教师逐页展示遮住文字的画面,和孩子一齐观察和讨论,猜猜这些到底是谁的脚印。
四、大书指读
1、讲完故事后,将故事文字展示出来,教师为幼儿进行朗诵;
2、读的时候突出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地方。
3、教师带领孩子们重复阅读几次,帮忙孩子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小书阅读
活动目标:1、经过重复阅读巩固读本中的资料。
活动准备:大书、小书
活动过程:一、文字阅读――教师拿出大书,帮忙小朋友进行复习阅读,巩固认识感叹号和省略号。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幼儿的指读过程。团体阅读之后,教师将小书发给每个幼儿,请幼儿自我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游戏活动――教师可带幼儿玩游戏,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活动三:拓展活动
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腿部肌肉和身体的灵活性;
2、增加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安全的场地
活动过程:一、锻炼身体――做活动前的准备运动,讲明游戏规则。
二、游戏活动――将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月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用具:
组织好课前活动(活动时要求1吹的过程,注意卫生。观察肥皂泡的颜色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留了吹泡泡的作业,谁来说说你当时的心情怎样?(自由表达)
二、阅读理解。
作者是怎样吹肥皂泡的?我们去读第几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自言自语按照先后顺序说说“我们”是怎样吹肥皂泡的?
课件出示:先……然后……再……最后……
表示动作的词语:放、加、和弄、沾、吹、提
再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联系生活想象吹肥皂泡的过程。
指名读
吹出来的肥皂泡什么样?我们从哪个自然段能够了解?(第四自然段)
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肥皂泡样子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说说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1、“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飞”
(1)发言:五色的浮光就是有很多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么多颜色在泡泡表面。轻清透明说明泡泡重量轻,颜色透明、清透,这句话写出了泡泡的美丽的样子,非常惹人喜爱。(抓重点词语,谈体会感受。)
(2)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纷飞。”(联系生活,发挥想象,体会有趣)
(1)发言:玲珑娇软:玲珑是小巧、精美的意思,娇软是美丽娇嫩的意思,说明泡泡很漂亮,而且吹泡泡很有趣,用扇子扇还可以从一个变成两三个,真有意思。
(2)朗读:突出玲珑娇软,读出有趣来。
3、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形状,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1)发言:光影凌乱的意思是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快,变化多,很漂亮,随时都有可能要破掉。(发挥想象,联系自己吹泡泡的情景,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朗读、吹出来的泡泡这么漂亮,这么惹人喜爱,我们要好好感谢冰心奶奶为我们写下了这么美好的文章,再读一读,记下这美丽的文字。我们能够从第5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轻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本段的理解:写出了冰心奶奶的心情,充满快乐、希望、自由……)
师生对读
同桌对读[积累语言]
三、拓展延伸。
背诵课文
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月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了解中秋节全家团圆的含义。
2、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古诗原文,动画
认知准备:知道自己的家乡,并且初步了解故乡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
孩子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你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圆又圆,一家人都在一起赏月、吃饭、品尝美味的月饼,中秋节是阖家团圆(一家人团圆)的节日。
二、学习古诗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很多不在自己家乡工作的人,没办法回家和家人过中秋节,他们非常想念家乡,思念家人们。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出示古诗的动画视频)
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动画里的那个人在干什么?
小结:古诗的名字叫《静夜思》,意思是李白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再次欣赏古诗,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
小结:李白看到自己的床前亮光光的。看起来好像是在地上结了一层霜。于是,他就抬头来看天上的月亮,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心里感到很难过。
三、幼儿吟诵古诗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吟诵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难点)
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月教学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借形想象的方法添画各种鱼类。
2.能用大胆讲述自己的想象。
3.初步发展幼儿协作能力。
活动难点:
借助波浪线交织出的图形进行创意想象,并能大胆添画各种鱼类。
活动过程:
1、ppt课件。
2、画纸,kt板,蓝色记号笔、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ppt出示大海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到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你在海面上发现了什么?(波浪)他是什么样子的?谁愿意来画一画?(这种弯弯曲曲的线条就叫波浪线)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尝试绘画波浪线。
当大风吹过来时波浪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大的波浪)当风轻轻吹的时候呢?(波浪小小的)他们想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呢谁愿意来帮助他们?他们还可以怎样手拉手?(波浪线越长,我们的海面就会越宽阔,当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波浪手拉手连接在一起,就会像辽阔的大海一样。)
2、ppt播放海底世界图片:
大海不光有宽广的海面,还有很多美丽的海洋生物呢?你都看到了什么?
3、出示各种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鱼长什么样子?你喜欢那一条小鱼?为什么?他身上都有哪些图案呢?
看看这是什么?(海蛇海鳗)他们长什么样子?海里不光有小鱼,还有好多美丽的植物呢?
4、借形象想,添画小鱼等海洋生物(把其中的一幅拿到前面来)
(1)教师引导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和水草,可真漂亮!孩子们,老师给你们用的可是神奇的画纸,现在已经有美丽的海洋生物藏在里面了,看一看你们能找到这些可爱的小鱼海蛇海鳗和水草吗?(请2-3幼儿上前回答)你找到了了什么?添画上什么他就会更像了?还有谁发现了他们?(如果幼儿没找到,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发现了一条美丽的小鱼,他的头在这里,身体在这里,如果我把他画出眼睛和尾巴,添上鱼鳍,大家一下子都能发现他。)
那你们来看一看李老师还能找到什么?(一连串的小鱼)
(2)幼儿尝试添画海洋生物,教师指导。
教师:孩子们,请你们取一盒颜料回到刚刚才的位置找一找你们的大海里有那些美丽的小鱼吧。当音乐停止的时候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巡视指导:你发现了什么?添画上什么他会更像呢?)
5、作品展示
教师:哇,大家发现了这么么多美丽的海洋生物啊,谁来讲一讲那个是你发现的?你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除了你画的小鱼你还喜欢那一条小鱼,我们也来夸一夸小朋友的作品吧!后面还有小朋友的作品呢,他们也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结束部分
孩子们,今天你们画画开心吗?问问后面的客人老师我们的话漂不漂亮?现在我们就把这些可爱的小鱼带回去挂到我们的班里好吗?
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幼儿园海洋教案,海洋是自然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虽然它充满了不确定的神秘因素,但是海洋对于我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我们的幼儿对于海洋也是充满了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