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拟订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优先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是可以增加我们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0教学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0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 结合游戏引导幼儿学画不同方向的曲线。
2、 激发幼儿互相合作,大胆绘画。
3、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皱纹纸彩带人手一条,贴有小鱼的大、小画纸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
指导语:今天,我来跳个舞吧!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
指导语:我跳得舞怎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跳吧!
2、观察曲线的画法。
(1)引导幼儿再次跟着音乐边舞动彩带,边观察曲线。
指导语:小朋友的彩带舞得真漂亮,老指导语奖励你们,让你们再玩一玩。但这次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2)向同伴介绍彩带的舞蹈。
指导语:小朋友们都仔细观察了,你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彩带是如何跳舞的?(像尾巴,像蚯蚓,像圆圈。)
(3)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指导语: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空手画曲线 ξ等。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1) 出示活动教具,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
指导语: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好吗?(提供大、小不同的画纸,孩子按要求选择。)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画的曲线,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4、讲评作品
(1)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
(2) 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为主.结合游戏引导幼儿学画不同方向的曲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此活动摆脱了那种一笔一笔教画的方式.首先让幼儿观察"曲线"(此曲线则用跳舞的彩带代替),这样就会很生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曲线,观察曲线.然后让幼儿在观察跳舞的彩带的同时,想象它"跳舞"的样子象什么?这便能让幼儿发挥其想象力,在模仿彩带"跳舞"的同时,又学会了曲线的画法.主要的绘画过程是让幼儿添画.如:少线绳的气球;少尾巴的蝌蚪;小虫;水纹……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还培养了合作的能力.
0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3、复习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的方法。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蜡烛,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图像。
教学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蜡烛。并提问幼儿:“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蜡烛熄灭呢?”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
教师:现在打灰机点起来了,小朋友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灭了打火机的火?
幼儿:可以把打火机关掉。
教师:如果打火机的开关坏了呢?
幼儿:可以用水来灭。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都为老师想出了可行的办法,我们可以把打火机关了,也可以用水来灭。
2、讨论
教师:“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是秋季,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幼儿: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先报警。
幼儿:可以用沙子。
幼儿:可以用水。
幼儿:可以用湿布。
幼儿:可以用灭火器。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火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 话。
3、请幼儿观看图片。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图片,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 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请幼儿尝试捂住口鼻逃生的方法。
5、怎样避免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房子没有了,人也受伤了。那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呢?” 幼儿讨论回答。
0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如何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照相机拍摄的一些幼儿溺水的图片或视频。
2、周围环境中一些不安全的场所图片。
活动过程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以前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2、防溺水教育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幼儿在节假日千万不能去玩水,下河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自己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4)老师谈谈事例,幼儿讨论几名幼儿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幼儿掉到河里溺水死亡。这些小朋友哪里做错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说一说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3、小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能独自到河边、海边、井边去玩,必须要大人陪同。遇到危险的事,要大声呼救!
教学反思:
活动前,我准备了相关图片,以直观图片让幼儿了解在水边玩很危险以及如何避免溺水。导入活动时,我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谁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然后通过出示不同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的溺水危险,逐图出示,让孩子先讨论后回答,问孩子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做。简易的图画,简易的语言可以让幼儿更加方便理解,加深印象。
0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
4、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2——8自然段
(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生自由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5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显示:“直”三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
“直掉下来”呢?(笔直)
(7)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
2、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
同时板书:慢 悲惨 观察
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
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什么是孤单失群?
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4)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 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揭示课题,拓展延伸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四、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 慢 悲惨
更羸 分析 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判断 拉弓 掉下来
0教学教案篇5
4、冀中的地道战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 理清课文的条理。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 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1. 教学挂图。
2. 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引导学生看看导读部分。《冀中的地道战》是我们要学的第一篇
课文。“冀中”,指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的简称。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预习题,小声朗读课文。
2.讨论: (1)每个自然段都讲了哪些内容?
(第一自然段,日本在冀中大扫荡。第二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
的进攻,产生了地道。第三自然段,地道的作用。第四自然段,
地道基本样式和特点。第五自然段,地道的出口。第六自然段,
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用各种方法粉碎敌人的进攻。第七自然段,地
道通讯联络的方法。第八自然段,地道站在我国抗日战中历史上
的地位。
(2)根据自然段的内容,全文可划分几个部分来理解?(第??
段,1--3自然段;第二段,4--7自然段;第三段:8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并讨论交流。
2.想一想,敌人为什么修筑封锁沟、封锁墙?(目的让冀中人民
不能互相往来)针对敌人的封锁,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它的作
用是什么?(“敌人来了,用地道保护自己”)
(3)总结第一段段意: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生词,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讲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四层。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第二
层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
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许多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3.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开在隐蔽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是什么意思?(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4.敌人是怎样想法设法来破坏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的?(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挡毒气;地
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
5.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用口传,用铁丝小铜铃)无线
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6.总结段意。(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
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四、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在课后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四自然段。
2.拿出自己所画的地道示意图,说说第二段、第三段的内容。
二、拿出挂图,与自己所画的图比较。概括中心思想。
(这片课文主要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
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地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
智慧。)
三、了解记叙的方法。
1.本课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在带??
这个问题再看书思考。
2. 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
课文有条理地记述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读“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和句子。
3.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冀中的地道战(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0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本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功夫,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二、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