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7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lcbkmm 读后感

观后感就是记录我们看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受性的文字,大家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逻辑思维清晰才行,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7篇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1

没想到,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时候哭了。

有泪点的地方不少。

张家辉失踪后,吴镇宇扮演的警长直接向上级表示自己更关心手下的安危,而不是硬盘去向。

这里有一个心理情境的设置,张家辉之所以生死未卜,很大部分是因为吴镇宇命令直升机撤离现场。

吴镇宇当时处在两难情境中:一者是保住硬盘,履行他作为警察的责任,一者是解救受难的张家辉,这是友情和人性发出的吁请。

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决定作用:直升机覆满弹孔,即将宕机。

在此情形下,吴镇宇最终选择保住硬盘。

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的选择导致张家辉下落不明陷入自责,张家辉与他的关系超越了长官与下属的权职关系,而上升到纯粹的兄弟之情。

这并不是《使徒行者2》中仅有的涉及兄弟情的桥段,更大一部分还埋设在后面,等待观众发现。

这就是发生在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绵延三十年的兄弟情。

而此时此刻,他们成为了正邪对立的两方。

对于张家辉来说,一方面他要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另一方面,他则希望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童年玩伴能改邪归正。

两者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徘徊在道义和私利之间的两难抉择,这正是法哈蒂发现的叙事法则。

而对古天乐来说,情形更加复杂。

自小就被当特工训练的他基本上已经被洗脑,但人性的善仍然潜藏在他的心底,等待激发出来。

卧底的身份决定了他具有双重人格:在警司里当称职的警察,在家当好丈夫和好父亲,与此同时,他为恐怖组织服务。

除此之外,他还要面对童年记忆带来的侵袭。

他屡次帮助张家辉脱险:推开张家辉让自己中弹,对决时放弃杀掉张家辉……

他内心的冲突是非常剧烈的,电影得到了呈现。

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已经不再是老式港片中宣扬的纯粹的义气或情义,这指的是可以为了兄弟出生入死。

?使徒行传2》因为加入了谍战元素,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变得更加复杂。

这里有对人性的洞悉,对善恶的探讨——人并非一贯的善或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并受环境影响。

我想这是很难得的。

大多数警匪片在动作场面上下足功夫,情感线仅仅作为辅助元素,这也成了它们诟病的原因。

?使徒行者2》相当不同,前半部的悬疑点放在“找卧底”上,这是我们惯常看到的谍战片的套路。

后半部的悬疑焦点则转移到了“谁是兄弟上”,这种将悬疑和情感相互结合的思路,使得《使徒行者2》又燃又好看。

譬如像我,久不对银幕默泪的人儿,竟然会对一部警匪谍战片中的兄弟情动容,想想也是不可思议。

当然,三大影帝(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的演技功不可没。

强强联手,互飙演技,让人过足眼瘾。

但也不能忘记,这更重要是编剧对角色形象和冲突情境的设置,以及导演的诠释。

作为一部改编自高口碑、高收视率港剧的电影,《使徒行者》系列有其受众基础。

与第一部《使徒行者》相比,《使徒行者2》在故事和制作上既有延续、也有升级。

相同的核心元素、相同的主创班底、相似的警匪卧底,在单纯的警匪故事中加入间谍元素。

同时,在保持高水准制作的同时做了升级,远赴缅甸、西班牙等地取景,观众能感受到一种异国风情。

而且为了保证港片惯有的真实效果,全程采用实景实战拍摄,不过分依赖于电脑特技。

比如西班牙“奔牛节”飙车那一幕,奇诡的不是这个构想怎么来的,而是怎么把它实现。

据说,摄制组用的是真实的蛮牛,其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2

“港片已死”这句话,每个影迷可能都听到耳朵起茧了。

我想没有谁不曾为香港电影感到自豪的,那个号称“东方好莱坞”的年代,香港一块小小的地盘,却以每年两百部的惊人产量,引领了整个亚洲的电影审美。

那些年,香港也出了数不清的好电影,好导演,好演员,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各大论坛听到怀念的声音。也和后来港片的衰微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随着这两年《追龙》,《无双》等电影的出现,港片这头沉寂已久的雄狮似乎又逐渐醒来,如今又有了这一部《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

它以港产悬疑片的风格开场,在利用蒙太奇快速述完童年经历后,立刻转入三十年后,将角色一个个列出,并直接抛出了问题“谁是卧底”。

于是每一个人都成了可怀疑的对象,生日派对上,程涛,井进贤,叶国帆三人互相打量,是警察观察谁是特工?还是特工在警惕警察是否对自己有怀疑?

这种暧昧的两面性一直维持到角色主动将身份揭晓,直到特工和警察面对面对决,身为观众的我们仍无法分清。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电影在四十分钟左右,突然就转了风格。

卧底答案揭晓,一方逃走,另一方奉命追捕,并暗中希望重拾旧日情谊,走起了兄弟路线。

故事重点也从解谜转到两个角色的心理互动上,阿dee和奀仔情谊深厚,却因立场相反,只能无奈将对方置于生死之地。

这种惺惺相惜,却无法共为挚友的唏嘘,是典型的“双雄”模式,像《喋血双雄》,《无间道》都是这类。

?使徒行者》颇为有趣的,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港片类型融合在了一起。

在片中,你还能看到许多大大小小,对港片的致敬。

像是身份揭晓后,那场用环绕镜头拍摄的三人对峙戏,有着典型杜琪峰的味道。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风起云涌,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

西班牙那场戏更加明显,导演特地设计了一个高速拍摄,身后白鸽飞舞的镜头,简直就是对吴宇森的复刻。

其实这一方面是为了吸引观众,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传统港片故事的创作艰难。

在好莱坞特效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无论是悬疑片,还是“双雄”式的江湖片,传统港片的“小格局”,都已经难以满足如今口味变化的观众。

影人们明白,传统的港片故事已经不再适应市场,也正因如此,新的港片们纷纷展开了“自我改良”,《无双》将传记片套路融入自身剧情当中是一种办法,《使徒行者2》用重新解构老港片特点,消化融入,也是一种办法。

而且它的融入并不止于港片,还包括了好莱坞电影。

跨国犯罪组织,数据硬盘,秘密交接,主角在全球各地完场任务,它的剧情推进完全是特工片式的,相对前作,视野与格局都扩大了许多。

电影在投资上的舍得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开场的缅甸枪战,到后面西班牙的小巷汽车追逐与公牛节的横冲直撞,都有着强烈的“好莱坞”感。

就连吴镇宇饰演的角色都在戏里开涮:你们真把自己当汤姆克鲁斯啊。

或许对于《使徒行者2》的改变,保守的人会反对,但至少在我看来,它以一种大胆的方式,为港片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三位主角,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也依然敬业的展现出了他们最好的演技。无论是面对下属叛变时的失落,发现对方是童年好友时震惊而悲伤的眼神,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实话,电影的第三幕结局,有点崩。要不是两位影帝演技撑场,真不敢想象是什么效果。

除了老戏骨,两个新人也很亮眼。姜珮瑶饰演的姚可仪勇敢而坚毅,颜值是真的赏心悦目。车中上传数据那场戏,也算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

而张亦驰饰演的“杀手”,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他身手不凡,冷兵器,枪械,赛车样样拿手,从香港一路追到西班牙,是主角们最大的威胁。

最特别的是,他脸上永远带着一丝笑容,可眼神却毫无笑意,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滑稽,可越往后,无论是杀人,疼痛,将死,笑容都诡异的挂在脸上,就让人感到有些毛骨悚然了。

这让我想起了《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同样也是满脸“笑容”,内心却阴暗的毫无人性。

电影中演员也给角色设计了很多小动作去表现他的“变态”,像是拿起刀准备杀人时,他偏着头耸了耸肩,如同要玩一场游戏。

出于好奇查了一下演员本人,竟然就是《流浪地球》里那个四眼田鸡李一一这角色反差有点大啊。

在《流浪地球》里,他演的畏畏缩缩,胆小又懦弱,一副宅男模样。这次演一个如此外放张狂的杀手,我愣是没认出来。

这也算是最近流行说的剧抛脸了吧,小伙演技,可以啊。

目前,《使徒行者2》凭借口碑,已创造首日一亿+的票房佳绩。

港片或许衰落过,但还港片电影人们从未衰落。

他们始终以大胆的想法和认真的态度在制作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如此。

而且,作为政治特殊的地区,它不像内地电影一样有诸多条框,这导致拍摄这类题材,《使徒行者2》远比我们要没有限制的多。

电影中,香港社会的不安动荡,警方系统的腐朽都明白的展现在观众眼前,正是这些阴暗面的存在,才让故事更加刺激和充满张力。在《使徒行者2》中,我真正看到了华语类型片工业成熟化的可能。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3

创新对于港片来说,可能是永远的进行时。《使徒行者》的ip尤为如此。站在邵氏、tvb以及超人气口碑的战绩之上,这部续集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整体来说,导演文伟鸿的创新是令人满意的。看得出来,导演的目光放的更远,格局设定更宏大,跳出了传统港片的传统模式。续集着重“谍”字,故事从前传的菲律宾,转战香港,交火缅甸,终结与西班牙,很明显是在对标更加国际化的《碟中谍》、《伯恩》系列。

?使徒行者2》主打兄弟情,三位影帝吴镇宇、张家辉、古天乐同场飙戏,导演看来自信满满,连感情线都没安排。这三位“银河映象”时期被杜琪峰残酷调教的演员绝对是影片的质量担当。吴镇宇和张家辉的对手戏已经多年不见,心头好当然是十几年前的《放·逐》。此次挑战师徒关系,二人默契度不减当年,虽然吴镇宇的皱纹有点让人感慨。张家辉更是多变,以高深演技掩盖真实身份,不到谜底揭晓真的看不透。古天乐,对,又是他。今年的《追龙2》、《扫毒2》再到《使徒行者2》,古仔简直变身港片黄金时期的“劳模”刘德华。此次古仔的角色难度不小,常常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在正与邪之间被撕扯。三人谈判那场戏,师徒的旧情、背叛的怨气、弥漫着的猜疑把影片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是近年来港片中“兄弟情”的最佳演绎。过命的交情,为兄弟挡的枪,同为沦落人的惺惺相惜贯穿全片,。

演职表看到动作导演钱嘉乐,暗想动作戏差不了。缅甸闹市区的爆裂开打,为整部影片设定了高起点的期待。杀机四伏,坏人以香港为要挟,最冒险的场面则切换至西班牙奔牛节,大硬派动作戏倾力献上。不用在惊叹于阿汤哥《谍6》的搏命特技了,“渣渣辉”带来华人份动作诚意。尤其要提到导演设定要让动作戏发生在奔牛节上,白色为主色调的服装衬托喷射的血色,预设期待让之后牛的出现助力男主制敌,铺垫其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小道具的使用非常巧妙,魔方不仅承载了童年记忆,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暗语的功能;卡通手表的前后呼应也别出心裁,将兄弟之间化不开的情感再次升华。

?使徒行者2》并没有延续第一部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大的挑战。还好这种尝试是成功的。ip的改编正是如此,有时需要先清零,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出色。《扫毒2》在前打了个样儿,《使徒行者2》完美完成接棒。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4

在菲律宾的一家孤儿院里,两个小男孩在孤儿院里头用魔方比赛。由于他们两个非常聪明。因此,两个神童被犯罪分子盯上,在野外游玩的时候,犯罪分子以绑架的方式,试图将这两个神童绑走,在搏斗中,一个孩子被绑走了,一个孩子逃脱了,几十年后,一个女记者向香港警方揭露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国际犯罪集团从全世界诱拐儿童,将他(她)们训练成特工,安插在全世界的警方中,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该电影有以下看点和猜想。

看点:整部电影的气氛紧张、悬疑。

气氛(一):通过女记者的透露,一个国际犯罪集团通过诱拐和绑架为手段,将这些儿童从小训练成特工,安插在各国的警察部门,有很多还成为了警察的高层人物。这一信息的透露,使得观众内心感到十分的害怕——警察部门是人民安全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小孩是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础。如果当一家的小孩被诱拐、绑架。家长求助于警察的话,警察却是绑匪的帮凶。简直太可怕了。

在女记者说出这个秘密的时候,警察之间互相怀疑,也许,你的对面就是一个黑警。

气氛(二):女记者向香港警方说出,自己在缅甸有一个硬盘,张家辉饰演的程滔和古天乐饰演的井进贤前往缅甸。在双方抢夺中,程滔因为枪战失踪,硬盘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于是,正邪双方开始将焦点集中到了那么女记者身上。

正邪两方为了争夺那个报内幕的女黑客,派出杀手前往香港抢夺,结果在香港却发生第三方人物从警察和杀手手里抢夺。抢夺的领头人竟然是在缅甸失踪的程滔。甚至,程滔还跟警方的高层通信,说硬盘在自己手里。

当程滔和井进贤对决的时候,程滔拿出一个视频——上面显示,邪恶一方的杀手,竟然不去伤害井进贤,证明井进贤实际上早就与这些犯罪分子有勾结。而程滔没有向警方透露这个秘密,是想跟犯罪集团合作,看犯罪集团是否愿意出一个合理的价钱将那个女记者赎回——这证明程滔就是犯罪集团按插在香港警方的黑警。

猜想:女记者的真实身份。

在剧情中,香港警方向观众透露——女记者毕业于美国名校,是著名的电脑黑客。曾经被美国国家安全部招募。但是失踪了几年,随后以记者身份在菲律宾出现,做一个红灯区的采访,而对于红灯区的采访活动,目的在于寻找自己的妹妹。当找到自己妹妹的时候,女记者的情绪差点崩溃——妹妹已经沦为雏妓,被人蹂躏致死。为此,女记者决定将这个犯罪集团的秘密公布于众。

看到这里,小编不禁有些猜想:这个女记者的身份绝对没那么简单,真相极有可能是这样的——女记者与井进贤一样,小的时候是智商超级高的神童,被犯罪集团绑架并训练,成年后成为犯罪集团的棋子,进入了美国安全部门。但是,犯罪集团对女记者的妹妹也同样伸出了魔爪。女记者的妹妹不愿意屈从,最后遭到迫害和灭口。女记者为了帮妹妹报仇,所以决定将这个秘密向外界揭露。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5

如果说《无间道》系列是香港电影人在逆境中的一次勃发,那《使徒行者》就是香港电视人在新形势下的突破,二者在立意上也有血缘上的联系——“卧底与反卧底”的交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是敌人,谁是兄弟的悬疑,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

?使徒行者》无论是tvb剧版还是三年前的电影版,都创造了后港片时代的不错口碑,6亿票房足以让这个ip延续下去。《使徒行者2》既可以看作是续集,也可视为“外传”,从导演到几位男主演都是原班人马,在动作戏和情感方面继续挖掘,也算来了次“平行宇宙”式的重启。尤其是古天乐和张家辉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最微妙的“发小情”拿出来再度开发,拍出他们童年时的过命友谊,也在身份和立场上留足悬念。毕竟,观众最熟悉的还是他俩的颜值,能看到他们背靠背掩护的镜头就已足够了,这种上接《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的情怀,依然是港片最大的遗产。

一对势均力敌的天才儿童,高阶魔方玩得溜,原本可以让他们跳出贫穷,靠智商跨入精英社会,却也因此成了犯罪集团的猎物。跨国犯罪团伙绑架天才儿童,训练他们当特工的阴谋,《城市猎人续集天使心》等作品中早有涉及,在这种扭曲环境下长大的人,即便成年后心理上仍备受摧残,《使徒行者2》就把漫画里的噩梦给拍了出来,古天乐三十多年遭受的痛苦和煎熬,也真只有张家辉才能理解。“他也是受害者”,单凭这么一句话,也不枉古天乐把张家辉当作知己,宁愿不顾身家性命也要和过去决裂,这就是港式兄弟情,哪怕三十年不见也肝胆相照。

其实这部的卧底悬念并不是最重要的,古天乐的身份暴露时剧情才过了一半,张家辉的二重身份更是直接交代,后面的情节侧重于兄弟情的补足和渲染,儿时的魔方也成了承载情感的重要道具,专属于天才的心有灵犀。

从疑点重重到敞开心扉,片中几场重要的动作戏,其实也是两个人从试探到重认的过程。吴镇宇饰演的警司作为前辈,同样担当了情感上的纽带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他的牺牲,让古天乐下定决心告别过去,餐厅里那场三人戏相当有复古感,导演文伟鸿毕竟是tvb出身,拍警匪也总带着市井的气息,把个“义”字展现了出来。

其实只要古天乐和张家辉的兄弟情夯实了,后面再怎么“碟中谍”都不为过,《使徒行者2》这次有意在正邪莫辨的动作戏中,加入了高智商和高科技的成分,这也是在向《谍中谍》等好莱坞经典学习的尝试,黑客和反黑客的交锋,通过虹膜加密和解锁互探;警察与犯罪组织之间,也有车载炸弹和伪造摄像的博弈,这让处变不惊的张家辉也有了汤姆·克鲁斯的风采,剧情也是靠他的闪回才揭开伏笔,多了份峰回路转的赞佩。

至于片中最火爆的缅甸枪战和西班牙奔牛节两场戏,应该归功于动作指导钱嘉乐和他的钱家班,前者在缅甸最热闹的街头对决,上到飞机下到汽车,剪辑清晰,动作利落,双方都体现了不错的战术素养;奔牛那场戏假如只是借个人多的节日背景不足为奇,难得是一阵乱枪后,要让追车戏和牛群一起跑,这要控制起来就得别出心裁了。

看得出影片主创混用了实拍、cg特效和素材剪辑,利用现场人群在奔牛前的惊慌失措,营造出逼真的牛追车氛围。而且最后的高潮里,那头野蛮的公牛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根筋”式的不畏生死,也算是用这种“充满血性”的方式致敬了香港特产的兄弟情吧。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6

相同的班底,不同的故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是一部与前作并无剧情关联的作品,而作为一部在形式上并 不算多么新颖的香港卧底警匪片,电影值得肯定的一面是对黑白难辨的兄弟情突显,另一面则是谍战元素的融入使 电影拥有了更大的格局,这些看点都使电影有着并不逊于前作的表现。

?使徒行者2》的故事以一对幼时意外失散的兄弟为引,三十年后,已然身处不同阵营的两人因为一起跨国案件又 被命运链接在了一起,电影也随之带出了一如《使徒行者》的元素,警匪、兄弟与卧底,这些套路虽然已然被香港 电影玩的山穷水尽,却并非没有价值,,而是要靠导演编剧如何去把它更为合理的组合在一起,《使徒行者2》对 比前作,其所做的则是不惜牺牲剧情的反转,也希望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兄弟情谊,以此去突显人物情感的充沛。

对比前作,这一次的文伟鸿并没有再安插过多没有决定性的悬疑来牵扯观众的精力,伴随着谁是卧底这一谜题的反转与揭晓,兄弟情可谓贯穿了始终,而在最后电影中兄弟情从克制到爆发,既再次体现了张家辉与古天乐不俗的演技,也成功的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走向。这种能带动观众情感共振的悬疑,饱满的感染力成为了《使徒行者2》出色的所在。

从剧情上来看,电影也为这出乍看老套的香港卧底警匪片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其并没有将反派简单的划分到黑社会 或是涉黑公司上,它的警匪交锋,嫁接在了同一个跨国恐怖组织的对抗,由此发生的正邪对决使电影拥有了好莱坞 谍战片的感触,而这样的好处使电影不但为横跨缅甸与西班牙的取景找到了一个让人信服的支撑,也为电影呈现了 更为刺激的动作场面,特别是西班牙奔牛节上的混战给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兄弟情”虽然成为了《使徒行者2》能吸引观众情感共振的所在,但同时在电影中它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这体现在对吴镇宇戏份的忽视,也体现在电影虽有谍战的概念,却拿不出一个真正媲美《碟中谍》的故事,面对有限的时间,专注“兄弟情”的演绎忽视了对故事细节的夯实,不论是恐怖组织也好,还是香港反恐部门,在这部电影里都成为了模糊的背景,同样也使很多本可以被深入的东西停留在了表现。

在《使徒行者2》里我们既看到了导演文伟鸿对兄弟之情的执念,也看到了电影希望摆脱套化的创新,但这部电影还是没能完全摆脱港片的审美疲劳,其缺失的不仅是夯实的细节,更还是真正的惊艳之笔,这使电影虽然有着颇为不错的节奏掌控,但还是停留在了中规中矩的范畴。

使徒行者2电影观后感篇7

?使徒行者》剧版,被我们这些港剧迷一度封神,被誉为‘最后的一部港剧’。是的,前一段《白色强人》很不错,但是,也可以说这是《使徒行者》之后的惟一合格的港剧。

一个ip火了之后,价值有了,市场也有了,第二部就来了,电影版也自然有了。很好理解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就是这样来的。老实说,以我对港片的喜爱,我一向的宗旨是:不管有多烂,我都要去看。

这部电影,我首先要说,拍得特别有诚意。 第一,演员的阵容,甚至包括了配角,也没有一个是弱鸡。 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马德钟等,不要说什么视帝名头什么的,相信看过港片和港剧的人都无不熟悉。

见到有人在问:丁姐去哪儿了?我失声哑笑,这有什么关系吗?

?使徒行者2》这部电影比第一部聪明的恰好是这一点,无关剧版,无关前一部,这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换女主角,很正常好吗?请别那么阴谋论,人家佘诗曼也不是必需要演同一个角色的。说说我们的新女主角,演员姜珮瑶,老实说,我觉得她演技很好。刚刚看完《亲爱的热爱的》里姜珮瑶演的孙亚亚,再来看这里面的姚可仪,你完全可以看到她的演技,因为,那是不同的两个角色,两种层次的表演。不要说差,和这么多大咖搭戏,人已经很不错了。

废话说得有点多,说回故事吧。 这故事,老实说,有些不现实,不够有真实骨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可能我只看过民国谍战戏,这种现代谍战,还上升到警局政府的,有点超乎我的想像了。或者,就故事而言,可以改个名字叫《无间道》还比较贴切。

当然,真实感也有,比如程滔和井进贤的兄弟情,他们和叶志帆的师徒情及井进贤和女儿亲情,还有记者姚可仪的正义感,每个人物,每个角色都好像有无奈的背负,血腥的过去,及心中的底线。这个故事很紧凑,如果不细看,错过丁点,都会有点看不懂。 故事是从程滔和井进贤年少时的兄弟情开始,离散的二人从此黑白难辨,互不相知, 却仍在生死关头,皆可对对方死生相付。太太死了之后,井进贤怕连累人,不敢再与人来往,他的惟一想法,只想和女儿好好活着,要他做什么都可以,却不包括杀程滔。程滔对他也是如此,找了他二十年,甚至由白变黑,假意叛变也只是为了找到他。

整个故事,我最欣赏的是女主角姚可仪,她不是警察,但是她有正义感,有能力,更有胆色。其实,她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可是她没有。程滔一直到最后都在告诉她,如果害怕,她有选择的,可以不做的。可是她没有。甚至是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肯放弃,她的信念只是捣毁那个特工集团,不能让更多无辜的孩子像她妹妹一般受害。

或者,当程滔给她那颗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他们此刻的温暖是最后的。

因为这个故事最残酷的,就是他们所有人,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是活着的。

感人吗?不然吧。关于这个结局,其实这个编剧有点离谱了,或者说是为了过审吧。角色正义的不死,不够感人,有污点的人不死,又不够正义,所幸都写死了吧,为正义献身嘛,理所当然啊……说白了,这个编剧拉的这个局有点大,收笔的时候,有点收不过来,几个角色,怎么结局不知道怎么写,只好让他们都去见阎王,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得出这个故事足够的悲壮。

说结局,两大男神的死法,也真是绝了。编剧,你真的是没梗了吗?其他,就是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有追车戏啊?真是无语了……算了,不说了。说了就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