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观后感5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Youaremine 读后感

通过观后感的写作,很多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影片观感表达出来,大家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逻辑思维清晰才行,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使徒行者2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使徒行者2观后感5篇

使徒行者2观后感篇1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与第一部没有关系,两部电影各自独立,且新旧有别。而且两部电影,各自代表了香港警匪片的不同形态,说是新世纪警匪片,之所以“新”,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香港警匪片就那些料,尤其是这样的纯爷们戏。兄弟情义、江湖恩怨、浴血警匪这些,一块砖头下去砸中十个片子有八个半是这种内容。前不久《扫毒2》是一部标准的港式电影,这部《使徒行者2》也是同样如此。

而且两部电影都有古天乐。。。

但不要以为同为警匪片,《扫毒2》与《使徒行者2》就是同样的类型,港片之所以创作力源源不断,就是因为擅长“看锅下菜”。相同的佐料,会调制出不同的菜品。

就拿本片来说,顶着“使徒行者”的名号绝不是浪得虚名,决定了故事特征和走向,那就是“追查卧底+情义两难”。

如果看过两部tvb剧集和第一部电影的观众就会了解,无论阵容和故事变成怎样,上述两条基本原则,是不会变的。

这是“使徒行者”这四个字的标志,也是香港警匪片、或者英雄片的一大特征。

?扫毒2》专注兄弟反目、双雄对决,《使徒行者2》则是强调卧底身份和兄弟情怀,二者并不冲突。

但《扫毒2》与《使徒行者2》同作为新世纪的港片,也是有共同点的。就拿本片来说,在张家辉与古天乐身上,我们很难在其中看到昔日周润发或者张国荣的影子,电影从故事到角色塑造,英雄依旧,但他们不再浪漫化。

这是新世纪在《无间道》之后,在“皆尽过火皆是癫狂”的港片没落之后,香港警匪片的全新形态。说白了,一方面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审美;另一方面则是在港片尸位素餐的今日,不再压榨昔日港片的剩余价值,而是寻找新的出路。

很明显,《使徒行者2》中张家辉、古天乐乃至吴镇宇,都称得上英雄角色,但对比于昔日《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片,江湖不再浪漫,这些依旧打打杀杀的电影,不再追求大英雄的风光表面,更加关注小人物的一举一动。

使徒行者2观后感篇2

人们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娱乐

如何达成娱乐的目标?

满足人的自我情绪需求。

不外乎就是满足本我、自我、超我

我们观看正能量的电影,对里面的牺牲、奉献感动,产生共鸣,满足我们超我方面的愉悦。

我们观看小人物的逆袭、对里面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是我们的自我在产生共鸣。

我们看色情小黄片,看美食片,满足了本我的食色欲望。

而悬疑影片我认为它的特色正在于满足了本我的需求——人类对求知的原始本能。

?使徒行者2》在没看之前就已经成功的挑逗了观众,就提前抛出了一个谜题——

谁是卧底?

在看片之前相信不少人都在猜测,渴望在片中找到答案。

本作几乎是前作原班人马的升级版,因此由于前作票房上的成功,使得已经看过前作的观众很早就会开始议论、猜测,古天乐和张家辉谁是卧底?

这一点本作很好的继承了前作的流程,提出问题-虚假真相迷惑观众-反转-升华核心感情。

是的,所有的谜题只是调动观众胃口,而影片核心还是始终如一,兄弟情,这个几十年来港片经久不衰的题材。

但是国内观众多少年来见过了无数经典,从英雄本色到最近的扫毒2,有兄弟反目,有兄弟肝胆相照。那么如何才能从其中杀出重围呢?

使徒行者系列给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路子,走悬疑路线,而香港电影能够做出真正推理悬疑的导演不多,本片索性完全简化,只是呈现一个并不复杂的谜题——谁是卧底,

全片为了不落俗套,很隐忍的将兄弟情压抑到了最后一点才完全爆发,而这种喷薄式的强烈感情给予观众的震撼要更强烈,同时也让整个片子的卖点(谁是卧底)保留了足够久。使得观众在影片大部分时间,跟影片中人物一样,在搜集线索,寻找蛛丝马迹,始终在思考谁是卧底。

能让人思考,或者即使是让人动脑子的电影,现在并不多了。

当我们在看柯南的时候,在看日本推理片的时候,往往不会感同身受的去努力想谁是凶手,很简单,那些人我们不太认识,而本片在围绕谁是卧底这方面能够让观众主动动脑子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张家辉和古天乐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众脸影帝,谁是卧底?谁更像卧底?

我们对熟悉的人事物更愿意去探究、更好奇他们的另一面。

本片当谜底最后被揭晓时,除了恍然大悟的愉悦,兄弟肝胆相照的主题紧接着扑面而来,连续的强烈感情共鸣,让观众应接不暇,跟着电影达到高潮。

其它方面,特技镜头的确比前作更为大气,和之前的《扫毒2》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提到了《扫毒2》,那就需要比一比。

主创阵容在我来说,都是重量级,都是影帝级的,剧情各有千秋,特效甚至《使徒行者2》要更好一些(话外题,片子里有个反派杀手,是个满脸变态笑容的杀手,我要说,他表演得很成功,在变态方面,片子里面有头牛,是个高手,高到干翻所有人,是扫地僧级别的)。

但是我更喜欢《扫毒2》。

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扫毒2》让我思考导演提出的问题,让看过电影的人去思考如何禁毒,正义和法律是否能够两全,而《使徒行者2》只是导演给了我们谜题,我们动脑子去解开谜题,影片结束后我们不过是一脸惆怅罢了。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两个小时动动脑子,而我们需要永远坚持的是思考。

使徒行者2观后感篇3

电影很棒,正派反派的激烈碰撞,剧情的跌宕起伏,迷雾重重,让人看了直呼过瘾。

延续了使徒行者1的一些点,魔方,摩斯密码,iff指挥部等等。同样的“无间道”体裁,但是却是一个船新版本,没看过1也没关系。

从一份被黑客黑到的数据库资料,引出了警局里谁是黑警的谜团,进而揭开了深入各国警察届的特工组织的面纱。

古仔,辉仔的兄弟情真的让我的眼眶满含泪水,哭辽。遗憾的是吴镇宇太早领盒饭了。

片中去西班牙拿硬盘的时候在奔牛节的激斗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凶残的大公牛。还有最后辉仔被牛顶那一下我都感觉到了剧痛。

最后追杀古仔和辉仔的小丑演的挺好的,疯狂的笑声,很变态,我喜欢哈哈哈。

有个小疑问:西班牙的天主教耶稣像和缅甸仰光的大佛,是在点题使徒和行者吗?

最后感谢盗梦观影团的首映活动。映后见到了主创嘉宾,很激动。导演说会有有第三部,更加偏向这种谍中谍的感觉,很期待!

ps:电影里的黑客还是挺厉害的,不光档了数据,还锁了数据库!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想说干得漂亮!但是还差点意思,应该删库跑路!

★ 电影《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及观后感

★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感

★ 《使徒行者》观后感500字

★ 《冰雪奇缘2》观后感心得电影影评精选

★ 电影霹雳娇娃观后感影评精选

★ 《孔子》电影观后感最新影评

★ 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 影的影评

★ 《故事会》谍影危情

★ 真人电影《花木兰》观后感影评精选

文档为doc格式

使徒行者2观后感篇4

近年港片警匪片的质量有些些回归到正轨,《使徒2》肯定列入好片内。与第1部故事没太多关系,不影响观影。

故事依旧围绕“谁是卧底”展开,故事、人设虽然依然有些旧,主演来来去去又是这几位老演员们,幸好本影片有做到旧酒新装,加上几位影帝坐镇,就是稳上加稳,成功让观众进入猜猜谁是卧底?整部电影全程无尿点,圆桌三人那场戏应该会成为观众们的称赞的(好像隐约哪部港片也有过这样的场景?)结尾的反转+反转有些刻意,但无伤大雅,我们观众乐意见到恶势力被正义打败。警匪双方损失满惨烈的,兄弟情刻画得成功,被黑白cp感动了。挑个问题讲讲,那就是看完电影痛快、感动完,发现电影在输出价值观方面,没什么留给观众反省的地方?但也无伤大雅啦,电影还是好看的啦,具体剧情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去感受吧。

啰嗦点关于演员:女主是内地新人演员,虽基本完成了角色任务,但从角色身份来讲,表演稚嫩了些,加上又是和大叔级的演员对手戏,记者整个人物形象缺少历练和力量的质感,如果选一位30岁出头的女演员可能会更合适;

另外一位比较引人注意的是杀手的角色,戏虽然不多,但很出彩,笑起来邪恶疯狂,短短亮相,我便记住了;

最后想啰嗦的是香港演员怎么还青黄不接,这几年来,怎么一直都没有年轻男女演员跑出位呢?金像奖提名的名单,没什么新意呀,港片一直依旧是靠来来去去这些前辈在撑场,虽然不太想频频见到他们,但……望着银幕上的渣渣辉、古仔、大头宇,不禁感叹,他们这一代的演员主演的电影,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呀……

这次看的是粤语配音,正值香港暴乱非常时期,很想高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支持香港警察,秉公执法,爱国护港,人人有责!!!

使徒行者2观后感篇5

没想到,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时候哭了。

有泪点的地方不少。

张家辉失踪后,吴镇宇扮演的警长直接向上级表示自己更关心手下的安危,而不是硬盘去向。

这里有一个心理情境的设置,张家辉之所以生死未卜,很大部分是因为吴镇宇命令直升机撤离现场。

吴镇宇当时处在两难情境中:一者是保住硬盘,履行他作为警察的责任,一者是解救受难的张家辉,这是友情和人性发出的吁请。

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决定作用:直升机覆满弹孔,即将宕机。

在此情形下,吴镇宇最终选择保住硬盘。

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的选择导致张家辉下落不明陷入自责,张家辉与他的关系超越了长官与下属的权职关系,而上升到纯粹的兄弟之情。

这并不是《使徒行者2》中仅有的涉及兄弟情的桥段,更大一部分还埋设在后面,等待观众发现。

这就是发生在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绵延三十年的兄弟情。

而此时此刻,他们成为了正邪对立的两方。

对于张家辉来说,一方面他要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另一方面,他则希望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童年玩伴能改邪归正。

两者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徘徊在道义和私利之间的两难抉择,这正是法哈蒂发现的叙事法则。

而对古天乐来说,情形更加复杂。

自小就被当特工训练的他基本上已经被洗脑,但人性的善仍然潜藏在他的心底,等待激发出来。

卧底的身份决定了他具有双重人格:在警司里当称职的警察,在家当好丈夫和好父亲,与此同时,他为恐怖组织服务。

除此之外,他还要面对童年记忆带来的侵袭。

他屡次帮助张家辉脱险:推开张家辉让自己中弹,对决时放弃杀掉张家辉……

他内心的冲突是非常剧烈的,电影得到了呈现。

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已经不再是老式港片中宣扬的纯粹的义气或情义,这指的是可以为了兄弟出生入死。

?使徒行传2》因为加入了谍战元素,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变得更加复杂。

这里有对人性的洞悉,对善恶的探讨——人并非一贯的善或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并受环境影响。

我想这是很难得的。

大多数警匪片在动作场面上下足功夫,情感线仅仅作为辅助元素,这也成了它们诟病的原因。

?使徒行者2》相当不同,前半部的悬疑点放在“找卧底”上,这是我们惯常看到的谍战片的套路。

后半部的悬疑焦点则转移到了“谁是兄弟上”,这种将悬疑和情感相互结合的思路,使得《使徒行者2》又燃又好看。

譬如像我,久不对银幕默泪的人儿,竟然会对一部警匪谍战片中的兄弟情动容,想想也是不可思议。

当然,三大影帝(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的演技功不可没。

强强联手,互飙演技,让人过足眼瘾。

但也不能忘记,这更重要是编剧对角色形象和冲突情境的设置,以及导演的诠释。

作为一部改编自高口碑、高收视率港剧的电影,《使徒行者》系列有其受众基础。

与第一部《使徒行者》相比,《使徒行者2》在故事和制作上既有延续、也有升级。

相同的核心元素、相同的主创班底、相似的警匪卧底,在单纯的警匪故事中加入间谍元素。

同时,在保持高水准制作的同时做了升级,远赴缅甸、西班牙等地取景,观众能感受到一种异国风情。

而且为了保证港片惯有的真实效果,全程采用实景实战拍摄,不过分依赖于电脑特技。

比如西班牙“奔牛节”飙车那一幕,奇诡的不是这个构想怎么来的,而是怎么把它实现。

据说,摄制组用的是真实的蛮牛,其拍摄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