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而需要书写的,保证理性思考之后,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读后感,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中华读后感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我中华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在家里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追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摘录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一部分的优秀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了解历史,懂得道理。
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知道在悠悠五千年岁月里,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的君王朝代更替,创造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传说的盘古开天地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
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知道做人应该明是非,懂道理。中华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开天地的盘古;造人的女娲;治水的大禹;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刺秦王的荆轲;思想家孔子;办事公平的宰相狄仁杰;民族英雄岳飞;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诗仙李白;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年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世界就像鸡蛋一样混沌一团。不知什么时候,鸡蛋团里出现了个叫盘古的男神仙,他拿一把斧子劈开了这个鸡蛋团。轻的东西向上飘,形成了天,重的东西向下沉,形成了地。盘古怕天和地还会合在一起,就站在天地之间手托着天,脚踩着地,不停地长高,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再也不能合在一起了,盘古也就累死了。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山脉、森林、河流……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又过了很久很久,出现了一个叫女娲的女神仙,她看这世界上森林茂密,青山绿水,自己就一个神仙,太寂寞了,就用泥巴按自己的样子做了很多小泥人儿,后来小泥人儿活了,女娲很开心,教小泥人儿用树叶做衣服,打猎采果子吃,慢慢的这才有了人类。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虽然不是真的,但是它反应了我们中华民族那渊源留长的文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
我中华读后感篇2
如果说让我的文章成为嚣嚣尘世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想过,也从不敢想。我只是想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印证心中的那句:读过,爱过,写过。
读《寻觅中华》,仿佛独自行走在岁月的长河中,从炎黄战蚩尤的激流险滩中逃脱;听到了古神话里的酸甜苦辣;目睹了王懿荣的苦痛煎熬;领略了大唐诗文的稍逊风骚;叹息过文化革命的流短诽长。这些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致于现在凭借脑中残留的文字,去问想那一幕幕跌跌撞撞,风霜雨月的画面,都会触目惊心,感叹万分。
因为读过,所以爱过 。
有时我在想,人生何尝不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五千年的缩影,从饥不裹腹的少年,到荆棘丛生的成年,到跌跌撞撞的中年,再到步履蹒跚的老年,人生冷暖饱尝过一路跌跌撞撞实现了他现有的辉煌。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中华文化由浅到深,五千年前谁能料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强大,这又使我联想到人生,“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我经常说“我爱中华”,我爱她什么?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不,这些都太显浅。我爱她的文化,不是盛世的点缀,而是黑夜的蜡烛。举个例子,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是__,文化被摧残,文人被批判,他们顾不上高谈阔论,总是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 在人生艰难的道路上进行拼搏,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存条件,同时还要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但他们不会从此埋没,因为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就此沉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__留给我们的与其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不如说是中华人民意志的体现与文化的不朽。
文章中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生命和形形色色的人群,其中最令我动容和敬佩的是司马迁,被百般蹂躏地体无完肤之后,依然身残志坚。他没有因此患得患失,裹足不前,也没有消沉颓丧,迷失堕落,而是以一种重生的心态,一种坚强的意志力,用余生写下这一部宏伟著作,升华了自己,影响了后人。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为何青松被雪压而倒?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当往昔所有的误会与嘲笑再也不能打击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时,但往昔所有的不幸与负累再也不能动摇我们的人生观念时,当我们终能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回顾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人生历程时,我们也许会感觉到:我们真正生活过——以一种脱俗的心态与激情。这些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潜在的内涵,以一种精神渗入每个华夏子孙的血液中,源远流长!
生命在前行中顿悟,岁月在积累中升华,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以文字的方式流淌在余秋雨的笔下,同时注入我们心中。
行走在岁月的旅途中,发现:天佑中华!
我中华读后感篇3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方式很独特,他从来只是提问题,而且从来不做回答。即便是他的学生在回答时出了错误,他也只是再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去引导,待到学生圆满地回答了问题才结束,这一点恐怕只有有他的得意门生柏拉图最能体会。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是灵魂里原本就有的,而回答问题的过程是让灵魂里的知识冲破肉体的束缚,通过不断地“回忆”使人重新掌握原有的知识,而这“原有的”知识是无穷无尽广阔和深厚的`,也就是说是有起点没有终点的。
这种只提问不回答的方式,对于儒家教育所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来说,恐怕是大相径庭。
在中国,以孔子为标志的“师者”,大多都在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即便是孔子自己,我们虽说不知道他具体师从哪位,但他自己说是继承了“先王之道”,而且在传授给学生时也只是“只述不作”!在孔子认为,其实也是儒家认为,先王之道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是无法超越更无须超越的极限。
于是,我们用了二千年多年的时间,在重复地走一条“始于善、止于善”循环之路,给我们自己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而且一次比一次画得大!然而,当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这个圈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世界是那么的广阔!
又于是,许多“仁人志士”在努力寻找着一条走出这圆圈的路,即:如何在打碎了的“旧世界”基础上重建一个“新世界”。
起初,在“赛先生”、“德先生”的指引下,这个愿望的实现还比较顺利。但是,当“旧世界”的尘埃渐渐落定,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尘埃竟让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它在“新世界”不断的撕扯中竟然渐渐的在聚拢!而且不是简单的收复失地,它竟然在“吞噬”打碎它的“新世界”!
这不是中华文化的顽固迂腐,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顽强与不屈!
我曾经痛恨这文化的禁锢让我们沦落为囚徒,我曾经痛惜这文化的散失让我们成为无家可归者。然而,当我看到今天尽管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先进人士”在撕扯这文化,这文化依然顽强不屈地生存着的时候,我欣慰了!
因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包容性!更何况还有那样一些人,他们穿着西装套长衫,喝着咖啡想着茶,是他们在修补着残破的店铺,张罗着重新打鼓另开张!
尽管有些不不伦不类,但这不伦不类就像一个胚胎,谁会因为胎儿在孕育是的模样与成人不一样而放弃期待新生命的诞生呢?
孕育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孕育的过程更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呵护这个古老生命的重生!
但是,我不怕有人会说这文化是个怪胎,要骂这文化的人尽管地骂吧!因为这文化容得下粗声大气。
梁漱溟先生说的好:在西方化,即便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东方化,即便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
对!
中华文化不是科学,因为中华文化是艺术!
艺术和科学最大的区别是:科学总会被新认识取代,艺术却会被新认识彰显!
我中华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其中的《曾子杀猪》一文令我感触很深。
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回来我就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的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我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我中华读后感篇5
今年的寒假,老师除了让我们做寒假作业,还要多读些课外书籍,于是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这本书很厚很厚,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害怕,心里想这么厚是书什么时间能看完啊,起初我只是随手翻了一翻,随便看了几页,结果越看越来劲,越看越上瘾,不知不觉的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没用几天的功夫就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上下五千年》讲述的是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故事。讲的虽然是历史,可是读起来却一点都不枯燥。作者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娓娓道来。就是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使我仿佛穿梭于历史的时空之间,回到了那个时而太平盛世、时而又硝烟弥漫的遥远年代。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勾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我喜欢的第一则故事是《大禹治水》。大禹爱国爱民,看见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于是决心治水。他仔细察看水流和地形,不怕苦不怕累,亲自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终于把洪水引入大海。在治水的13年中,他三次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儿子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认识。禹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和治水时的顽强意志深深震撼着我!
我欣赏的第二则故事是《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兵败,越王勾践派人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勾践夫妇来来到吴国,受尽吴王的屈辱。两年后,吴王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白天耕田,晚上睡在柴草上,每天吃饭前舔尝胆汁,时刻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恨,最后终于灭了吴国。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只要痛下决心,刻苦自励,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就要像越王勾践那样,当受到挫折时,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发奋图强,永不放弃。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五丈原》。书中写的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隆中对策”,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诸葛亮一生跟随刘备和后主刘禅,南征北战、浴血沙场,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君爱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故事,让我回味无穷,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希望自己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应有的力量。
我中华读后感篇6
今年暑假,我读了很多丰富有趣的书。有《三国演义》、《父与子》、《爱的教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具有很大历史价值的书籍,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它就是让我如痴如醉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唐朝皇帝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伟大杰出的人物,其中有一个人物让我又爱又恨,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我最敬佩的人是他,因为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颁布了新的法律《秦律》使中国变得繁荣强大,无人能敌。所以说他一位有权有谋的君主。
我最痛恨的人也是他,他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大量地砍伐树木,修筑宫殿,浪费了大量地人力、物力、财力,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他为了修筑万里长城,征集劳工苦力,使成千上万的人家破人,妻离子散,十分残忍。他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焚书坑儒,把许许多多的书籍烧掉,把成千上万的儒家子弟活埋,残害当时大量的学者儒者,说他是暴君也不为过。
人无完人,像秦始皇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对待别人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原谅,对于自己的错误要学会反思,及时改正。
我中华读后感篇7
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内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还夸我心灵手巧。
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学画画的功底,剪的花样就更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全家喜庆多了,过年的`味更足了。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国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不得不说说黄梅戏,他深受从们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黄梅戏。
去年学校艺术节,我们代表学校排演的节目《黄梅小花》,我还是领唱的主要演员呢!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们一板一眼的学,每一个唱音,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觉得中国古代流传文化,深入浅出的引导着我们后人,引领着我们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又优良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