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倍的认识教案5篇

时间:2022-10-13 作者:Kris 备课教案

写教案时,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展开,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肯定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倍的认识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5篇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2)2450千克=()吨()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吨3吨=()千克

2吨600千克=()千克

4200千克=()吨()千克

7吨38千克=()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引导学生画角,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指名学生汇报。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角吗?

指名学生汇报,课件闪动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1)出示三角尺,请大家摸一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发现。(角有尖尖,角的两条边直直的……)

(2)谁来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一看?(有学生只摸到角的顶点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互相指指看。(学生会指着两条边)

(3)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点击课件)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吸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吸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学习画角

(1)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你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老师示范画一画,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起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

(2)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指明学生说说怎么画的。

(3)师:为了让学生能规范正确地操作,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画角时除了纸和笔还需要什么;强调直尺。②画角时要画些什么,进一步巩固角的特点。

(4)用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交流画角的顺序:先画顶点再画边。运用动画的方式进一步强调画角时要用直尺。学生说画法,教师随之板演。学生练习画角,找出一些画得比较好的作品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师:设计了数角的检测练习,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指一指图中哪里有角。

2、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物体中哪里有角。学生从自己身边不同的物体表面上找出角,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内化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谈收获,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平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几个平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平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习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叉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叉开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五、练习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篇4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倍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习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习.(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 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 2时

课间休息多久? 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 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