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教案中班参考7篇

时间:2023-01-19 作者:Surplus 备课教案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拥有一份完整优秀的教案是很有安全感的,教案的撰写是考验教师自我能力的工具,因此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鱼教案中班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鱼教案中班参考7篇

鱼教案中班篇1

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绘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知和要求,《两只山羊》这个故事将山羊赋予了生命,内容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地背诵儿歌《两只山羊》,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礼貌相待、互相谦让。

3、尝试找出成功过河的方法。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同伴之间如何礼貌相待、谦让,如何成功过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两只山羊》。

2、教师自制故事背景图、两只山羊(一大一小或一黑一白)的图片、独木桥和两只山羊头饰。

3、人手一张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背景图,引出故事《两只山羊》

1、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图上有一座小桥、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有美丽的鲜花,清澈的小河……

2、图上的桥你们见过吗?是怎么样的?你们见过的桥是怎么样的?独木桥是怎样的?

重点解释独木桥:只能一个人通过,不能两个人同时通过。为故事的发展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出示自制山羊图片,讲述故事

1、两只山羊都想到对面玩,在桥中央相遇了,它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小朋友,两只山羊在桥上顶起了犄角,结果都掉进了河里,谁也没有过去。你们说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同伴之间不要争执,要礼貌相待。

三、幼儿合作,尝试过桥,总结方法

1、出示独木桥,如果是你们,你们准备怎样过桥才不会掉进河里?

2、请幼儿两两合作表演过独木桥。

3、请做得好的幼儿说说是怎样安全过河的。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引导幼儿说出:我往后退,你先过来吧!谢谢!没关系!

4、总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

四、背诵儿歌《两只山羊》

五、发散延伸

1、你知道和小朋友要怎样相处吗?

2、你能画出一座独木桥吗?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如何礼貌待人,遇到问题多与朋友商量,就能找了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讲解“独木桥”这个环节时,时间长了些,老是怕孩子不懂,会影响后面的学习,以致于后面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显得有些匆促。

小百科:山羊又称夏羊、黑羊或

鱼教案中班篇2

游戏目标:

1、认识各种夏天用品;

2、学习整理、收拾材料与工具。

活动准备:

眼镜、太阳帽及夏天扣纽扣的服饰,电风扇、蚊香、西瓜、扇子等物体数群卡,西瓜、扇子轮廓图若干张,有关夏天用品的图书。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介绍区域材料与玩法。

出示眼镜、太阳帽,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夏天还需要用到哪些东西呢?老师在区角里放了一些物品,请大家一起去看一看。

娃娃家:娃娃家里有太阳帽、眼镜,还有许多夏天的衣服,穿好后扣好纽扣,然后到表演区进行服装表演。\\

手工区:这是什么?西瓜是什么颜色?请你们把他做好,还有上次的扇子还有一些没有装扮完,请你们继续装扮。

益智区: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种用品,看看他们是什么?有多少个?请将它送给小兔,不能送错了。

二、教师提出要求

1、教师提醒幼儿在进入区角前要先想好自己要进哪个区角,特别要注意不能争抢玩具、不能拥挤,要安静玩、不吵闹。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1、教师对各区域游戏的幼儿进行指导。

四、游戏结束,请小朋友收拾、整理好区角操作材料。

五、教师小结游戏情况。

鱼教案中班篇3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 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 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 ---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 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 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 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 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 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 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 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 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鱼教案中班篇4

设计思路:

刚进入小班的孩子,从小家庭走向了大团体,要慢慢的学会基本的交往和沟通,与人“打招呼”则是孩子一日活动中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团体生活还不太适应的小班孩子,处于紧张、害怕、陌生的情绪中,和人主动打招呼的意识很薄弱。与此同时,我们的“娃娃家”主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孩子们带着各自的主角,在游戏中交往,交流。可是生涩的孩子们对于“打招呼”却并不那么热烈。所以经过本次团体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意识,做个文明文明的受别人喜欢的孩子。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地和不一样的人打招呼

2、体验与人打招呼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邀请大班孩子表演)

2、录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和小动物打招呼

1、今日来了几个新朋友,,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大班孩子情景表演,幼儿观看。

3、你看见谁了?(逐一请出小动物)

4、谁愿意来和小动物打招呼?

(二)和幼儿园里的大朋友打招呼

1、来幼儿园的路上会遇见谁?你会和他有文明地打招呼吗?

2、播放录象(逐一和不一样的大朋友打招呼,体验相互打招呼的欢乐)

3、小结:和人打招呼是一件欢乐的事情,要做个有文明的别人喜欢的好孩子。

(三)分享打招呼的欢乐――吃糖果

1、客人教师今日也带来了甜甜的糖果,要给喜欢和人打招呼的宝宝尝一尝。

2、孩子们和客人教师打招呼,分享糖果,体验相互打招呼的欢乐。

鱼教案中班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数量词。

2、丰富幼儿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学习语言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布置好的动物超市,

2、手偶小猴子。

3、实物:一支笔、两本书、一盒蜡笔

4、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小小猴子送礼物。游戏“大门大门开开”,引出课题。

(1) 游戏“开门”引出小猴子送礼物:“我从超市买来一些东西,请小朋友看一看。”①“这是什么?”笔,多少?一支笔

②“这是什么?”书,多少?两本书

③“这是什么?”彩笔,多少?一盒彩笔

指明像“一支”、“两本”、“一盒”这样的词叫做数量词,数量词不能乱用,一定要用正确。如:这是“一条笔、两本书、一块彩笔”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别扭,还会弄出很多笑话,所以数量词一定要用恰当。

(二)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正确的数量词。

(1)如:三条鱼、一顶帽子、一双袜子、一捆青菜、三根黄瓜、一串葡萄、两个苹果、两棵大树、一把香蕉、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2)请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找数量词。

“我有一个鼻子、一双眼晴、两条眉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双手、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等等――”

(三) 小朋友到动物超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礼物送给小猴子。

(1) 分角色:八个幼儿伴演收银员,两个一组。四个幼儿伴演小猴子,其余幼儿是小顾客。

(2) 要求:幼儿要用正确的数量词表示自己所买的东西,如:“我买了一架飞机”“我送你一瓶可乐”等

(3) 小结:今天咱们不仅送给小猴子这么多的礼物,还学会了好多的数量词,你们真棒。

(四)延伸活动:小猴子要和大家比赛到幼儿园、家里和回家的路上找不同的数量词,看谁找得多。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鱼教案中班篇6

活动准备

故事画面、围巾、毛衣、毯子、枕头。

活动目标

在猜猜、讲讲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才是最温暖的礼物。

理解掌握词汇:“厚厚的”、“软软的”、“香喷喷的”、“热乎乎的”,并尝试运用表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重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两个主要角色间的关系)

1.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冬天取暖的好办法,为后面温暖的礼物做铺垫。

(1)你们在冬天里有哪些取暖的好办法?

(2)小结中引出故事:每个人都需要温暖,你们都有很多取暖的方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温暖的故事。

2.交代故事角色,知道跳跳鼠与鼹鼠仔是一对好朋友。

人物介绍:这是谁?他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跳跳鼠”(打招呼)。跳跳鼠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叫“鼹鼠仔”(打招呼),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3.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新年快到了,……又冷又孤单”,激发幼儿产生关爱鼹鼠仔的隋感。

提问:鼹鼠仔一个人住在遥远的地洞里会感到怎样?(理解“又冷又孤单”)_ 儿童网

二、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多么温暖的礼物》

(重点:顺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了解故事中两个角色之间牵挂的心情,突出温暖礼物的神秘)

1.启发幼儿根据词义作猜想,并学习表达。

提问:跳跳鼠到底会送什么温暖的礼物给鼹鼠仔呢?(幼儿推想,说说理由)

讲述故事:从跳跳鼠给鼹鼠仔拨了一个长途电话——“嗯……厚厚的,软软的……还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让我们猜一猜,这份礼物会是什么呢?

承上启下:哦,你们说出了那么多温暖的礼物,相信如果送给你们的家人或者是朋友,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又甜蜜。

2.加深对“厚厚的”、“软软的”、“热乎乎的”等词义的理解并体会温暖的感受。

实物体验: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各种温暖的礼物的材质,说一说摸摸礼物后的感觉。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可以带给大家温暖的小礼物,请你们也来抱一抱、摸一摸,说说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体验,并学说软软的围巾、厚厚的毛衣、毛茸茸的毯子、香喷喷的枕头。

3.电话游戏,以打电话的方式练习故事中角色的语句,进一步体验期待的心情。

幼儿扮演鼹鼠仔,老师扮演跳跳鼠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软软的围巾吗?

师:不是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厚厚的毛衣吗?

师:也不是。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毛茸茸的毯子吗?

师:还是不对。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香喷喷的枕头吗?

师:哈哈,还是没猜对哦。

那么到底是什么神秘礼物呀?

鼹鼠仔和你们一样,美美地猜想着。

鼹鼠仔每天都在盼望着礼物的到来,是软软的围巾吗?是厚厚的毛衣吗?是毛茸茸的毯子吗?是香喷喷的枕头吗?我们继续看看跳跳鼠到底会送什么礼物,好吗?

三、继续欣赏故事

(重点:观察画面,根据局部特征,判断真正的“礼物”,理解温暖礼物的含义,感受友情的美好)

1.观察画面,根据局部特征判断

讲述故事内容:“终于等到了一年里最冷的一天……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

提问:你怎么会猜到是跳跳鼠呢?(观察礼物盒中,跳跳鼠的局部特征)

2.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画面,提问:

(1)瞧,两个朋友在做什么呀?(拥抱) .

(2)跳跳鼠送给鼹鼠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礼物啊?(拥抱)

(3)天冷的时候,好朋友拥抱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暖)

(4)是呀,两个毛茸茸的家伙,身体贴在一起,厚厚的、软软的,让他们感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连心儿都是那么的温暖。

四、边看视频边完整欣赏配乐故事《多么温暖的礼物》

(重点:完整欣赏故事,再次感受友情的温暖,愿意将“温暖”与每个身边的人一起分享)

1.完整欣赏。

2.师生拥抱,同伴拥抱,感受温暖,鼓励幼儿回家与自己的家人拥抱,并送上祝福语。这个大大的拥抱是不是一个温暖的礼物呢?我们也来做朋友相互拥抱,你给我爱,我给你爱,你给我温暖,我给你温暖。

附故事

?多么温暖的礼物》

新年就要来了,跳跳鼠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鼹鼠仔。住在那么远的地洞里,鼹鼠仔一定又冷又孤单。跳跳鼠给鼹鼠仔拨了一个长途电话,说:“鼹鼠仔呀,我要送你一件温暖的礼物。”

“温暖的礼物,是什么呢?”

“嗯……厚厚的,软软的……还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 鼹鼠仔每天都在盼望礼物的到来。温暖的礼物,会是什么呢?他想了一个又一个。是软软的绒线围巾吗?是厚厚的毛衣吗?是毛茸茸的毯子吗?是香喷喷的枕头吗?

终于等到了一年里最冷的一天,天上飘起了大大小小的雪花片。温暖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

突然,一只礼物盒子出现在鼹鼠仔的小床边。是跳跳鼠的礼物呀!

还没来得及抱起礼物,礼物盒自己打开了。从盒子里蹦出跳跳鼠,给鼹鼠仔一个好深好深的拥抱——软软的、厚厚的、毛茸茸、香喷喷的,还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

真是一个温暖的礼物呢。

鱼教案中班篇7

主题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蒋佳亿说:“今天早上我吃了团子,是我奶奶做的,我跟奶奶学做,现在也会做了”。在孩子的眼里,成人是多么了不起。每个孩子都希望快快长大,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过。顺应孩子的需要,引领他们从成人那里吸取一切有利于自省发展的养料,让他们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潜能,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创造良机。

预设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每一样食品都凝结了众人的劳动,享用时,对劳动者产生感激之情。

2、大胆、创造性地“设计”建筑,满足当设计师的愿望,感受设计房屋的乐趣。

3、利用绳子的柔软可变,创造性地玩出多种造型,尝试合作玩绳,体验用绳子造型的乐趣。

4、尝试画圈,并学习在圈上借形想象,体验用圈圈创造绘画的乐趣。

5、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弯曲的物品,和同伴一起将画页装订成册。

主题环境:

1、收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图片、照片、布置在活动室中。

2、墙面张贴教师与幼儿讨论并制作的“班级工作表”,让幼儿明确自己在班内所承担的任务。

3、设置“圈圈画廊”,展示幼儿以圈圈为基础的绘画和手工作品。

4、开辟“弯弯饶饶天地”,引导幼儿搜集、展示各种弯绕物品。

活动区域:

美工区:

1、提供油泥与辅助材料,幼儿自制各种各样的“糕点”。

2、提供水彩笔与白纸,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设计的小屋。

3、提供各类绘画、装订工具,继续制作《弯弯写真集》。

4、投放能够表现弯绕特征的结构玩具,供幼儿拆拼各种物体。

益智区:

1、提供各行业劳动者与所用工具的卡片,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和配对。

2、提供迷宫游戏,幼儿练习绕行的动作。

建构区:

1、提供积木、拼插胶粒玩具,引导幼儿拼搭各种造型的房屋。

2、用纸箱、积木等材料建造房屋。有的当瓦工用积木盖房,有的当电工接“电线”,有的当木工用纸盒做门窗,有的当漆匠“刷”纸盒,等等。

语言区:

1、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百人糕》的故事,让幼儿看图讲述、表演等。

2、提供各行各业人员工作时的场景图片(可从画报上剪下来),幼儿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在哪里工作。

3、提供弯的物体图片,让幼儿仿编诗歌,进行对歌游戏。

家园共育:

1、协助孩子收集有关不同行业的工具与工作内容的图片。

2、向孩子进行爱惜物品和尊重成人劳动的教育。

3、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观察成人劳动场所,协助孩子将代表家长工作特点的一件物品带到幼儿园来。

4、与孩子一起寻找家中有弯绕特点的物体,能从造型美或实用方面领会其变形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仿编《对对歌》

5、亲子游戏:我也会弯。家长和孩子一起想像、体验身体弯曲的不同造型。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

2、语言:百人糕

3、健康:谁的姿势好

4、数学:哪里一样

5、儿歌:过节吃点心

6、英语

7、科学:大灰狼该不该救

8、数学:点心屋

9、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

10、泥工:我来做 糕点师傅

第二周:

1、体育:送货忙

2、社会:不浪费水水

3、音乐:加油歌

4、美术:我是建筑师

5、歌表演:我来自中国

6、数学:数数圆形有几个

7、数学:数三角

8、语言:曲里拐弯

9、诗歌:我们的妈妈是祖国

10、科学:民族娃娃在一起

第三周

1、诗歌:我们的节日

2、科学:沙漠里的骆驼

3、打击乐:大中国

4、故事:快乐的阿嘟

5、健康:我会擦屁股

6、数学:做并干

7、线条画:一瓶花zhao

8、英语

9、六一汇演

10、水果冷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