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我们需要提前制定好相关的教案,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肯定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干和湿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二、活动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三、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排积木活动中,体验力的传动现象。
2、尝试同伴之间的互相合作,有一定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中型长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积木排列的方法。
幼儿分组拿积木进行排队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如何给积木排队的。
请幼儿分组师范,重点介绍间隔排队的方法。
2、幼儿集中学习间隔排队的方法。
幼儿分组尝试间隔排队的方法,在操作中幼儿如果不小心碰到积木发生"传动"现象,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教师:为什么前面的积木倒下来,后面的积木也会跟着倒下来呢?
3、全班合作排列积木。
教师引导全班幼儿合作排列,感知和做的快乐。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增进数数的能力。
2、获得扮演开店游戏的乐趣。
3、在游戏中学习以认真的态度工作。
活动准备:
1、布置“商店”的道具,如收款机、纸制钱币、货物架、海报纸、卡纸、色纸、浆糊、彩色笔、卷标贴纸。
2、事先选择一家商店,并和商店主人联系参观事宜。
3、活动前一天,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几枚一元硬币带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1、参观前,与幼儿讨论参观时应遵守的规则,如不能买超过多少元的东西,买好后记得索取发票或找零钱。
2、实际到店里购物,并观察店里出售商品的种类以及老板是如何为顾客服务的。
3、回园后,请幼儿分享购物过程中的趣事。然后问幼儿:如果你开了一个小商店,你想卖些什么东西?你会取什么样的店名?你准备如何招呼客人?
4、将幼儿分成数组,各组决定所要开的店,并着手布置商店。然后实际进行扮演游戏。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5
活动意图:
核桃是孩子们爱吃的干果,孩子的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此生成了此活动。我想通过开展过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并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核桃的特征,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二、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说“园圆的”“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准备: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壳后的)夹子,盘子。
2、魔术盒(盒内装有完整的核桃数个)。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出示“魔术盒”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幼儿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术盒”中的东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教师:核桃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图片,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二、教师出示实物核桃,幼儿观察,并通过看、滚,知道核桃是圆圆的,通过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大班幼儿对吃有着很浓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整节活动师幼配合、互动比较好。因而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喜欢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自动玩具、电池、记录单三、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今天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为什么?请说说你们带的都是什么玩具?
2、师幼共同玩玩具。
(1)你们的玩具为什么不动?老师的玩具怎么会动呢?
(2)怎样才能使玩具动起来?
老师这里有很多电池,你们试一试,有用吗?
3、幼儿尝试装电池。
(1)谁的玩具装了电池动起来了?(老师统计记录)(2)装了电池为什么有的玩具动起来了,有的玩具还没有动起来了呢?
请装得对的幼儿上来讲解。
4、教师总结装电池的第一种方法。
请不正确的幼儿再次装电池。(鼓励幼儿大胆尝试)5、老师引导幼儿探索装电池的第二种的方法。
(1)幼儿共同在电池上找标记。
(2)幼儿讨论装电池的方法。
(3)幼儿装电池。
6、活动延伸。
电池能使玩具动起来,在教室里、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用到电池?他们装电池的方法是不是和装玩具的方法一样呢?你们回家后,可以把今天学的方法试着装一下,把你们的发现来告诉老师,好吗?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几种物体转动的动力来源,并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旋转玩具,激发探索物体转动的奥秘。
活动准备:
1、 照片江西“南昌之星”摩天轮,电扇,风车,呼啦圈。
2、 彩色皱纹纸、木棍、胶带、剪刀、白纸、水彩笔、纸杯。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南昌摩天轮并提问。
1、这是在哪儿?
2、谁坐过?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用手来模仿它是怎样转的。
二、启发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转动。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会转动呢?
2、完成练习册。
三、将幼儿分组,从电扇、风车、呼啦圈中选一样物体,各自想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1、每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吧你们选出的物体转动起来吧。
2、请你们说说是什么力量让它们转动起来的?
3、小结:电扇是靠电力、风车是靠风力的力量、呼啦圈是靠身体的摆动力量转动起来的。
四、学习制作旋转马车。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旋转马车的制作步骤。
2、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教师让幼儿自由操作、自主发现,放手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有成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科学干和湿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初步学着按图形的形状进行匹配。
2、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及口语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honey 、danfer 、billy各一只。
2、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honey。
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对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要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祝贺,你们想知道我请了谁吗?)
二、认识图形及进行图形匹配。
出示danfer 、billy
1、幼儿逐一认识,然后观察他们嘴巴的形状。
2、出示各种形状让幼儿认识。
(小动物说他们要吃和他们嘴巴形状一样的饼干)。
请幼儿说一说三角形的饼干给谁吃,圆形饼干给谁吃,正方形的饼干给谁吃。
三、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要给小动物吃和他们嘴巴一样的饼干,边喂边说:“honey,给你吃圆饼干等。”
四、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honey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动物的肚子喂得饱饱的,所以honey也要奖励小朋友,看她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三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结束:
幼儿要说出:我要吃什么形状的饼干,说对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