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教案7篇

时间:2022-10-02 作者:Trick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预先撰写的文字载体,为了让同学们对课堂产生兴趣,提前制定一份详细生动的教案是很重要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物体的浮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物体的浮教案7篇

物体的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排序。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彩色鱼9条(由3种颜色组成,大中小各3条) 鱼缸图片3张,红、黄、蓝三色标签各一份

2.学具:幼儿用彩色鱼,人手9条,形状颜色同教具相同

活动过程:

一. 念儿歌进教室

边念儿歌(附后)边做动作进教室,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 出示教具(集体活动)

1. 出示彩色鱼,无规律排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苗9班,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

2.引导幼儿发现彩色鱼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看吗?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啊?”

三. 出示学具(个别活动)

“小鱼们今天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刚刚小鱼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进教室的时候排队排的很整齐,它们也想排个队,请小朋友们帮它们也排个队好吗?”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彩色鱼排列,教师巡回指导。活动结束后收学具,放回学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四. 交流小结

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小鱼排队,那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你的'方法排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请2―3位幼儿示范。

小结:彩色鱼的排列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相同颜色放一排,花纹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进行不同的序列。

五. 学习制作标记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帮我们的小鱼排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队,现在他们可以出去玩了,可是,他们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小朋友可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想想办法解决?”

出示鱼缸图片“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鱼缸都是一个样子)那我们的小鱼要是出去了,回来的时候怎么才能找到它们自己的家呢?”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鱼的颜色和花纹作为标签。

六. 结束活动

让幼儿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及其他物品。

儿歌:

小鱼吐泡泡

一群小鱼吐泡泡,

小鱼吐个小泡泡。

大鱼吐个大泡泡,

乐的小鱼哈哈笑。

物体的浮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安排以观察、探究为主,首先是观察酵母菌,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感性认识,再观察水中的小生物,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关这些单细胞生物的问题。接着是一个“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单细胞生物体的构成。

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能力目标

进一步强化学生显微镜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

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互联网有关单细胞生物体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的网上收集资料,提高学生将信息技术进行学科交叉运用的兴趣。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

为什么海水赤红?(网上搜集的我国近年来各大海域赤潮爆发的情况报道)

展示一烧饼水,提问:

你肉眼能看到水里有什么生物吗?

实验观察,主动探究:

实验观察:(观察顺序:肉眼—低倍镜—高倍镜)

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水中小生物的外形和运动。

参照课本p35图8-12找一找,显微镜下有没有和图中相似的生物?

做好观察和实验记录:从观察到的小生物中选择一种,画出简图。

多媒体课件展示:

眼虫、草履虫的结构和其它一些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资料。

观察课前准备好两份酵母菌培养液(一份用敞口广口瓶装的,一份广口瓶上加瓶盖盖紧),让学生认识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体会到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也具有细胞结构,进一步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

师生讨论交流:

你认为眼虫、草履虫、酵母菌是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吗?

眼虫、草履虫、酵母菌如何运动、取食、呼吸、消化、生殖呢?

归纳总结:

(三)网上搜索后,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探究、讨论:

动画展示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学生观察后讨论:

草履虫是如何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的?

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试试看:上网查找资料,认识单细胞生物与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赤潮、痢疾、净水、饵料、发酵……)

物体的浮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物体的浮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物体的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能力目标:

⑴熟练使用显微镜。

⑵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作出假设

教学重点:

⑴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单细胞生物体。

⑵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的探究实验,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实验。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

1、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池塘水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中

1、课件展示一些单细胞生物体的图片,提问:这些生物体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2、单细胞生物体是否也能像多细胞生物体那样进行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草履虫是怎样进行生命活动的。

( 1)、观察并说出一些单细胞生物体的名称。并明晰这些生物体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2)、思考并产生兴趣,进行探究草履虫知识的学习情境中。

二、认识草履虫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展示草履虫的模型及结构的动画,组织学生进行认真地观察。

2、组织学生通过比赛认识草履虫的结构名称。

(1)、观察、思考、自学草履虫的结构名称。

(2)、分组比赛说出草履虫的各部分名称。

三、思考并分析、说明草履虫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提问:草履虫是动物,它是如何进行运动、取食、消化、呼吸及生殖的呢?

2、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并分析,总结草履虫是如何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1)、思考并产生学习的兴趣。

(2)、分组观察、自学并相互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草履虫是如何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四、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1、课件展示一只动物对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出问题:草履虫是动物,它是否也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呢?它会对外界刺激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3、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作出恰当的假设。

4、视频播放实验过程,组织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5、同学间相互交流实验结论。

6、帮助学生再次明晰单细胞生物体可独立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1)、感受动物对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新 课 标第 一网

(2)、思考并产生探究草履虫知识的兴趣。

五、单细胞生物体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播放有关视频,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更深刻地理解单细胞生物体 了解单细胞生物体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感受生命的奇妙,从而产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课后小结

1、 认识了草履虫是如何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2、 培养了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一、 单细胞生物体的名称

二、 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物体的浮教案篇6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习。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物体的浮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