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是每位老师上课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月》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音乐《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船"河"桥洞"的造型,随音乐边唱边玩游戏,进一步感受河表现歌曲的开始和结束。
2、在造型的基础上,探索"船"河"桥洞"不同方向随音乐律动的可能性。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观察过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原有经验,表现浮动的船。
1.幼儿回忆有关船的经验,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船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有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变化造型,鼓励幼儿大但表现。
二、幼儿做"小船"造型,随歌曲《伦敦桥》做节奏动作。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随音乐晃动。
2.师:小船可以怎样浮动?上、下、左、右……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
师:小船可以怎样在水面上浮动?脚下可以像前面学过的上面(鸟飞)一样,轻轻地、快快地走小碎步?
4.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并学唱歌曲。
三、幼儿做"桥洞"造型,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1.教师邀请两名幼儿合作表现"桥洞"造型。
师:桥是什么样的?桥洞在哪里?
2.其余幼儿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桥洞"在唱完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师:唱到哪个字,大桥就一下子倒了?
4.全体幼儿做"桥洞",教师智慧幼儿边唱边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四、幼儿随音乐玩游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手拉手搭成"桥洞",围成圆圈,其余幼儿做"小船",边唱歌边四散穿过任意一座"桥洞",歌曲结束,"桥洞"扣下,被扣住的"小船"退到场外。
2.教师增加"桥洞"数量,并让部分"桥洞"一次站在圈上。教师指导"小船"依次穿过所有的"桥洞",被任意一个"桥洞"扣住均要退到场外。
师: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小船"被大桥压在下面?"小桥"唱到什么时候要准备逃离"桥洞",否则就怎样?"桥洞"呢。
音乐《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儿歌。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大鱼小鱼头饰、欢乐的音乐、节奏超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
1、师:(播放静止图片)这是什么地方,蓝蓝的海水中游来了谁?(教师做鱼儿游的动作)
2、感知理解第一、二句。
(1)那么多小鱼儿在一起游泳,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开心)
(2)出示大鱼图片。
(3)谁来了,大鱼会吃小鱼,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呢)
(4)请幼儿想办法。(团结起来,吓跑大鱼;抱在一起,不害怕;跑)
3、理解感知第三、四句。
(1)小鱼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散开一溜)
(2)小鱼们高兴吗?说了一句什么话?(看你怎么捉)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高兴的?(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小结。
二、欣赏学习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儿歌。
师逐句示范,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
三、游戏巩固
(1)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戴上头饰在一起快乐地跳舞。稍后播放节奏快的音乐,老师戴上大鱼头饰,做抓小鱼的动作,小鱼看见后,立即散开。音乐完,游戏结束。
(2)师幼共同念儿歌,学习小鱼游、跳舞等动作。当念到大鱼来了时,大鱼出场;念到散开一溜,小鱼散开。大鱼开始捉小鱼。
四、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音乐《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3.(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5.运动:
(4)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5)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6)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7)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音乐《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旋律的上下行,初步学唱歌曲。
2、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3、培养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的坚强意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歌曲的意境,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的下行部分旋律。
活动过程:
一、 幼儿模仿“小雪花”律动进入活动室后,围坐成一圈。
师:秋天已经过去了,冬天来临了,一片片小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让我们像小雪花一样轻轻地飘舞吧。
小雪花飘落到大地上,好像给大地披上了洁白的绒毯,真美!现在就让我们飘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下吧。
二、 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做“冬眠”
1、 师:秋天已经过去,冬天来临了,冬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怎么样?(很冷)
这么冷的冬天里,小动物们会怎样过冬呢?
2、 幼儿回答后教师解释“冬眠”的意思。
冬眠就是冬天天气很冷、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有的动物要躲起来睡觉,好避开冬天的寒冷,它们就这样睡着,整个冬天都睡着,到明年春天天气暖和的时候才出来。比如蛇、青蛙、刺猬、蜗牛等都要冬眠。
过渡语:我们来看看这儿有谁在冬眠。
三、观察画面,理解歌词
1、谁在冬眠?小熊在哪里冬眠?
2、秋天已过,冬天来临,一只小熊,躲进树洞,它就这样睡着,整个冬天睡着。
四、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师:这首歌曲听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唱唱吧。
五、幼儿跟唱歌曲一遍。
六、幼儿学唱“呼噜噜噜噜”旋律部分
1、小熊睡着的时候发出怎么样的声音?
2、我们来学学小熊打呼噜的声音。
过渡语:我们再来唱一遍,别忘了小熊打呼噜的声音是从高到低的哦。
七、幼儿完整唱一遍
八、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参与性歌唱
1、教师和幼儿
2、幼儿和幼儿
九、律动《健康歌》
师:冬天天气这么冷,小熊要冬眠才能过冬。我们小朋友会不会怕冷?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不怕冷,每天坚持按时上幼儿园,多运动、多锻炼,这样身体才会健健康康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音乐《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知道"呱"处的地方要停住。
感受乐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听辨不同的节奏型xx x┃、xxxx xx┃的节奏型,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示。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之前已经熟悉小雨滴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师生律动进场
师:"这些小小气象员们真厉害,我们来学学它们吧!"师生听着音乐一起律动进场。
(教师点击ppt上的第二个播放按钮)师:"呀!打雷啦,我们赶紧回家吧!"幼儿有序地坐回原位。
二、引导幼儿
初步感知xx x┃xxxx xx┃的节奏型,知道"呱"处的地方要休止、停住。
1、感知xx x┃的节奏型。
师:"听,是谁在唱歌?(教师播放小雨滴的声音)(幼儿个别回答)"哦,原来是小雨滴在唱歌!"师:"小雨滴唱的歌还有节奏呢!听听看!"(教师播放ppt:小雨滴,滴答滴,荷叶上面溜滑梯。)问:"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雨滴的节奏么?先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做一做。"幼儿自由练习后,推荐动作做得漂亮的上台展示,并带领大家练一练。
师:"真不错,小雨滴唱得可真好听!(出示ppt上的节奏谱xx x┃xx x┃xx xx┃xx x┃。)我们一起来练练。"教师带领幼儿配上肢体动作表演。
2、感知xxxx xx┃的节奏型。
师:"小雨滴越聚越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引导幼儿说出雨滴会滑下去)对呀,小雨滴越来越多,荷叶承受不了了,啪踏一下滑下去了,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一下滑下去的样子么?现在老师的这边是荷叶,小雨滴会怎样滑下来呢?(喊幼儿边表现,边讲述)我的肚子这是荷叶,该怎么表现滑下来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做3个以上的动作。
一边出示节奏图谱:xxxx xx┃x 0┃。"小雨滴越聚越多,小雨滴下面为什么有两条线?说明应该怎么打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教师引导幼儿加上动作来表现2遍。
3、理解休止符,知道"呱"处的地方要休止、停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很特别,在末尾处有一个呱,什么意思?它表示小雨滴在那边停住啦!就是这个动作!"教师边说,边做一做握拳停住的动作。我们来练一练。"师生一起练习。
师:"下面我们再把小雨滴唱歌的节奏练习一下吧!记住了,最后那个"呱"要收住哦!"教师带领幼儿再次练习2个节奏型。
三、教师出示整张图谱,幼儿完整地演唱
师:"小雨滴唱得真好听,我们来完整地表现一下吧!"第一遍不加音乐,带幼儿练习,并配上好看的动作。
师:"配上点音乐,我想会更好听!试试看!这次练习我希望大家唱到滑下来的时候要快点哦!刚才有的小朋友动作一看就不是滑下来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四、延伸活动
打击乐"淘气的小雨滴"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在区角里还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乐器,呆会儿我们还可以拿着乐器来表现淘气的小雨滴哦!"
音乐《月》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初步学会跟唱。
2、尝试根据形象的歌词进行表演,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春天里有哪些景象?
小结:春天来了,柳树会发芽,花朵会开放,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春天》,唱的就是有关春天的美丽景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你们听到歌词里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
3、教师边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边和幼儿一起清唱歌曲。
三、原来春天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把这首歌唱出来吧!
四、师生共同探讨动作并表演歌曲。
1、你能用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表演《春天》,我们全体小朋友一起用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吧。
五、延伸活动:幼儿园的春天也很美丽,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找找吧!(播放歌曲)
课后反思: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一首旋律优美的曲子《春天》真正把孩子们带入了春天,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歌词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倾听,清唱,跟唱,齐唱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幼儿学唱歌曲。同时在出示图谱的教学环节里,引导幼儿回答歌词并在黑板上出示图片,深深的吸引了幼儿。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很快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从而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从整个活动来看,幼儿的兴趣很好,表现欲望强烈。大多数幼儿能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学唱歌曲和表演歌曲,这次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学会了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这也是孩子们的一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