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每一篇教案我们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月》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月》教案篇1
教 学 内 容: 欣赏动画片《花木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梁祝》、《猫和老鼠》、《机器猫》、《宠物小精 灵》、《三千里寻母记》、《聪明的一休》、《灌篮 高手》、中的音乐。
学习目标:
1、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2、感受不同情绪的动画音乐,体会音乐情绪的多样性。
3、为无声的动画画面选择情绪相符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的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并体会音乐情绪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表情游戏
1、 导语:孩子们,看到你们鲜花般的笑脸我真高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作个表情游戏吧!(游戏略),板书
四种表情图案,由师生共同完成。
2、 教师:大家的表情都非常丰富,你们知道吗?其实音乐也有表情,它也会高兴、会伤心、会紧张、会激动。今天我想带大家去快乐动画城里转一转,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音乐都有什么样的表情。
3、 律动:《火车开了》师生坐上小火车前往快乐动画城。
二、欣赏:以闯关的形式欣赏动画音乐并回答相关问题。
1、 欣赏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问题:片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对父子之间像什么?说说你看完后的感受。
2、 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梁祝》
问题:请你说说这两部动画片的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如果把两部动画片的音乐换一下,可以吗?
(播放调换音乐后的动画片断)
3、 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分无声与有声两部分)
问题:两次模拟小老鼠的动作,你的感受一样吗?
4、 欣赏动画片《机器猫》、《灌兰高手》、《宠物小精灵》
问题:你能听出下面的音乐是哪几部动画片的音乐吗?
5、 欣赏动画片《三千里寻母记》、《聪明的一休》
问题:请你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或图案把动画片中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
6、 欣赏动画音乐集锦
音乐教案-多彩的动画音乐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问题:一起做游戏《变变变》
(1)全班一起做表情变变变。
(2)部分同学根据音乐情绪做动作变变变。
三、师生谈感受,总结下课。
音乐《月》教案篇2
核心导读:
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2、引导幼儿用跳跃、轻快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感。活动准备:钢琴等。活动过程:一律动:《手腕转动》、《好朋友》、《母鸭带小鸭》。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泥娃娃》。
三、新授《理发店》。。
1、教师出示剪刀、梳子,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剪刀、梳子)知道这是谁用的吗?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用小嘴巴学一学。(咔嚓、咔嚓)
2、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理发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富有感情、准确清楚地演唱。
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理发店》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那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吧!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
5、教师指导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念歌词。
6、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歌曲。
7、幼儿集体练习歌曲的演唱。
8、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
9、分男女孩子进行歌曲的演唱。
10、全体幼儿随琴声演唱歌曲。
四、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蝴蝶》
中班音乐活动:萤火虫。
中班音乐活动:精彩夏天。
音乐《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应ab曲式和乐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挂图、彩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听音乐。
1、老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静静聆听。
2、手之舞
a段:手臂飘点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画出4个乐句。
3、飘带之舞
a段:聆听老师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划出4个乐句的线条。
三、律动感应ab曲式。
1、全体围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
a段:面对面模唱。
b段:两人一根彩段划船。
四、出示图片p3,讲故事。
感应两个小节的乐句:二个6拍
每2小节换拍肢体部位,走2小节换方向。
五、音乐与舞蹈。
1、分组进行表演。
a段:打击乐器伴奏。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拿一根彩带。
a段:左右摇晃。
b段:两人一前一后随乐句划船。
六、游戏书。
a段:依树叶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画出青蛙的船浆及水的涟漪。
音乐《月》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情绪。
2.引导幼儿能够初步理解歌词,并学会情感丰富边表演边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王老先生的图片、田地的图片、小鸡的图片、小鸭的图片、小羊的图片、小狗的图片、音乐、小动物贴纸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入场播放音乐:小燕子
教师:宝贝儿们,现在我们想象我们自己是可爱聪明的小燕子,用我们的翅膀"飞到"座位上面去,好吗?
幼儿:好。
教师:小燕子们可不能相互撞到了哟,我看看谁是最聪明最敏捷的小燕子。
2.引导幼儿做律动调动课堂情绪播放律动音乐:拍手拍手踏踏脚教师:请小朋友拿出你们的小手跟着姚老师一起来做做律动吧!
3.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导入故事:王老先生有块地(教师将歌词编成小故事,讲述给幼儿听)教师:姚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一听吗?
幼儿:想。
故事:从前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老先生,大家都叫他"王老先生"(出示王老先生的图片)王老先生年纪大了,他有着白白的胡须和白白的头发,但是他很喜欢劳动,总是戴着一顶草帽忙这忙那。王老先生在地的旁边养了许多动物,每天王老先生都跟它们一起玩。
依次引出小动物教师:我们一看,王老先生都跟哪些小动物一起玩。
(1)出示小鸡的图片教师:这是谁呀?
幼儿:小鸡。
教师:真聪明,图中的小动物是小鸡。小鸡有几只脚呀?
幼儿:两只。
教师:没错,小鸡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尖尖的。(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教师:观察的非常好。小鸡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唧唧唧,唧唧唧。(教师跟幼儿一起学小鸡的叫声,唧唧唧,唧唧唧)教师:真棒!
(2)出示小鸭的图片教师:这只小动物又是谁呢?
幼儿:小鸭。
教师:没错,这只小动物是小鸭子。小鸭子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呀?
幼儿:扁扁的。
教师:是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引导幼儿有双手做出小鸭的嘴巴是"扁扁的")小鸭子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嘎嘎嘎,嘎嘎嘎。(教师跟幼儿一起学小鸭的叫声,嘎嘎嘎,嘎嘎嘎)
(3)出示小羊的图片教师:这只小动物是谁呢?
幼儿:小羊。
教师:嗯,对了,是小羊。小羊有几只脚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小羊的头顶上长个两个什么东西呀?
幼儿:小角。
教师:哇,真聪明(引导幼儿用双手做小羊头上的"角")那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小羊是怎么叫的呢?
幼儿:咩咩咩,咩咩咩(教师跟幼儿一起模仿小羊的叫声)
(4)出示小狗的图片教师:看看这是谁呀?
幼儿:小狗。
教师:没错,是小狗。小狗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呀?
幼儿:汪汪汪,汪汪汪。(教师与幼儿一边用双手模仿小狗的耳朵,一边学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汪汪)
4.儿歌教学
(1)教师示范唱现在姚老师要为你们唱一首非常动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也叫"王老先生有块地"教师:儿歌好听吗?想不想学一学呀?
幼儿:好听教师:想不想学一学呀?
幼儿:想
(2)回顾故事教师与幼儿一同回顾"王老先生有块地"的故事。
(3)教师与幼儿合作唱①为幼儿交代过程教师:现在呀,姚老师来扮演王老先生,然后,小朋友们来扮演小动物我们分工唱歌好吗?
幼儿:好。
教师:姚老师唱"王老先生有块地",小朋友们唱"咿呀咿呀哟",姚老师唱"他在田边养小鸡",小朋友们唱"咿呀咿呀哟",接下来小动物的部分就要开始了哦,唱歌的时候要笑眯眯的哦,可别忘了之前我们一起做的动作哟。
②分发小动物贴纸姚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动物的贴纸,现在呢就为小朋友们贴上去,小手不可以去撕,我看谁是最听话的乖宝宝,最后我就把贴纸送给他(她)。
5.结束活动
幼儿表演one potato,请客人老师们学一学。
音乐《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记叙线索,概括记叙的主要事件。初步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2、体会课文中的出色的肖像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变化,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学生:查字典自己解决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资料短片。
(让学生初步认识贝多芬,为阅读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2、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节选),请学生初谈听音乐后的感受。
(学生没有深入研读课文,不可能有较深的感触,教师加以点拨,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
2、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记叙的主要事件。
小组讨论明确: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记叙的主要事件是:“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3、进一步感知〈〈音乐巨人贝多芬〉〉
(1)“主播”行动:畅读全文。读准,读顺,读出情味。
(2)“记者”报道:细说过程。明思路,概事件。
(3)“专家”点评:漫谈感受。言之成句,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
“初识课文,我发现了――――――――――――――――。”
“初识课文,我看到了――――――――――――――――。”
“初识课文,我感受到了―――――――――――――――。”
三、研读赏析
合作小组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或者是喜欢的句子。组内讨论,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把小组内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向全班同学汇报。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从而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的重难点的句子。
教师准备:
1、投影出示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比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以及双耳失聪的时间,其侄子情况,其演奏会盛况。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如何理解“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中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5、“听我心里的音乐!”指的是什么?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四、小结: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
再次听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学生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引用傅雷的名言导入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肯死,并且他还重造而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自己,而且为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上节课我们已经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得?(出示贝多芬画像)
二、品味赏析,体会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
(一)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句子。
(二)品析这些肖像描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不单单是外表和外貌的简单描述,而是从肖像描写中展示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
(三)投影出示学生自己的写作片段(肖像描写片段):
我很调皮,很可爱。长着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扁扁的鼻子,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多可爱啊。
请一学生对比作者对贝多芬的描写,分析以上片段的不足。
联系《一面》中对鲁迅的.肖像描写,进一步体会肖像描写的以形传神。
黄里带白的脸,瘦的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让学生自己总结:
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点;
写人物的外貌要反映人物个性。
(四)实践:五分钟人物速写
选取全班同学进行肖像描写,五十至一百字,不提及姓名。让大家根据描写说人物,师生进行点评。
三、评说人物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贝多芬。(根据肖像描写,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性格进行概括,进行评议,进而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二)教师从贝多芬人格魅力和抓特征描写外貌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两方面作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将课堂练习人物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不少于100字。
2、课外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
课后反思:
本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感悟贝多芬不朽的精神魅力。通过文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感悟人物性格,学习作者写作手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与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不懈斗争的精神。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人的心灵,不禁让人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遭遇到命运的沉重打击,但他没气馁。生活中,教会学生要坚强的面对挫折。本课的教学中突出了写作手法的教学,通过文本中精彩的肖像描写引导学生感悟贝多芬的精神境界,并联系学生以往作文中的肖像描写片段找出其问题之所在,在学中悟,在悟中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对于课本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有继续钻研的习惯,如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课外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
音乐《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学习歌曲,能较好地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指导语:今天曾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一起做。
2、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指导语: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 《胆小鬼》这首歌曲和你原来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声部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进行两声部演唱。
(3)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进行两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4、幼儿自由地边歌边舞出活动室。
附录
?胆小鬼》音乐:见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班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用书下学期第261页。
说课
?胆小鬼》这首歌曲活泼而富有童趣,曲风诙谐幽默。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减轻对黑夜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体验到歌唱活动的乐趣,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学唱歌曲、记牢歌词并顺畅接唱衬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教师将歌曲的主要旋律及接唱衬词的节奏提出以“打招呼”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仅让幼儿初步感受接唱的形式,而且把歌曲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提前进行了练习,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活动中教师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并采取了图片递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始终保持对歌曲的兴趣,逐步记牢歌词做到顺畅接唱衬词。在活动中学习接唱衬词时,教师也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先是让幼儿自己发现歌曲中的衬词,再利用了师幼接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因为该歌曲的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运用了故事,让幼儿感受歌词所蕴涵的情感,体验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示范和评价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歌曲的情绪变化,逐步做到有表情的演唱,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