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自身能力,教案在撰写的时候,你们需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音乐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音乐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喜欢唱歌,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创编歌曲,体会其中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激发幼儿唱准旋律中的弱起、休止。难点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胡说”来创编歌词。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胡说歌”的录音磁带。
2、纸、笔。
四、设计思路
大班末期的幼儿已经唱过很多歌。但对旋律中的弱起、休止却接触不多。有目的地安排幼儿唱唱这样的歌,能提高幼儿唱准歌曲旋律的能力。然而要唱好弱起,唱好休止需要反复听赏,也需要教师生动的点破。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以“胡说”来创编,会提高幼儿兴趣。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幼儿的思维是规范的,如袜子穿在脚上,手套套在受上;围巾博在脖子上;帽子戴在头上等等,如今让幼儿颠三倒四地唱唱,违背常理地胡编,会引得幼儿咯咯大笑,充分感受乐曲中的乐趣。当然,引导好幼儿根据旋律创编歌曲是相当重要的。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欣赏、熟悉歌曲—集体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角落活动中探索、创编歌曲
角落活动中欣赏、熟悉歌曲
(1)听赏歌曲、熟悉歌曲,激发对歌曲的兴趣。
在角落区域里放置磁带,由教师组织幼儿听赏歌曲,了解歌词,并由教师形象生动地帮助幼儿掌握弱起、休止。比如教师幼儿唱准休止时可引导幼儿唱到这里就有节奏地点二下头,并转动小眼睛表示
引导幼儿听赏歌曲、熟悉歌曲,可在角落活动中将磁带放置一~二个星期,让全班都能来参与。这是的指导重点应该是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教师孩子可运用角落游戏讲评进一步激发幼儿欣赏、数学歌曲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感知最后乐句。
喜欢玩游戏,躲藏时能注意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在这一周的饭前活动中,欣赏《抓蝴蝶》歌曲。
音乐磁带。
将幼儿的椅子排成半圆形,每个座位间多空一些距离,便于幼儿游戏时躲藏。
蝴蝶头饰一个,小竹竿和纱巾做成的捕蝶器一个。
活动过程:教师头戴蝴蝶头饰扮做蝴蝶,边飞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到花园里去玩。你们想和我一起到花园里去玩吗?”鼓励幼儿模仿蝴蝶飞。
另一位教师拿着捕蝶器出来时,扮蝴蝶的教师提醒幼儿赶快躲到椅子后面去。
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边唱边做游戏,唱完最后一句才能躲到椅子后面去。
——躲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撞倒别人。
——边唱边做游戏。
——为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请个别幼儿学做捕蝶人。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音乐教案篇3
指导要点:
1、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演唱与动作创编相结合,用歌词前置的方法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进行动作的探索与创编,多通道的进行歌曲的学习与感受。
2、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要强化幼儿的听完间奏就要找到同伴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小猪睡觉》,并与同伴结伴进行歌表演。
2、根据歌词创编小猪吃的饱饱、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各种表演动作。
3、在间奏处迅速找到朋友,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猪的胸饰1个,毛线编的小尾巴1根。
2、录有《小猪睡觉》歌曲的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
教师带上猪的胸饰,让幼儿明确教师是猪妈妈,自己是猪宝宝,并知道猪妈妈和猪宝宝今天要共同进行游戏。
2、按歌词创编前半段的动作。
猪妈妈逐句念出〔1—8〕小节的歌词,猪宝宝为其创编动作。
3、学习后半段的动作。
(1)猪妈妈念〔9—12〕小节的歌词,并随机与某一个猪宝宝玩点鼻子的游戏,猪宝宝自然跟学。
(2)猪妈妈和猪宝宝共同念歌词并做出〔13—14〕小节的动作。
3、自然的跟唱,并按音乐有规律的做动作。
(1)听猪妈妈歌唱,猪宝宝坐在椅子上根据音乐做律动。
(2)猪宝宝走到中间,边歌唱边表演。
5、找朋友进行歌表演。
(1)尝试在间奏处找朋友进行歌表演。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两次。
幼儿音乐教案篇4
?咿呀咿呀哟》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辨识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
2、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小猫、小狗、青蛙、小鸭子)、音响、音乐《咿呀咿呀哟》、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好。跟着jojo老师一起去农场玩游戏吧,出发。
二、感知音乐
音乐一:
师:“听一听,农场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用什么好听的声音跟我们打招呼的呢?
音乐二:
师:“小动物在用什么好听的话和你打招呼?”
幼:我听到了狗的叫声、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出示动物图片:“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和小动物打打招呼吧。”
师:我们可以用咿呀咿呀哟的声音跟小动物们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哟.....
师: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跟着音乐跟小动物们打声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音乐三:出示小猫、小狗、小青蛙、小鸭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打招呼。
音乐四:动物声音打招呼
音乐五:孩子声音打招呼
三、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咿呀咿呀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头、肩膀、膝盖、小屁股、脚来做游戏。
幼:用我们的肩膀跟着咿呀咿呀哟打声招呼吧!
音乐六:完整表现音乐。“让我们一起跟小动物问个好吧。”
四、结束环节:
音乐七:互动游戏,“我们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哟》打个招呼,问个好吧!”
幼儿音乐教案篇5
活动设计: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特点设计了小班音乐游戏《高人和矮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高低,根据音的高低不同做相应的动作。
2、能按节拍模仿高人、矮人散步的样子,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和区分音的高和低。
活动难点:
根据音的高低大胆表现高人与矮人走路的样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蹲步走;会做《木头人》的游戏。
材料准备:《高人和矮人》音乐,图片,草地,高、矮两扇门,黑白袜子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去高矮王国玩。
1、幼儿听音乐进场。
2、选择一扇自己喜欢的门进入。
二、情景表演:高人矮人去散步。
1、故事引出:高人和矮人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要去草地上散步,请你听一听哪段是高人走路的音乐,哪段是矮人走路的音乐?
2、欣赏音乐《高人和矮人》,出示图谱。
3、提问:哪段是高人散步的音乐,哪段是矮人散步的音乐?
4、分段学一学高人和矮人散步走路的样子。
5、听音乐自由表演。
6、提升要求再次游戏。
三、游戏:高士兵和矮士兵。
1、讲述音乐故事:听说高人国和矮人国要招士兵,请你们来做士兵。(老师。)高人国的士兵戴上白色的袜子,矮人国的士兵戴上黑色的袜子。
2、讲解游戏规则: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听清楚音乐,高人的音乐,高士兵出来巡视,矮士兵蹲着不动;当矮人的音乐响起,矮士兵出来巡视,高士兵站着不动。
3、根据音乐角色进行游戏。
4、教师小结,提升要求。
5、可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四、游戏结束
随《高人和矮人》音乐离开高矮王国。
活动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积极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只有快乐的表现,其实,当一节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相信孩子会很快乐。
幼儿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农场背景图,小动物图片,音乐,歌词图片,太阳、月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练声1、"小朋友,今天我要邀请小朋友去参观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地方--农场,想去吗?我们乘着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进入场地)"农场到了!瞧!农场里有什么呀?"幼儿讲述。
2、练声"哇!农场里的东西真多呀、真有趣,有房子、大树、有栅栏,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带领幼儿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习新歌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轻轻地找个地方坐下来吧!""除了这些小动物,看还有谁来了?我们快跟它打声招呼吧!小猪是怎么叫的?"引导幼儿学习小猪的叫声。
2、"小猪看到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听,它唱起了歌--"老师范唱歌曲。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幼儿讲述后出示汉字:在农场里。
4、"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5、"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我们一边看图一边来说一说,好吗?"带领幼儿念歌词。
6、"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幼儿演唱歌曲。
7、 "在农场里这首歌曲听上去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歌曲。
请幼儿讲述。
"这首歌很欢快,活泼,在唱的时候也要用快乐的声音来唱。"8、"唱的时候嘴巴要张得圆圆的,这样我们的声音才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吧!"再次演唱。
三、学习用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1、"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呀,太阳和白云也跑来了,她们也想唱歌,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讲述。
2、"小朋友真聪明,太阳在这里就是太阳唱的,白云在这就是白云唱的,最后在一起就是一起唱的,现在我来做太阳,你们做白云来唱一唱,好吗?""谁想来做太阳?剩下的小朋友做白云。"四、创编歌词"农场里除了小猪,还有很多小动物呢,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的叫声编到这首歌曲里来唱一唱,好吗?
1、幼儿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个别幼儿答"你来做太阳,我们来做白云,好吗?"四、结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编出了这么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把它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时间不早了,我们赶快回家吧!"听音乐离开场地。
幼儿音乐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大猫小猫”是小班教材中的一节音乐活动,音乐表现了大猫和小猫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结构简单,节奏工整,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活动。小班的幼儿,在倾听音乐方面是有一定经验的,但感受音乐,特别是表现音乐才刚刚起步,其经验是缺乏的,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也不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齡特点,我们进行了同教材不同教法的尝试,我们借助有趣的动物形象,来引导幼儿尝试通过创编歌曲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但感受到音乐作品优美的旋律,同时,体验到了作品的有趣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的图片。
2.《大猫小猫》音乐盒带。
活动过程
1.话题导入。
“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
(1)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2)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3)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声音好吗?
3.学唱歌曲。
(1)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
“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2)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3)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唱2—3遍。)
4.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弹前奏,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
大家跟着音乐一起走下座位边表演边唱歌,唱到小猫“喵喵喵喵”部分时,扮演宝宝的小朋友就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音乐结束后扮猫妈妈的幼儿来找小猫。
活动反思:
由于歌曲的结构形象比较鲜明,孩子能够一下子就理解歌曲,我用大猫和小猫的玩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让他们有兴趣去学习表演小猫和大猫,并且能够表现出大猫和小猫的不同。在歌唱力度上能够做出明显的区别。幼儿很快地就学会了歌曲,在我的提示下开始探索与歌曲匹配的乐器,很快就找到了比较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不足的是一些孩子在演奏秩序方面还有待加强。不喜欢听节奏,爱自己玩乐器。在以后的时间我会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演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