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教案7篇

时间:2022-10-15 作者:Gourmand 备课教案

通过写教案,从而不断提升大家的教学能力,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公鸡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公鸡教案7篇

小公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学习歌曲《大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另一组唱“穿花衣”。

5、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歌唱活动中不能用单一的形式演唱,这样只会打消孩子演唱的积极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唱歌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演唱。而今天这种对唱和默唱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

小公鸡教案篇2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课

1、猜谜语,出示课题板书:5、小公鸡和小鸭子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索:

1、看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几个自然段?

3、出示生字卡片

学习要认得字,读准字音,去掉拼音读

4、学习课文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读课文第二段:

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

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

5、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看第三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6、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四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7、读第5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五幅图,说说这段话讲的是什么事?

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感谢小鸭子;承认错误)

三、交流解疑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会和学习小伙伴一起表演这个故事吗?

四、课堂检测

1、小鸡会(),不会()。

2、小鸭会(),会(),不会()。

3、()捉虫子给()吃。

4、()把()救上岸。

5、()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五、总结:

小公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2.尝试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点难点:

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大公鸡》。

2.歌曲:《大公鸡》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清唱歌曲两遍,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说一说歌曲的主要内容。

歌曲里面唱了谁在洗澡?它是怎么洗澡的?

三、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歌曲,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请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如果有个别幼儿创编的动作很好,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幼儿没有更好的想法,教师可以示范。)

2.请幼儿尝试伴随歌曲做动作。(提醒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要随音乐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四、教师钢琴伴奏,请幼儿学唱歌曲。

五、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六、分组表演。

七、小结。

小公鸡教案篇4

小班音乐学习活动:大公鸡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小公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作品的情节内容,了解和丰富对动物和大自然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用清晰连贯的语言完整复述故事。

3.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人、乐于分享的愉快感受,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活动准备:

情景图画(两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手偶和头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公鸡,很高兴认识你们,这是我的好朋友小鸭子。”(出示小鸭子手偶)“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鸭子,我和小公鸡是好朋友。我想请问小朋友们你们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啊?

哦~原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啊,今天我们正好带来了一个关于好朋友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第一遍讲述故事。

(1)刚刚我们听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请问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啊?

(2)那这个故事里都出现了谁呢?

(3)看来还是有小朋友认真听故事了吗,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

(4)嗯,小朋友的记性真好!不过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并没有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没听清故事呢?不过没关系,现在老师再讲一遍,这次请

小朋友们可要好好听了哦!

2.教师借用教具对故事进行第二遍讲述。

(1)不过在老师讲故事之前,老师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帮老师在故事里去找答案,好吗?

提问:小鸭子会啄虫吗?小公鸡会游泳吗?第二个问题是:它们都是怎么帮助对方的呢?这两个小问题都听明白了吗?

(2)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情景图画按顺序贴在写字板上,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手偶,开始讲述故事。

(3)刚才老师已经把故事又说了一遍,老师在讲故事之前提的两个小问题有谁还记得啊?(引导幼儿回忆问题并进行思考)有哪位小朋友帮老师找到答案了?

(4)故事里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不是都在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对方呢?你们的好朋友在你们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你们呢?他们都是怎样帮的呀?那如果要是你们的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会帮助他吗? 帮助别人之后你快乐吗?嗯,当别人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们,帮助了他们之后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

3.围绕《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开展故事表演活动,让幼儿使用教具大胆讲述故事。

(1)刚刚我们一起听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表演一遍。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自由举手)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3)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

(4)对表演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大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是不是知道了小公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小鸭会游泳但是小公鸡不会游泳,还有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小公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去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大胆的表演。

3.通过表演感受到公鸡因贪吃、爱听好话而上当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对故事的理解和熟悉,形象的去准备对角色人物的对话

2.情景背景图片

3.形象的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金鸡冠的公鸡”,导入故事

1.这是谁?它是一只怎么样的公鸡啊?“哦,是一只金鸡冠的公鸡,这只漂亮的金鸡冠的公鸡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来听听看。

2.故事的名字就叫“金鸡冠的公鸡”

二.分段讲解故事

1. 讲述第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猫……把公鸡就出来”(边讲故事边通过图片来展示)

1)老师提问:猫和画眉鸟走的时候,怎样叮嘱公鸡的?(让幼儿学习说“你在家一声都不要响,要是狐狸来了,千万不要把头探出去”)

2)公鸡为什么没有听猫和公鸡的话?它为什么把头探出来?(学习语句“公鸡啊公鸡,金鸡冠的公鸡,你的脑袋油光光,你的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来,我给你颗小豆吃)

3)公鸡是怎么样喊救命的?请你学学看(老师可以根据背景的路线再示范一遍,“狐狸抓了我,走过黑黝黝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松松的山头,猫和狐狸啊,快来救我吧”让孩子通过图谱清晰。)

2.继续倾听第二段故事“过了些时候……把公鸡救出来”

1)老师提问:当狐狸又说到给金鸡冠的公鸡吃小豆时,她有没有出来,这时公鸡是怎么想的?

2)狐狸又用什么办法由把公鸡引出来的?(学习语句“孩子们跑啊跑,麦子撒了一地,母鸡把他们捡起来,就是不给公鸡”)

3)如果你是那只大公鸡,请你大声的喊救命,让猫和画眉鸟来救他。(引导幼儿模仿公鸡优美的语句“狐狸抓了我,走过黑黝黝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松松的山头,猫和狐狸啊,快来救我吧”)

3. 倾听第三段故事“又过了一段时间……猫和画眉鸟回来没有看到公鸡”

1)猫和画眉鸟回家发现公鸡不在了,他们来到狐狸的洞口,这时他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救出公鸡?(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2)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中猫和画眉鸟想的什么办法把公鸡救出来

3)老师提问:最后猫和公鸡有没有救出公鸡,他们用了什么办法(“特令令,勃令令, 金琴弦的小提琴, 狐狸在不在家中,在那热烘烘的狐狸洞!”加上孩子的创想来结局。

4.角色表演,老师与幼儿分别选择角色来共同表演故事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

1.老师提问: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这只金鸡冠的公鸡吗?说出你的理由?

2.老师最后总结,结束这节课。

感想:上完这节课,我最喜欢里面狐狸和公鸡的对话,虽然我在唱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让孩子学会,但是我觉得孩子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完全的和老师的故事融和在一起。

在孩子们想象怎样救去公鸡的时候,很多孩子的想法特别的微妙,特别的出彩,这是孩子的创造带给老师的收获。

在孩子们有感情的表演时,我都不知道到底选择谁来表演,每个孩子小手都举得高高的,他们是快乐!

一个好的故事,一群可爱的孩子,再加上老师,就是一节好的课!我享受这节课!

不足有很多,缺点也很多,就是这些不足激励我成长!

小公鸡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