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鸡小班教案7篇

时间:2023-04-11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为完成一份教案,想必教师一定都费尽心力了,教案在撰写的时候,大家肯定要强调与时俱进,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公鸡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公鸡小班教案7篇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1

小班音乐学习活动:大公鸡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学习歌曲《大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另一组唱“穿花衣”。

5、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歌唱活动中不能用单一的形式演唱,这样只会打消孩子演唱的积极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唱歌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演唱。而今天这种对唱和默唱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节奏来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 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歌曲的相关图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 教师通过谈话“衣服脏了,怎么办呢?”(洗一洗),

2、 “用什么洗呢?”(水来洗)。

3、 “除了用水来洗,还需要其他东西吗?”(肥皂、洗衣粉)

4、 教师总结:小朋友真聪明,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涂点肥皂或洗衣粉来洗衣服,那你知道大公鸡的衣服脏了,会怎么办呢?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教师出示公鸡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大公鸡?(菜场)”“谁会学大公鸡叫?”(喔喔喔)

2、 “看,大公鸡的衣服漂亮吗?”“对呀,大公鸡,穿花衣。”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3、 出示图片“衣服脏了,大公鸡会怎么办呢?”(它会洗个澡),“是啊,它会自己洗。”“但是不用肥皂也不用水,猜猜看,它会用什么来洗呢?”(沙子),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 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教师:“大公鸡是怎么用沙子来洗澡的?”“扑棱扑棱用翅膀来洗澡的。”

5、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大公鸡》”,听两遍。第二遍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唱一唱。

6、 教师弹钢琴,幼儿学唱歌曲。1~2遍。

三、总结,结束活动。

1、 教师:“除了大公鸡用沙子来洗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用沙子来洗澡的,我们过后可以用其他小动物来代替,放在歌曲里。

2、 结束活动。

小百科:公鸡,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啼能报晓。公鸡是法国的国鸟 ,原因是由于它那英勇、顽强、好斗的性格。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2.尝试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点难点:

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大公鸡》。

2.歌曲:《大公鸡》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清唱歌曲两遍,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说一说歌曲的主要内容。

歌曲里面唱了谁在洗澡?它是怎么洗澡的?

三、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歌曲,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请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如果有个别幼儿创编的动作很好,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幼儿没有更好的想法,教师可以示范。)

2.请幼儿尝试伴随歌曲做动作。(提醒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要随音乐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四、教师钢琴伴奏,请幼儿学唱歌曲。

五、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六、分组表演。

七、小结。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5

【设计思路】

素材分析:

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一个很经典的生活教育素材。主要讲了小弟弟因为吃饭喜欢东张西望而掉米粒,被大公鸡叫他漏嘴巴,还去啄他身上的米粒而被吓哭了,最后他学会了专心吃饭,大公鸡只好去找虫子吃了。为了让故事更适合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对原著稍作了修改,把奶奶的角色删除了,插入了小弟弟的录音与幼儿互动,激发了幼儿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帮助小弟弟,一使故事更加生动了,二使幼儿参与性更强了。

幼儿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小班幼儿由于手眼脑的不协调,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再加上独生子女的优越感,缺少独自吃饭锻炼的机会,挑食偏食十分严重,致使每天都有很多饭菜浪费了。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于小班而言是一个关键期,我班幼儿吃饭时也有很多不良习惯,如掉米粒严重、还东张西望爱说话,小碗没扶住而打翻饭菜,再加上本月我们的生活关注重点是进餐环节,结合我班幼儿喜欢听故事,因此我选择了《大公鸡和漏嘴巴》这一文学作品,借助于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吃饭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环节分析: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抛出问题的方法引出故事的主角小弟弟,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重点环节就是欣赏理解部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故事制作成ppt,插入了生动的小弟弟录音,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幼儿运用已有的零散经验在帮助小弟弟不做漏嘴巴,通过老师的梳理和儿歌总结帮助幼儿积累吃饭时更多不掉米粒的好方法,促进幼儿养成更好地进餐习惯。最后为了使整个活动保持连贯性再次引出大公鸡,使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延伸环节是本次生活活动后的实践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督促幼儿养成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习惯。

【内容与要求】

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逐步养成良好地进餐习惯。

【材料与环境准备】ppt、录音、大公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价值: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出故事主角,通过图片认识小弟弟)

出示课件,介绍名字,为什么叫它漏嘴巴呢?

二、欣赏理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价值:知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通过小弟弟的录音提问,激发幼儿要去帮助小弟弟的愿望)

1) 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米粒都掉在哪里?

他是怎样吃饭的?(辅问:他一边吃饭一边在看什么?)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师:原来大公鸡在告诉小弟弟,米粒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你们听小弟弟在说什么?(录音哭着说:你们来帮帮我,我不想做漏嘴巴,不想被大公鸡啄)

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弟弟吧,告诉小弟弟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做漏嘴巴的好方法有哪些?(价值:重点问题,在帮助小弟弟的情境中,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幼儿直观的引导,最后以简短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小结。)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总结: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身体棒。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小弟

弟有没有让大公鸡找到米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价值:将上一环节中总结的好方法编进小弟弟第二次吃饭的故事内容中,同时也是在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现在的小弟弟是怎样吃饭的呢?

2)他对大公鸡说了什么?

师:现在的小弟弟听了我们的好方法后,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变成了好弟弟。

三、回归生活(价值: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

师:“喔喔喔,喔喔喔”咦,是谁来了?

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片和声音):前几天,我去其他班级找米粒吃了,找到了好多漏嘴巴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漏嘴巴呀?(不想)一会儿吃中饭的时候我也要来你们这里找找有没有漏嘴巴,看看谁把饭菜撒在地上了。

延伸:(价值:这是本次生活活动后的实践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督促幼儿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午餐环节,“大公鸡”到班级里来寻找掉米粒的漏嘴巴。

2、活动后两天,拍摄我班幼儿午餐时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公鸡找漏嘴巴》的游戏,找找漏嘴巴的小朋友,讨论交流更多地进餐好习惯和好方法。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自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乐意向同伴学习新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了歌曲《大公鸡》。

2、大公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大公鸡》。

2、要求把默唱部分唱清楚、唱准。

二、进行韵律活动《大公鸡》。

1、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创编歌词。

2、教师出示公鸡头饰,问:大公鸡是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1)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教师可指导幼儿用左手和右手结合做大公鸡的动作。

2)教师找出表演有特色的幼儿,为他带上大公鸡的头饰,并带领大家一起做。

3)引导幼儿在“扑棱”“扑棱”出摆动四次手避(公鸡扇动翅膀),动作要合上音乐节奏。

4)鼓励幼儿自己结伴(面对面)进行韵律活动。

大公鸡小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倾听故事的乐趣。

2、愿意与教师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

3、理解词组:东瞧瞧西看看,学习复述简单句。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地上怎么这么脏呀?这是哪来的饭粒呢?

引导语:"这么好吃的饭掉在地上真可惜!"请幼儿把饭粒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然后回到座位上来。

2、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吃饭掉不掉饭粒呀?你是怎么吃饭的?

出示小弟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个小弟弟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猜猜他在做什么呢?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弟弟吃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大公鸡和漏嘴巴》。

(1)看背景图讲述,请幼儿回答。

教师:这是哪里呀?(院子)教师:院子里都有什么?(小房子、小篱笆、牵牛花、蝴蝶、大公鸡)

(2)讲述故事一、二段后提问。

教师:大公鸡看见什么了这么高兴?你们猜猜大公鸡高兴的时候会说什么?

(3)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句: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教师:大公鸡抬头一看,看见什么了?

(4)引导幼儿观察小弟弟的玩具,说出小弟弟的裤子上有饭粒,衣服上有饭粒,嘴巴上有饭粒。

教师:谁是漏嘴巴呀?

教师:小弟弟是怎么吃饭的?谁能帮助小弟弟想出一个不掉饭粒的好办法?

教师:奶奶是怎么说的?(复述词组:东瞧瞧西看看)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小弟弟有没有撒饭粒?那他是怎么吃饭的?

教师:大公鸡找到饭粒了吗?为什么?

3、操作台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小弟弟真的是漏嘴巴吗?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

4、结束部分。

请幼儿说说,平常在吃饭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做漏嘴巴。

活动延伸:

在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