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教案6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Anonyme 备课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教案是为了帮助我们提升个人教学效率的最佳文本,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鸟的天堂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鸟的天堂的教案6篇

鸟的天堂的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教学难点

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

1.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

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检查反馈。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教学反思

小学生形象思维潜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透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透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资料,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远:茂盛干、枝

近:根、叶

第二次——鸟多

欢、叫、飞、扑

教学反思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鸟的天堂的教案篇2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近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荡、桨、暇。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

天堂

你知道怎样的地方是“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能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是怎样的?

二、自习,交流,理清课文顺序

1、要求:

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认真读读课文,想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准备好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生轻声读,思考,交流。

三、学习第一部分

抓住有关段落词语,初步感受榕树的巨大,叶子的可爱,作者轻松愉快地心情。

四、自学课文

1、说说喜欢哪些描写,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疑问,想想该怎样解决。

2、学生自学,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榕树”图片,说说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鸟的天堂”

1、师: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桨声悠悠,如动听的乐曲,湖面平静无波。我们远远地望见了那茂盛的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地看,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师投入而且跟屏幕相配,配乐朗读7、8节。)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榕树?

(定位:初步感受茂盛,说得简洁些,一两位学生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7、8小节,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你觉得榕树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写上批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师:你们体会到榕树美在哪里?谁来说说。

⑴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出示: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学生交流到“不可计数”。)你说说“不可计数”的意思──出示:枝藤缠绕的图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描绘一下画面(这些像绳子一样垂下来的枝条叫气根,气根越长越长,渐渐伸向地面扎进泥土里,支撑着榕树硕大的树冠。)结合学生所说的气根的特点,这样枝干交错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主干了,就叫“盘根错节”。

师:你见过这样奇特的榕树吗?请学生读这一句“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学生突出“真是”。)评价:真的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奇特的树,你很惊讶。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大树”。)评价:听出榕树确实很大。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一株”。)说说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是一株榕树,而不是开始说到地许多株,或是两株。)──语文就是这样有意思,不同的读法我们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受。

⑵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师:榕树的奇特之美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到“卧”,“从远处看”。)

评价1:

这一卧多少面积?(十几亩)比操场还大呀!

评价2:

从远处看就有那么大,从近处看该有多大呀。

评价3:

你体会到了榕树壮观之美、奇特之美。

齐读引导: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然而大自然却为我们展现了“独木成林”的景象,榕树多奇特呀。

出示:

独木成林

读词,读出榕树的壮观奇特之美。

(生一起读句。)

3、出示: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之美还美在哪里呢?

⑴ 生:榕树的枝叶很多,“一簇堆在另一簇”很美。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这就叫“茂盛”。

结合交流(卡片出示词语:枝繁叶茂)──再读句,评价:“榕树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真是:“枝繁叶茂”──再读词语“枝繁叶茂”──谁再来读 。

(看谁能在脑海里再现榕树的枝繁叶茂。)

⑵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受到叶子绿得好美,充满生命活力。

师:1、你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霞光掩映下榕树是怎样的?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什么?

再读。

朗读过渡:(一两位学生读后。)夕阳的余晖里,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的反射中,每一片绿叶都在闪闪发光,多么奇妙!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自由朗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谁来读这段话?

一生读后配乐再读,齐读。

4、总结过渡:

师:巴金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了了数笔,榕树那宁静、充满生命活力的美像一首优美的诗静静流入我们的心田。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师:生个别读后评价:陶醉了;赞叹啊;听出来了,你们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因为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不仅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板书:

这棵榕树啊!

三、学习“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朋友们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刚才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这株茂盛的奇特的榕树,遗憾的是没有看见鸟儿的踪影。第二天清晨,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请自由朗读11~13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像刚才学习榕树那段一样抓住重点词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呆会儿请你来说说,读读。

2、交流喜欢的句子:

⑴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师:谁先来交流?

生:我从这一句感受到鸟儿真多,这里真热闹啊!

师:你来读──谁来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鸟儿欢快,种类多。)

请你来试试,读出作者的惊喜。

师评价:

昨天没见到鸟儿很遗憾,这次见到这么多欢快的鸟儿该多高兴,再读。

生评价:

从同学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鸟儿飞呀、叫呀、扑翅膀呀真欢快,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生:我从这一句中感受到鸟的欢快,多,我们都来不及看。

师:这就叫: “应接不暇”。

再读。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下,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一吓,怎么它倒越发叫得起劲了呢?

(学生阅读第九节,说到爱护榕树爱护鸟类。)

师:是呀,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3、师:听,鸟儿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生活在榕树上的鸟儿,在这样美丽的安全的地方生活,你想对榕树、对伙伴或者对游客说些什么呢?

⑴ 生说话:

对榕树说:赞美的话,抒发自己感情的话。……

师生对话。

师评价:说得多好,我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榕树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⑵ 生说话:

对游客说:欢迎,请爱护我们。……

师评价: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四、总结

我们呆在榕树下,眼前是鸟影翩翩,耳边是画眉、白鹭、灰鹤等鸟儿美妙的歌唱。鸟与树,树与山水,与人类构成了一副多么和谐而又生动活泼的画面。

出示文章末句: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

师:学了课文,你还想做哪些事?

生:背诵喜欢的段落。交流背哪些段落。

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几篇写景文章。请他说说篇目。

生:研究作者的其他文章,师推荐《香港之夜》、《繁星》。

生:对如今“鸟的天堂”的情况感兴趣,可以搜集收集有关资料。

师总结:

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用心去体会,我们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鸟的天堂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鸟的天堂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读准“应、兴、禁、涨、泊”等多音字的字音;能主动积累文中描写榕树大和鸟多的词语。

2、理解课文词句,尝试学习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话。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一静一动的对比描写来突出主题“鸟的天堂”。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天堂

你们知道天堂是指什么?(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上的注释,了解作者巴金。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4、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对课文有所了解,谁能介绍一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5、过渡:鸟的天堂离我们不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到广东新会去看一看它。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梳理文章条理。

1、自己轻声读课文,根据要求预习课文。

2、开火车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分别写了“我们”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3、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理解:应接不暇

4、进行朗读评议,纠正读音。

5、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别是什么?

归纳出: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学习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认识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1、过渡: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读第5-7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板书: 茂盛 美丽

3、小组讨论:划出你认为榕树“茂盛”和“美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1)理解:“不可计数”——形容多,你还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2)从“堆、一簇、不留一点缝隙”可以看出大榕树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3)把句子补充完整。

4、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静悄悄的大榕树,它盘根错节,枝多叶茂。宁静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小节。

5、小结:巴金爷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给我们介绍了大榕树的“枝、干、叶、根”,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板书:枝 干 叶 根(远——近)

6、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巴金爷爷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他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复习巩固

1、再开火车读上述的词语。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3、说说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鸟的天堂的教案篇6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习第

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较长,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活动的景象。在这么繁复冗长的文本内容中,我迎难而上,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重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以此为中心来选取的线索,从部分到整体再回到部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体验,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不过由于太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有些顾此失彼了,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