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之前写好一篇教案至关重要的,在动笔写教案之前,老师们都需要认真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说园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说园教案篇1
目标:
1.感受将生活中的物品运用于音乐活动中所带来的创意性的表达方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杯发出不同的声响,表现出一定的节奏。
3.能与同伴协商、合作。
准备: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欣赏用纸杯作打击乐材料的表演视频,尝试模仿视频中的不同动作让纸杯发出不同的声响。
2.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欣赏的视频资源添加到音乐区ppt节目菜单中,便于幼儿自主欣赏、学习。
3.纸杯4~6个,便于幼儿摆放、敲击纸杯的操作台。
玩法说明:
幼儿在欣赏视频的基础上充分探索让纸杯发出声音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种演奏方式和节奏型后,协商演奏的顺序,合作表演。
指导要点:
1.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让纸杯发出声音的方法。
2.引导幼儿通过协商共同明确演奏的顺序,知道一轮演奏完后要重头开始、循环表演。
小贴士:
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节奏纸杯”,即可获得多个用纸杯进行演奏的视频,教师可选择其中动作易于观察、时长较短的视频给幼儿欣赏,丰富幼儿的经验。
说园教案篇2
学前幼儿音乐教育
期末考试
组长 (讲课):胡杰
组员:董蕊、马芮、高杨、李奕涵、侯洋洋、孙迎新、韩茹、徐珊、张紫蔷、张昕
奥尔夫音乐教案 小班《粉刷匠》
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
应
例如:(老师)× × × ×│×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 贝贝 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2 3 4︱ 5-︱ 54 32︱ 1-‖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唱:12 34︱ 5-︱ 54 32︱ 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
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10分)
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
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
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 (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 ×│×× ××│×-‖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d.音乐节奏快车(20分)
1.声音配合动作节奏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
①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 ×│×× ××│×-‖)
唰唰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请小朋友一起给我的刷子配上更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嚓、沙沙替换)
③老师给粉刷时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老师边手做粉刷地面动作边跟唱歌词(双跪坐,双手随音乐节拍前后刷动)
2.老师介绍乐器节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3.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节奏棒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重复2遍)
e.音乐小舞曲(10分)
利用幼儿平时下课前常用的音乐作为结束。
f.爱的叮咛(4分):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彩色贴纸
g.再见歌(1分):
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
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
六.爱婴提示:
1.音乐语言游戏环节老师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节奏棒敲奏时注意节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伤害幼儿
教学反思
09教育专二班
组长:胡杰 学号:09130711079
优点:1、准备材料丰富,音乐很吸引幼儿。
2、老师教态很好,能够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整堂课的内容很丰富,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缺点:1、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2、备课不是很充分,导致因为紧张而说谜语时不够连贯。
3、与配班老师之前沟通不够,所以开始时音乐没有完全准备好。
建议:本节课更适合亲子班教学。
组员:董蕊学号:09130711080
优点:1、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准备的十分丰富。
2、教学内容很有吸引力,能让幼儿融入到教学中。
3、在提问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内容,启发幼儿的思考,并且还能吸引幼儿对老师的注意力。
4、能够在课前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5、在课上以问好的形式进行幼儿的发声练习。
6、课后以同样形式向老师告别。
7、语言生动,语速也较适当。
不足及建议:1、可以多放松,语句可以更流畅。
2、建议可以多使用几样乐器进行重复练习,让幼儿能感受更多乐器的演奏。
说园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有爱护小动物、爱护小树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小鸟、大树的图片,制作一棵小树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每天放学后,爸爸妈妈接你们回哪里去呀?
2、出示图片:“小鸟”、“大树妈妈”
1)有位动物朋友看到我们小朋友这样开心,想来看看我们,你们看看这是谁呀?
2)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小朋友一起学小鸟飞的动作。
3)原来小鸟也很开心,大树妈妈是它们的家。
3、听一段录音故事,一边出示图片,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里面是谁在哭呀?
2)你知道小鸟为什么哭吗?
3)可是大树妈妈被人家砍了,小鸟没有了家,怎么办呢?谁能来帮帮它吗?
4)我们来听听故事里面是怎么说的?
4、听下半部分录音故事,出示图片
1)故事里面说小鸟笑了,为什么呀?
2)哦!原来故事里面讲的和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所以小鸟开心的笑了。
3)这么多的大树妈妈还会是谁的家呢?
3、游戏“爱护树妈妈”
1)今天我们来玩个与树妈妈有关的游戏,名字叫“爱护树妈妈”。
2)游戏玩法:小朋友手拉手,站在线上,围成一个圆,老师把小树放在中间,因为风好大,小树快被吹倒了,所以请一个小朋友站在圆内用手扶住小树,圈上的小朋友边走边念:“小树,小树,我们都爱护。”这时,扶树的小朋友可以随便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如:“XX,请你来护树,一,二,三!”说完就松开手,被叫的小朋友就要马上去扶小树,两人交换位置。
说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
说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由于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范围扩大,和对周围事物好奇心的不断提高,他们会生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正是由幼儿在游戏中自己生成出来的。我们根据《纲要》精神: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着这一思路,设计了《多变的小手》。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小手进行创意想象。使幼儿体验操作和自主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运用手的造型,想象创作意愿画。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活动准备:
1、黑卡纸、色卡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范画、
2、幼儿活动前做过“小手变变变”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手变出各种造型,激发幼儿想象。
(二)幼儿交流:“小手还可以怎么变?”试一试。说一说。
(三)利用小手变化,创作意愿画
1、讲解制作方法。
2、欣赏作品。
3、指导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四)交流欣赏“变出了什么”
幼儿可自由将作品与同伴,教师共同欣赏,说说“我的小手变出了什么?”
说园教案篇6
重点难点
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并记忆记忆歌词。
初步学会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歌唱,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活动目标
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并记忆记忆歌词,初步学会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歌唱。
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活动过程
1、以猜谜的形式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认真听,猜猜是什么。"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清唱歌曲,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初步感受优美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有关风儿的歌,大家认真听听,歌曲里唱的风儿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再次倾听音乐,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拍肩的动作来感受"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4、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轻声哼唱歌曲,提醒幼儿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
重点引导幼儿学唱结尾处,可通过语言、手势、体态等提示幼儿注意唱准休止符。
5、幼儿会唱之后,请幼儿边唱边表演风吹的动作。
说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重点: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获得感性体验。
教具: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口算卡片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小朋友门坐过公交车吗?汽车每到一站就会有上上下下的人,请看大屏幕:(电脑显示)
车上原来有2人,到站了,先上去了一个人,又上去了4个人,一共有几人?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回答:一共有7人。先算2+1=3,再算3+4=7。列式为:2+1+4。
教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说。
继续演示:这时车上有7人,又到了一站,上来了2人,下去了3人,该怎样列式计算?
列式为:7+2-3=6
还可以怎样列式?(7-3+2=6)
2。试一试
用自己的文具盒模拟汽车,用圆片代替乘客,教师说出各种情况,学生当小司机,模拟一次,列出正确的算式
3。摆一摆
同桌两人一组,用圆片互相摆,一人摆,一人列式,然后交换角色练习。
(三)课堂作业
1。7+2-8 8-8+4 10-4+2
10-8+5 10-7-3 3+5+1
2+7+1 6-3+7 3+5-6
2。 2+2+2+2+2 9-2-2-2-2
(四)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希望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