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书写的时候,老师务必要强调与时俱进,在教学工作前,为了做好准备需要制定一份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秋天的信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秋天的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古诗导入(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游子吟》)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古诗?
生:
师: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版书:10*秋天的怀念)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
三、 解决疑问,感受母爱的伟大
1、师:读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2、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
(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读,从读中感受。其中由powerpoint展示其中两个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饲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题目
这篇课文写的母亲,赞扬的是母爱的伟大,为什么题目不是“我的母亲”而是“秋天的怀念”?
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四、 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吗?可不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说一说。
版书:
10* 秋天的怀念
— 爱 —→
母亲 我
←怀念——
秋天的信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秋天有更好的了解,更直观的认识秋天。
活动目标
1、能跟随教师做出相应动作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大胆的进行表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喜爱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诗歌,并做出相应动作
教学难点:幼儿对于诗歌中长的连贯句子较难完整说出
活动准备
写在黑板上的诗歌,录音带,诗歌中涉及的头饰若干,背景音乐,绘画笔,绘画纸,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教师带幼儿到外面操场上去发现,寻找。秋天有哪些变化?都有哪些事物变化了?哪些没有变化?请幼儿自由讨论,之后教师总结:现在这个季节是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小朋友们,你们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今天我们就快来看看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二、基本环节
1、幼儿欣赏:请幼儿欣赏诗歌
2、师幼互动: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你听到录音里有哪些植物?他们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强化幼儿记忆:再次听录音,帮助幼儿找到答案,巩固幼儿记忆。教师边听录音,边做出相应动作,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了解诗歌。
4、跟随教师朗诵诗歌:请幼儿看黑板(黑板上的诗歌中,有很多字是幼儿不认识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练习快速阅读的能力)朗诵。
5、角色表演:请幼儿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6、分小组朗诵并表演诗歌:
(1)全班幼儿
(2)小组幼儿
(3)个别幼儿
三、结束环节
游戏:排排坐,吃果果
四、延伸环节
幼儿分小组进行绘画,你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以《秋天的颜色》为题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在本次活动中多加入一些师幼互动环节以及游戏就更好了,另外再多加入一些关于秋天的知识,幼儿会更感兴趣。
秋天的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练习对对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1.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请仔细听: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打一字)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啦!
一、导入新课
指导写“秋”字:刚才我们猜出了字谜是秋,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秋”字。
?“秋”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导入环节插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落实了课堂写字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
二、指导看图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画了哪些景物呢?
2.观察图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近到远,从下到上,或者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现在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认读词语:鱼虾肥、瓜果香、秋收忙、田野翻金浪、枫叶红、大雁排成行
(师:★我们先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鱼网里的鱼,读“鱼虾肥”。★接着来看右边,地上堆满了刚采摘回来的瓜果,都有些什么?这些果子好不好吃?读“瓜果香”。★接下来我们看看稍远点的田野里,农民正在干什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不仅要捕鱼虾,要采摘瓜果,还要收割稻子,真忙啊!读“秋收忙”。★你们再看,田野里的稻子是什么颜色的?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多像金色的波浪在翻滚!读“田野翻金浪”。★现在,我们抬头往上看,枫树的叶子变红了。火红的枫叶多美啊!读“枫叶红”★再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它们要飞到哪儿去呢?读“大雁排成行”)
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 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直观性、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其观察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在此环节,让学生充分观察插图,既落实了识字、读词的任务,又能提前化解教学难点,还渗透了看图写话的技巧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三、初读课文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幅图画有关。这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的题目就叫《秋天到》(板书课题)
1.请打天课文,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认读
我们先来读读本课要学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前鼻音,后鼻音)请你们再读一读,注意读准前鼻音和后鼻音。强调多音字“转”。
3.齐读课文
?本课生字绝大多数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有意在渗透韵脚的押韵知识。而生字的识记过程较简单,意在反复朗读课文过程中学习生字。】
四、学习课文
1.读完课文,你知道哪几个月是秋天吗?
过渡:秋天的景色很美丽,每个月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看八月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2.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理解秋天天气凉的特点:用换词法,把“凉”换成“冷”,让学生说说行不行,为什么?
认识“蟋蟀”(图片,叫声)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喜爱之情。(把“把歌唱”三个字读得重一些,就能读出喜爱之情了。)
(3)体会对偶:请仔细观察画线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这里面藏着对子呢!)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秋天到了,天气变凉爽了,还有蟋蟀在唱歌,你们高兴吗?那你觉得在朗读时,怎样才能读出高兴的心情呢?(读出节奏、重音、有感情)那就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吧!)
3.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八月的秋天是凉爽的,那么九月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二小节。九月的秋天有什么特点?(秋收忙)(是呀!九月,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成熟了!九月,也是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节。)
(2)秋天,都有哪些农作物收获了?(鱼虾、瓜果、稻子)指名理解“田野翻金浪”的意思。你知道,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农作物也在秋天成熟了?(出示幻灯图片)
(3)指导朗读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请你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节奏、重音)
(引导:此时此刻,你就是农民的孩子,看到池塘里的鱼虾长得那么肥,果园里的瓜果正飘着清香,你的心情怎样?你正站在田间地头,微风吹过,金色的麦浪淹没了你,你的感受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
4.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十月的秋天又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1)指名读
(2)理解“寒霜降”(出示日历)
(引:同学们,寒霜降其实是秋天的两个节气。这是十月的日历,老师用红色圆圈起来的就是。其实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寒露和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两个节气,表示此时已经是深秋了,也越来越低了。)
(3)十月已经进入深秋了,这时候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都有哪些景物?(枫叶红、菊花黄,大雁)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要去哪儿?(了解南北温差)
(4)指导朗读:你们看,秋天里枫叶是火红的,菊花是金黄的,大雁是黑色的……色彩多么明丽!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和理解是互为因果的。读为理解服务,理解反过来有助于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受知识、阅历的限制,对于朗读的技巧需要教师的点拨。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范读,通过具体的指导(节奏、停顿、重音、感情等),使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五、总结提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找一找课文中藏着哪些对子。
3.试背课文。
4.练习:语文天地p4第3大题(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来不及就不做)
?“练习对对子”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在学习第一小节感受对子的基础上,又在此处提出让学生找应该不难。这样不仅有个梯度,又让学生有个提升。背诵课文也是本课的学习要点。在充分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当堂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背给家长听
2.学背《二十四节气歌》
?此处布置学背二十四节气歌,是在学习第三小节的基础上提出的,既然前面已经提到节气,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不防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也是培养搜集资料能力的一个方法。】
板书设计:
秋天到
八月 凉爽
九月 丰收
十月 美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师生评议。
二、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扩词练习
请学生充分练说。
五、作业:画一画秋天。
本课采用儿歌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全文共有三个小节,分别写出了秋天的凉爽、丰收、美丽。
教学本课,我运用了示范朗读、引导点拨、联系生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特点。
教学第一小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春夏秋冬各有什么气候特点,然后把秋天和冬天、夏天进行比较,总结出秋天不冷不热的特点,学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凉爽”该词的词义。接着通过男女生赛读的形式让生大胆地用朗读表现出凉爽的感觉。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男生们读得真凉快啊!爽!你们是秋的使者吗?(男生们脸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师:女生们是不是有些过于害羞了,读起来有点像夏末,还带着些闷热呢,再读一次吧,赶快把秋姑娘叫出来!(女生们会心一笑,抖擞精神再读一遍)
教学第二小节,通过让引导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秋天成熟的水果和庄稼,点拨学生想象自己是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获果实,说说自己心情会如何(激动、高兴、喜悦、骄傲……),师生共同小结,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第三小节,我运用想象感受、颜色比较、动作呈现三种形式,抓住“寒霜”、“红”、“黄”、“翻金浪”四个关键字眼理解秋天的美丽。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我还是挺满意的,相信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吧!
秋天的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出示范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秋天的树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在这片树林里长得最高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均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反思:利用情景,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孩子在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中,获取树的有关经验。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2、示范与思考
(1)请树宝宝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a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b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c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d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反思:美术活动中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先让幼儿掌握树的基本形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他们熟悉的部分组成的物体)
3、创作要求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变化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5、引导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
(反思: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主观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借签的地方。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很重要。教师要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引导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他人的创造性、技能性,是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秋天的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特点,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多种色彩交融所带来的丰富的色彩变化。
2.尝试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树叶色彩的丰富变化,并能根据画纸背景的特点合理布置画面。
3.能和同伴共享操作材料和空间,体验共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秋天的树林照片和绘画作品
2.材料: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有背景的画纸
3.经验: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赏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
(1)欣赏秋天树叶的图片,感受树叶的色彩变化
指导语: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的大树有什么变化?
仔细看看,叶子除了有些变黄了、变枯了的,还有什么颜色的?(树叶有的是柠檬黄、有的是深黄,还有的树叶变红,深深浅浅,非常漂亮)
(2)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
指导语:秋天的树叶有那么多种颜色,秋天的树林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深深浅浅的黄色、红色融合在一起,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些树林生长在哪里?看上去这么样?
小结:秋天来了,树的叶子变黄了、变红了,深深浅浅的,非常好看;走进秋天的树林,到处都是金黄、橘黄、橙红色,给人非常温暖的感觉。
2.欣赏绘画作品,扩展审美经验
(1)感受作品中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
指导语:画家笔下秋天的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树叶的色彩有哪些变化?
树林中的树木是怎样排列构图的?
(2)讨论画法和构图
指导语:树干和树叶是怎么画出来的?用的方法一样吗?
这片秋天的树林,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结:画树林时,可以看好位置先画出几棵树的树干和树枝,然后再画树叶。点彩树叶时点上一种颜色后可以再换另一种颜色,就能让树叶变得层层叠叠,非常茂密。
3.幼儿绘画,表现秋天树林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
(1)创作讨论
指导语:今天我们画秋天的树林,看看画纸是什么样的,树林可以画在哪里?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尝试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秋天树林丰富的色彩变化
引导幼儿和同伴合作,共同构思和表现,细致地使用绘画材料。
4.欣赏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
指导语:秋天的树林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秋天的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