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出色的教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儿歌《我》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
1、手指的名称不同。
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
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一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
3、结束一 导入部分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 展开部分: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三、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四、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结束
部分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四、活动延伸:学习儿歌"好朋友"。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2
教案目标:
1、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法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3、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案准备:
1、金黄色的大披风一件;筐子一个。
2、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
3、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
教案过程:
一、了解儿歌中的角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身穿大披风,披风下藏着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扮成要生宝宝的秋妈,提问:我是秋妈妈,我的肚子里有什么?幼儿猜测。
二、教师边表演边朗诵儿歌,初步欣赏、感受儿歌内容。
念到"秋妈妈肚皮大"时,双手做表示大的动作,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
念到"生下许多果娃娃"时,做表示许多的形体动作。
念到"苹果、梨子和香蕉"时,从披风下拿出苹果、梨子、香蕉放在筐子里。
念到"还有石榴和葡萄"时,从披风下拿出石榴、葡萄放在筐子里。
念到"哎呀呀,哎呀呀装呀装不下"时,将从披风下拿出的水果放在筐子旁边,表示水果满的放不下。
三、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秋妈妈肚皮大,她要干什么?(纠正发音:生)秋妈妈生下了哪些果娃娃?这么多果娃娃能装得下吗?(纠正发音:装)四、教师幼儿边玩游戏边学习朗诵儿歌。
教师分配角色,扮演"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的幼儿带头饰藏在老师的披风下面;扮演"筐子"的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
教师带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做游戏。
四、幼儿交换角色表演。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3
活动设计思路
民族的才是永远的。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然而近年来,国外的各种动画片充斥着我国的文化市场,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张口说的都是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的,举手投足的都是奥特曼、蝙蝠侠嘿嘿哈哈的动作。这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就不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文化?我觉得我们老师可以抓住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
一天午后,用完午餐的孩子们照例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这几天播放的是李誉卿小朋友带来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我发现孩子们在看过这个片子后,都特别喜欢狄青,一边模仿他的武打动作一边还说我是狄青、我是黄飞鸿、大鹏展翅、降龙十八掌等等,随后的几天里,大家纷纷从家中带来了动画片《花木兰》、《宝莲灯》等中国的片。这次,孩子们对中国的武功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我结合这次孩子们对中国功夫的兴趣以及我园的早期阅读特色教育,节选了《中国功夫》的歌词,设计了这节阅读活动《中国功夫》,并在前期进行了相应的收集材料、环境创设、知识积累的准备。
附:
中国功夫
卧似一张弓,
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
棍扫一大片,
枪批一条线,
身轻好似云中雁,
我们豪气冲云天。
教案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3、在已有基础上,尝试配合音乐的节奏来念。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自我服务为一体的健康生活,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了解叠毛巾的方法。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自己叠毛巾。
活动准备:
毛巾、奖状、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导入活动。
1、观看ppt导入:
p1桌子上有一堆凌乱的毛巾,我们应该怎么办呀?(整理)
p2看看是哪些小朋友来帮忙整理了?
p3先将毛巾边对边对折,
p4再将毛巾角对角对折。
p5四块小方块叠在一起像什么?
p6叠好之后请举手!
2、教师边念儿歌“小毛巾,铺铺平,边对边,角对角,一块块,往上叠,看谁叠得快又好!”边示范叠一次。
3、介绍“叠毛巾”规则:比赛分6组进行,每组幼儿4块毛巾,每块毛巾要求对折两次,叠成一个小方块,然后4个小方块角对角叠整齐,叠好之后先举手,等裁判检查合格通过,取前两名获奖。
4、分组进行比赛
5、为获奖幼儿颁发奖状
6、活动结束,整理活动室,带幼儿回教室。
7、学习儿歌《叠叠乐》。
附儿歌:《叠叠乐》
小毛巾,
铺铺平,
边对边,
角对角,
一块块,
往上叠,
看谁叠得快又好!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小班活动 漱口。
2、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shu的音)
⑶教师边动作过示范朗读儿歌,幼儿教案《小班活动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二)、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花杯,学习词:拿)
b、“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三)集体学念儿歌:
1、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2、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动作边念儿歌1-2遍。
(四)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6
设计思路:
1、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结合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长大了,学着做》,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2、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而我在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这节教学活动中,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采用了“大苹果”的胸饰,形象、生动的“大苹果”让幼儿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苹果,更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表演。而背景图片(各种好吃的东西),是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实物苹果更满足了幼儿喜欢吃苹果的心理特点。
4、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活动准备:
食物卡片若干、篮子、盘子、大苹果胸饰1个、实物(苹果)若干个、图片(小朋友、小苹果)各一个、小口袋一个。
重难点:
1、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小口袋(内装有大苹果一个),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内是什么?
初步理解
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
2、(出示图片小朋友)“小朋友们都爱我,瞧,军军也喜欢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别碰我。”大苹果为什么会这样?大苹果会对军军怎么说?
3、老师带军军洗洗手。
欣赏和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1)老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看,我是谁?”
(2)大苹果唱歌。
2、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大苹果的歌。
(2)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子,表演儿歌。
尝试仿编儿歌
1、(出示伤心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4、你除了喜欢大苹果、小苹果,还喜欢哪些好吃的东西?
5、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1)今天,“大苹果”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呢,你们看:(出示背景图片)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快上来选一个吧。”
(2)请幼儿自己为手里拿的好吃的东西编儿歌。
6、个别幼儿仿编儿歌。
7、请幼儿把编好的儿歌说给客人们听。
知识迁移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幼儿园儿歌《我》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建筑物和景物的特征,尝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2、注意表现画面的背景,初步学习有层次地表现画面。
3、发现幼儿园的美,喜爱幼儿园。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重难点观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建筑物和景物的特征,尝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1、幼儿园不同场景的照片。
2、画纸、蜡笔等。
3、幼儿用书:《我爱幼儿园》。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幼儿园不同场景的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能看出这是那里吗?谁愿意来介绍我们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有哪些漂亮的建筑?是什么样的?我们幼儿园最有特点的建筑是什么?
2、教师与幼儿讨论绘画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你想画幼儿园的什么地方?怎样让画面表现得更丰富?先画什么?然后画什么?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1)、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上进行创作。
教师:画的时候要注意有主有次,画面的背景和主要建筑物要由前后层次。
2)、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你觉得那幅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最丰富,层次最分明?是怎么表现的?用了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