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之后是可以让自己教学上的重点有突出的,制定教案是我们教学工作中比较复杂的一项任务,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三化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②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
原因:①溶解度:na2co3 > nahco3
②溶质的质量:2nahco3>na2co3 (168>106)
na2co3+co2+h2o=2nahco3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减少
高三化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高三化学教案篇3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内容与解析】
(一) 内容: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铁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铁的性质和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其关键是。理解它关键要了解铁元素有+2、+3和0三个价态,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的化合物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同样,位于最高价态的fe3+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所以,根据铁元素的这三个价态,可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学生已经学过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对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对金属化合物知识的完善。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和fe3+的检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
目标解析: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就是要了解铁的这三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就是要掌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制取,反应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难溶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氢氧化亚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就是要能根据fe2+、fe3+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转化这知识点上可能会有点乱。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暴风影音播放“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取”“fe2+、fe3+的相互转化”“fe2+、fe3+的检验”的实验视频,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目前尚未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教师演示又不利于全体同学观察。为弥补此缺陷,使用暴风影音等媒体播放器播放这些实验的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问题1:从元素周期表认识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特点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fe的原子序数是2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铁为变价金属,通常显+2和+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纯铁的抗腐蚀性强,有较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铁和氯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
②铁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把细铁丝在火柴杆上盘成螺旋状,点燃火柴,然后迅速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③铁和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2fe+3br2===2febr3
fe+s=====△fes(黑色固体) fe+i2=====△fei2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或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起反应,放出气体。用试管收集气体,将气体靠近火焰点火,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3fe+4h2o(g)=====高温fe3o4+4h2。
(3)铁与酸反应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2so4、hcl等)反应生成fe2+,放出h2。
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②铁与氧化性酸(如稀hno3)反应时,不放出h2。
a.hno3(稀)过量时生成fe3+
fe+4hno3(稀)===fe(no3)3+no↑+2h2o。
b.铁粉过量时生成fe2+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4)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铁能与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这种金属。
fe+cuso4===cu+feso4。
②铁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
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问题2:铁元素有哪些常见的化合价?由此可以你可以推出铁的氧化物有几种?
设计意图: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认识铁的氧化物。
师生活动:
(1) 铁的氧化物有几种?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2) 铁的氧化物的俗名、用途?
(3) 铁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分别写出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俗名铁红) 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
铁的价态 +2 +3 +2、+3
颜色和状态 黑色固体 红棕色固体 黑色晶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与还原剂的反应(如h2、co、al) h2+feo=====△fe+h2o
3co+fe2o3=====△2fe+3co2 8al+3fe3o4=====△4al2o3+9fe
与酸(h+)的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fe2++4h2o
问题3:铁的氢氧化物有fe(oh)3 、fe(oh)2两种,而且都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应如何制取fe(oh)3 、fe(oh)2?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师生活动:
(1) 铁盐、亚铁盐的颜色?
(2) 制备fe(oh)3 、fe(oh)2选用什么试剂?
(3) 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制取fe(oh)3 、fe(oh)2的化学方程式。
(4) 制备fe(oh)2的实验中,生成物的颜色怎样改变?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5) 实验室制备fe(oh)2时,怎样避免被氧气氧化?
fe(oh)3 、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生活动:
(1) 氢氧化铁是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它应具有什么性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来源:ks5u.com] fe(oh)3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红棕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fe(oh)2+2h+===fe2++2h2o
4fe(oh)2+2h2o+o2===4fe(oh)3 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
fe2++2oh-===fe(oh)2↓ fe3++3oh-===fe(oh)3↓
问题4:这么检验某种fe2+溶液变质了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师生活动:
(1) 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kscn溶液,会有怎样的现象?
(2) 实验室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cl3和fecl2溶液?
比较 fe2+ fe3+
颜色 浅绿色 棕黄色
主要化学性质 还原性:fe2+――→氧化剂fe3+
与碱反应:fe2++2oh-===fe(oh)2↓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氧化性:fe3 fe2+
与碱反应:fe3++3oh-===fe(oh)3↓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检验方法 (1)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加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遇含scn-的溶液显红色,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
保存方法 加fe防止氧化,密封 无特殊要求
溶液配制 加酸防变浑浊,加fe防止氧化 加酸防止变浑浊
转化关系
问题5:为什么实验室在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通常还要往溶液中加入铁钉或铁粉?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fe2+、fe3+的相互转化。
师生活动:
(1) 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加入铁钉或铁粉有何作用?
(2) 如何除去fe3+溶液中的fe2+?
?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2.下列物质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①fes ②cus ③fecl2 ④al2s3 ⑤fe3o4 ⑥fe2o3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中能与fe3+反应,且反应中fe3+作氧化剂的是( )
①scn- ②fe ③fe2+ ④cu ⑤i- ⑥oh-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全部
4.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7 b.7:1 c.7:8 d.8:7
5、(2010江苏省苏州市模拟)一定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fe(no3)2、no和h2o,下列四种情况不能得出溶液中fe3+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是(不考虑水解)( )
a.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已知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d.已知溶液中的fe3+与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课堂小结】
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fe3++3oh-=fe (oh)3↓红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 (oh)3
2、fe3+的检验
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
3、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高三化学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我们本着省奔中的教学思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把握要求、精讲多练、提高效率,搞好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和基础,根据本届高三高考模式,我们必须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来充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水平。并且密切关注今年的高考动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抓好双基,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的要求。
二、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等基础都不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化学,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失提高讲和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项与整体复习的一大挑战。
三、复习任务
使班级95%以上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完成第一轮复习。
四、基本策略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主要根据近几年来江苏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3、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4、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5、注重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6、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
7、关注目标生的成长。课堂关注是否听讲,经常提问,课后注重面批,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多鼓励。
总之,在这剩下的近二百多天的时间里,我们高三化学教研组的2位老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争取在20__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
附: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20__—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内容负责人
第1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散系
氧化还原反应
评估测试一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变化,有关分散系的知识,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的问题,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配平及计算。陈伟
第2周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
评估测试二李伟成
第3周物质的量浓度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评估测试三陈伟、李伟成
第4周氯及其化合物
卤族元素
评估测试四非金属元素:掌握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的性质和用途陈伟
第5周硫及其化合物
硫酸工业与环境保护
硅及其化合物
评估测试五李伟成
第6周氮及其化合物硝酸
评估测试六陈伟
第7周钠及其化合物
镁、铝及其化合物
评估测试七金属元素:掌握碱金属族、镁铝铁铜的有关结构和性质,用途。李伟成、陈伟
第8周铁、铜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冶炼
评估测试八李伟成
第9周甲烷与烷烃
烯烃、炔烃
评估测试九有机化学: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烃的衍生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它们对环境和健康产生的影响。陈伟
第10周苯与苯的同系物
石油与煤
评估测试十李伟成
第11周烃的衍生物
评估测试十一陈伟
第12周李伟成
第13周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及研究方法
糖类、蛋白质、油脂
评估测试十二陈伟
第14周有机合成
评估测试十二李伟成
第15周有机推断
评估测试十三陈伟
第16周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
评估测试十四李伟成
第17周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浓度计算陈伟
第18周化学与sts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李伟成
第19周期末复习陈伟
第20周期末考试
高三化学教案篇5
第一周
烃和烃的衍生物6
1、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2、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为例,使学生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原理加以应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世纪金榜》部分习题
第二周
油脂、蛋白质和化学实验6
1、使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3、使学生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糖类、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世纪金榜》部分习题
第三周
(二轮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之??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化学用语6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2、使学生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使学生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和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和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
第四周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之二
------化学平衡理论6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六
第五周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之三
-------电解质溶液和分散系61、使学生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溶液的ph的概念,电解质的强弱概念。
2、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原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
3、使学生了解胶体等分散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1、盐类水解原理
2、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
?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七
第六周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6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使学生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九、十
第七周
20__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及评讲6
第八周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之一------有机物的性质及结构6
1、使学生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各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使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各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十??
第九周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之二------有机推断及合成6
1、使学生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掌握各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
2、使学生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3、使学生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1、 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2、 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十二
(或章节单元)教学时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配合活动备注
第十周
化学实验之??
------实验制备和检验6
1、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使学生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仪器、试剂、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使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十五
第十一周
化学实验之二
------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6
1、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1、化学实验的记录
2、设计基本实验方案。《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二十五
第十二周
化学计算6
1、使学生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浓度的计算。
4、使学生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5、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燃烧热的计算。1、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3、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突破》配套练习专题十六
(或章节单元)教学时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配合活动备注
第十三周
20__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及评讲6
第十四周
化学、技术和社会6
1、使学生了解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2、使学生了解臭氧层的破坏的原因。
3、了解新型材料、超导的运用和纳米科技。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危害和防治历年高考相关题型
第十五周
高考各题型解题方法归纳和总结及解题规范学习61、通过方法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各种题型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通过规范教育,使学生在解题上更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更准确。化学用语和计算题的解题规范历年高考相关题型
第十六周
模拟试题练习和自由复习及答疑6
第十七周
自由复习和高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