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需要大家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很好的结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写出一份优质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通过辩论,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了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差异,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
城市图片与乡村图片各一;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要请我们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呢!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
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两张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三)分段讲述故事,在辩论的形式中理解故事内容
1、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一天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住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2、讲述故事第一段,幼儿讨论
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得住得都不习惯)
3、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再次进行辩论
(1)乡村老鼠喜欢哪里的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住得舒服,但太不安全了)
引导:乡下老鼠为什么紧紧拽着城里老鼠的胳膊?它怕什么?
4、讨论: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四)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
你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乡村的生活?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为“城市队”,喜欢乡村的小朋友为“乡村队”)
师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这就要看我们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了,你们说对吗?
(五)结束
我们都住在xx这个地方,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但是到底这里有什么好的地方吸引我们呢?
逛逛我们的乡村,找找我们乡村美丽的地方吧!
附:
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过腻了现在的生活,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
城市老鼠来到乡村,立即被眼前的美景看呆了:太阳公公正对着它咪咪笑!小鸟对着它喳喳叫,好象在说:“欢迎,欢迎!”果园里长着大大的果子;草地上开着美丽的鲜花;稻田里长着绿油油的麦苗。一阵风吹来,新鲜的空气让城市老鼠觉得全身都舒畅:“啊!真舒服呀!”来到乡下老鼠的家,乡下老鼠非常高兴。它搬出了稻谷、玉米、土豆......好多好吃的,对城市老鼠说:“兄弟快请坐,放开肚皮吃吧,这里有的是食粮。”城市老鼠捧起玉米啃了啃,皱者眉头说:“兄弟,太硬了!我都吃不习惯呀!还是让我带你到城市里去走走看看吧!”
乡村老鼠跟着城市老鼠来到了城里。呀!城市真漂亮: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城市真热闹啊:来来往往的汽车和人们、滴滴答答的喇叭声和人们嘻嘻哈哈的吵闹声。乡下老鼠心想:真厉害呀!它们竟然能建起这么高、这么多、这么漂亮的高楼大厦,真了不起!乡下老鼠正准备大摇大摆地往马路上走,城市老鼠一把抓住它说:“小心,有车!”这时,车子“唿”地一声从它们眼前开过。乡下老鼠吓得直发抖,紧紧地拽住城市老鼠的胳膊。城市老鼠拍拍它的肩膀说:“别怕,别怕,跟我走!”不一会儿,它们来到城市老鼠的家。乡下老鼠看得眼睛都发直了:“哇!好气派呀,还铺着地毯呢!”城市老鼠说:“走,咱们到餐厅里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走进餐厅,只件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谗得乡下老鼠直流口水。它正要咬一口红苹果,突然主人走了进来。城市老鼠一下子躲进洞里,对着吓呆了的乡下老鼠直叫:“快,快,快躲起来!”乡下老鼠急得团团转,连滚带爬地躲进了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记了饥饿,它用发抖的声音说:“我还是回去吧,我不吃了。乡下平静的生活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去过的快乐!”说完,乡下老鼠便离开城市回乡下去了。
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篇2
活动名称:动物城里的百货商店
活动目标:
1、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噪音对我们的危害;
2、 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制造噪音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关于故事的ppt一个,故事一则,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
t:动物城里开了几家百货商店,我们一起去逛逛(到熊、狐狸站在百货店门口那段暂停)提问:
1、你看见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字卡)
2、熊和狐狸的百货商店顾客太少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吸引顾客呢?(可以说些什么广告词呢?)
二、欣赏讨论
t:我们来看看熊和狐狸是怎么做的?(到熊、狐狸互相装喇叭那段暂停,无语言)提问:
1、它们是怎么做的?(熊一开始装了几个音响?狐狸呢?熊见了又怎么做?),猜猜他们可能会说什么话?
2、它们这样做你们感觉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很吵?)
t:他们这样做到底能不能吸引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小动物们都逃走了,无语言)提问:
3、怎么了?
t:后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大家仔细的看(到彩色路的那段暂停,有语言)提问:
4、你们猜猜这条路通向哪里?
t: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到兔子介绍完兔子开的商店后暂停,有语言)提问:
5、怎么回事啊?你们愿意去谁的商店购物?为什么?
6、完整欣赏:我们再仔细的听听这个故事吧
三、活动延伸:
1、t: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出对噪音的讨论。
2、t:你们在生活中有听到过噪音吗?
请幼儿先说说自己对噪音的认识,然后播放噪音的录音,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3、总结:噪音对我们是有危害的,它会使我们的耳朵和身体都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们也不能制造噪音,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的。
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名字是熟悉的,通过朝夕相处也能叫出班级中其他孩子的名字。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记录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每个人名字的不同,这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近阶段我们正在实施主题活动《我们的名字》,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已经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了解了自己名字的汉字结构,通过比较认识了自己名字和别人的不同。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还注意到了关于名字的其它知识,有的孩子在探索中发现名字的意义也是各不相同,这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但对于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幼儿了解得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讲述名字的故事的机会,设计了《名字的故事》的大班语言活动方案。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谈谈孩子名字的含义和故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大胆的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激发了孩子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地交流关于姓名的由来,讲出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3、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多民族,各民族人民的名字各不相同,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名字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有幼儿名字的一张海报
3、大黑板一块
4、把画有其它民族人物,并在人物图片下写有对应的有民族特色的名字的海报张贴于阅读区
5、《百家姓》的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寻找名字的秘密
1、出示写有幼儿名字的海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幼儿到海报上找出自己的名字。(学习用“这是我的名字,我叫***”的句子响亮、神气地表达)
3、小组讨论:我们的名字都一样吗?
4、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名字有两个字,有的名字有三个字,还有一小部分的名字是由4个字组成的。有的名字中有个别字是一样的。
二、寻找姓的秘密
1、认识了解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知道这就是姓。
2、引导幼儿了解姓的由来。
3、讨论,自己的姓可以改掉吗?请幼儿尝试说出自己的理由。
4、小结:我们的姓氏由来于我们的父母,有的孩子是跟爸爸姓,有的孩子跟妈妈姓。
5、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姓氏。(幼儿举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以擂台赛的方式进行讲述,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6、教师总结:我们中国的地方可大啦!一共有十几亿的人口,所以有好多的姓,那么多的姓我们就叫他百家姓。(出示《百家姓》的图书),鼓励小朋友和父母一起了解百家姓。
三、说说我的名字的故事
1、教师提问:你们的姓是跟爸爸妈妈的,不是随便起的,那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小秘密吗?
2、幼儿两两结伴交流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4、小结: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是随随便便给我们取名的,都是有一定意义,表达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和对我们美好的祝愿。
四、活动延伸
(一)、1、幼儿交流自己的其他名字,如:乳名、昵称……
2、为朋友取一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字。
(二)、阅读区活动。了解其它民族人民的名字,通过交流讨论认识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风土人情各具特色。
活动反思:
1、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学前期的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我们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以此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语言学习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从多个方面认识了解了自己的名字,从父母付与我们的名字的含义中,知道了家长对我们的期盼和良好祝愿,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
3、幼儿认识了解百家姓,是对幼儿进行中华古文化的熏陶,激发幼儿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4、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幼儿,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给予了幼儿更多的与同伴交流讨论的机会,有效地实现了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敢说,想说,乐意说,有机会说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篇4
设计意图
谁都有自己的童年,谁都有自己的梦,而童年的梦总是和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总能给听过、看过它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起点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的极度贪婪,老渔夫的善良懦弱,以及小金鱼的知恩图报,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贪得无厌不会有好结果。相信幼儿能从这则故事中认识到,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是不能长久的,美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2、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2、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如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
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5、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
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
(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活动反思
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改进建议
1、教师的有效提问。提问应简洁、明了,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提问应该落在对幼儿的关注、了解上,在活动前要多准备、多思考。
2、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较高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都是演绎作品的关键。《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活动有一个较完善的设计,有画面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绎的效果也会更好,幼儿也会更投入。
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捕捉细节,大胆推测和表达故事内容。
2.懂得家中事情要共同分担。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演示文稿),绘本图片,黑板,小铃。
2.人手一本《朱家故事》绘本,用长尾夹夹住绘本的后半部分。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探究朱家故事兴趣
1.回顾拍全家福的经验。
师: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心情怎么样,表情是怎样的?
2.发现朱家全家福的与众不同。
师:照片上分别是朱先生、朱太太和两个孩子。你觉得这张全家福怎么样?(出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
小结:朱家所有重量都压在朱太太一人身上,朱太太心情一点也不好。一起看《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二、朱太太不快乐的原因
1.幼儿阅读前半部,寻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朱家父子在做什么,朱太太又在做什么。)
2.分类梳理朱家父子和朱太太所做的事情。
师:朱太太为什么心情不好?这一家人都在做什么呢?从第几页发现的?
小结:全家人的事情都由朱太太一人做,朱家父子从不分担,难怪朱太太闷闷不乐。
三、感受朱太太离开家后朱家的变化
1.朱太太离开的原因。
师:有一天,朱先生和孩子像平时一样打开家门,可是没有人迎接他们,家里静悄悄的。壁炉上留着一封信,写着“你们是猪”……
师:朱太太为什么说朱家父子是猪?
小结:朱太太觉得朱家父子三人太懒惰了,跟猪一样,所以离家。
2.没有朱太太的朱家生活。
师:朱太太离开家后有人做家务吗?有什么变化?打开长尾夹阅后半部,找找朱太太离开后朱家的变化。
(幼儿自由阅读图书第15页。)
3.感受朱家的变化。
师:朱家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物有变化吗?环境呢?为什么画家要把这些全都画成猪的样子?
小结:朱太太离开家后,家里又脏又乱,就跟“猪”的家一样。
4.体会“共同承担”的意义。
师:他们最希望谁回来?为留住朱太太,父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完整欣赏,懂得共同承担的道理
1.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边看ppt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师:父子三人共同承担家务,表情怎么?朱太太现在心情怎样?
小结:全家人共同承担,才能幸福快乐!你喜欢现在的朱家吗?
2.联系生活实际,表达“我也会分担”。
师:你们家里的家务都是谁做?你会帮爸爸妈妈分担哪些事情?
小结:全家人一起分担家务是幸福快乐的。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读图是从画面关注本质,所以提问更要精准、巧妙,且直指目标。
1.有理有据地推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关注图片,并停下来分析,理解画面信息所反映的各种关系。幼儿能根据画面背景推测角色的关系,能根据角色动作、神态推测角色的心理,能随着画面推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幼儿的推测变得有理有据了。
2.自信大胆地表达。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教师的提问要精巧,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都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回应的内容或概括、提升、总结,或质疑。这对幼儿是肯定和鼓励,使幼儿的表达更自信大胆了。
3.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了绘本的内容,因为只有幼儿自己观察图片、理解图片,才能真正领会图片的意义,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
绘本中处处充满着机智以及视觉上的幽默,他们完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细细体会,并能充分享受到类似于侦探游戏的乐趣,挖掘出许许多多隐藏在画面中,不合理却饶有兴味的细节。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视觉笑话上,教师的用心是要藉此引发孩子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家务事要共同分担,愿意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狼来了故事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幼儿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条理、完整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三张有益于纺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节目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如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1:“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我帮奶奶剥花生,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2:“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纪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能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能帮助我们记往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评析
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活跃、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的示范模仿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发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活动中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小伙伴的示范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经验、情感、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