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7篇

时间:2022-12-26 作者:Monody 备课教案

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大家肯定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认真写适合自己的教案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参考7篇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1

?望海潮》

?教学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体会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审美欣赏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上片】写杭州城的风光优美与经济繁华。

?下片】写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祥和欢乐的生活画面(形胜、繁华)

?词的背景与风格简介】

四、诵读欣赏

?诵读要求】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

?诵读指导】节奏鲜明,抑扬顿挫,适度夸张,情感丰富,韵味十足,余味无穷。

?上片】首句读出惊喜感叹之气。杭州风景词句,要读得婉转清丽,读出惊艳赞叹之情;钱塘江观潮词句,要字字铿锵,读出大潮雷霆万钧之势和观赏者的惊叹之情。“竞豪奢”语气要上扬而有余味。

?下片】读西湖美景的句子,节奏要深情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要读出对朋友诚挚的褒扬与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感受意境、欣赏简析)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氛围、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六、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从_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极度繁华。

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时、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与细致刻画。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文本与资料】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三吴: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都会:大都市。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怒涛:汹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指钱塘江。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盈:充满,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外湖、里湖,故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三秋:农历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泛指乐器。泛夜:指在夜间飞扬。嬉嬉:欢乐快活。莲娃:采莲姑娘。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随从众多。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烟霞:山水美景。图:描绘。凤池: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泛指朝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2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恐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传染严寒等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恐龙的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

2、老师找关于恐龙的光碟或录像片。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 一 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外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2、播放恐龙的录像片。

3、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现在,这些庞大的动物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消失了、灭绝了、灭亡了)随机板书课题。

4、大家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分段落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插图、与伙伴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

4、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并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老师巡视,鼓励)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可隐藏在某种图画中),让学生认读(认读完后出现完整的图画)。

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巩固识字

用游戏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如用拼音和字找朋友、生字和熟字找朋友连成词语、猜字)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1、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第2~4自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方法:

a.读一读,朗读相应的段落。

b.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c.画一画,画出重点词句。

d.议一议,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补充有关自然科学知识。

e.填一填,合作填写表格。

说法 起因 变化 结果

2、各组小汇报学习成果,随机引导理解重点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自己研究的一种说法概括出一种名称。(老师可做示范,如寒冷说,其余让学生动脑)

4、将表格的内容打乱,让学生连线后进行说话练习。题型如下:

寒冷说 行星撞击地球 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撞击说 哺乳动物越来越多 恐龙染病

偷吃说 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传染说 全球气温下降 恐龙耐不住严寒

降温说 突然流行传染病 偷吃恐龙蛋

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1、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一些说法提出怀疑)

2、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

3、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请帮科学家想想恐龙的灭绝还会有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寒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不宜长,撇捺要舒展,三个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词语积累

1、读读抄抄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说说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把它们积累在词语本上。(如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书籍)

拓展活动

根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编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5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4课(师指课题)。

生:(齐读)我是什么。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究竟“我”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带着自身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

师:“我”是什么?有谁知道?

生l:我知道“我”是天空。

生2:我知道“我”是彩虹。

生3:我知道“我”是水。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下面我们再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多读几遍。(利用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等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

师:这些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记生字写生字。

(点评:让学生圈划生字,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多种形式读识字,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阅读的障碍。)

三、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想读第一段?

指名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想:我会变成什么?

生:我会变成汽和云。(师板书)

师:谁能找出写变成汽的句子?

生:我找出“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这一句。

师:还有哪些句子是描写变成云的?

生l:还有“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颗粒,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这一句。

生2:还有“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黄昏我又经常把红纱披在身上。”

师:说得真好,掌声褒扬。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色彩的云,配上“有时候……披在身上”)

师:你们看,这些云美吗?你想读吗?(想)那就自由读读吧!学生自由练读。指名一人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l:我读懂了穿白衣服的云叫白云,穿黑衣服的云叫乌云,穿红纱的云叫红霞。

生2:我读懂了云有不同的色彩,多美呀!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遍。

全班齐读。

师:谁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一句话。

学生踊跃发言。

师:水变成汽,汽变成云,云又变成什么呢?请同学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生l:我知道云会变成雨。

生2:我知道云会变成雪。

生3:我知道云会变成冰雹。

(师板书,并投影第一句话。)

师:变成雨的这一句谁来读?

生:我想试试。(大声地读,读完,其他小朋友举手)

师: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生1:他的声音很洪亮,不过有些地方没有停顿。

生2:他的声音很响亮,可是没有读出感情。

师:谁愿意再试试?

生3:我来试试。(大声、有感情读好)

师:听到掌声了吗?老师也想提意见,行吗?

生:行。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很好,特别“飘浮、落”很形象,大家能不能像他那样练习读好第2、3句?

生:有!(充溢信心)

师:那开始吧!

(同学们练习读给同桌听)

师:谁想读第2、第3句。

生1、生2分别读第2、第3句。

师:谁想挑战他们?

(同学们积极举手)

师:你们真是勇敢的小朋友!

(指名1人读全段)

师:你们这么爱读书,老师也想读了,行不行?

生:行。

(师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也想读吗?老师相信你们通过练习,一定会超越老师的,对不对?

生:对!

师:水会变成雨、冰雹、雪,那么落下的雨、冰雹、雪又跑到哪里去了呢?自由读第三段。

(一名学生大声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池子里的水静静的,好像人在睡觉一样,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生:我认为应该轻轻地读。

师:你能试一试吗?(生试读)

师:我们明白睡觉这个词怎样读了,那么其它的4个词,你又知道哪个应该怎样读?

生l:我觉得散步是自由自在的,应该比睡觉高声一点。

生2:我觉得奔跑是快快的跑,应该更大声。

生3:我认为唱歌、跳舞是很高兴的,应该读出高兴一点。

生4:我认为朗读的声音应该逐渐升高。

师:听你们一说,老师也想读了。

(师在音乐声中朗读第三段,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l:我好像看到了水在池子里睡觉。

生2:我好像听到了水在唱歌。

师:你想读了吗?开始吧!

(学生自由练习读)

师:谁想试试?

生1:我来试试。(朗读)

生2:我也试试。(有感情朗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看着图,一起像他那样读好。

(点评:以读代讲,没有烦琐的提问,让学生充沛地读,读中思,读中悟。尤其是抓住重点的词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朗读的指导和朗读的评价融为一体,使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师:你们想知道水的脾气吗?那就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吧。

(学生响亮、自由朗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有谁想说。

生l:我读懂水有时候做好事,有时候做坏事。

生2:我读懂了水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师:那水在什么时候温和,什么时候暴躁?

生3:我读懂了水温和时做好事,暴躁时会做坏事。

师:同学们读懂的真多,看来同学们真会读书。那谁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水会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师:你提的问题真好,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推荐推荐。(学生在小组内发言,互相推荐。)

师:谁想说?

生1:我知道水能给人们饮用。

生2:我知道水可以洗衣服,可以洗菜。

生3:我知道水能灌溉农田。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那水还会做什么坏事?

生4:我知道水会淹死人。

生5:我知道水可以冲毁房屋。

师:既然水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你能想出什么方法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

生6:我们可以筑堤坝。

生7:我们还可以利用水来发电。

师:对,水是珍贵的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点评:让学生推荐读懂的和提出不懂的,充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

四、总结课文,推荐收获。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水会变。

生2:我知道了水可以变成雨。

生3:我知道了水可以做许多的好事。

生4:我知道我们要用水来发电,为人民做好事。

(点评:课结束,让学生推荐学文的收获,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时改进教法。)

五、作业安排。

搜集有关水的资料,多看《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

(点评:课后让学生搜集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倾听的意识。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并举,使学生读准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一)学习第一、二行。1.随文溯源学习“危”

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

或高崖,站在高处而恐惧。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学习第三、四行。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来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出示三、四行,学习“惊、恐”,读准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诗歌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里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高声语”“天上人”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问答读。

师:看这寺庙里的高楼,多高啊!生:危楼高百尺。师: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师:安静的夜晚,繁星满天,站在这样的高楼上,诗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声语。

师:为什么?生:恐惊天上人。

2.师生承接读。

师:危楼——生:高百尺,师:手可——生:摘星辰。

师:不敢——生:高声语,师:恐惊——生:天上人。

3.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4.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学生评价,师相机点评。

5.看课文插图背诵。

6.播放古筝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师生这样合作读虽简单,但一直在变换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保持了诗的整体性,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本身蕴含的音韵之美。】

四、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大胆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板书)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与众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危、惊、敢”整体观察。

2.出示“危”,看清结构(半包围),强调第二笔是横钩,第五笔是横折钩。教师范写后,学生观察并书空。

3.出示“惊、敢”,通过比较,指导如何写好“敢”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4.运用规律,独立练习写字。看清位置,找准重点——名学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5.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字例,纠正;学生再次连写。设计意图:师生写字教学的设计从整体到个体,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讲清注意点,抓住关键笔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六、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作业:1.背诵《夜宿山寺》,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2.诵读《登飞来峰》,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板书设计: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楼高不敢语,惊天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谈感受。

2.我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时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指导“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3.教师示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三、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1.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辽阔的天空,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诗中哪几行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结合课件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体会“穹庐、笼盖”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这个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磨坊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后两行诗。

(1)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诵读体会。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拜拜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

(2)反复诵读。

(3)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闭目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

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色,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导朗读、背诵。

(1)师生承接读。

(2)师生合作,诗意与诗句对读。

师: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阴山下,

师: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师: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生:天苍苍,野茫茫,

师: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生:风吹草低见牛羊。

(3)看课文插图背诵。

(4)播放马头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画面背诵。

?设计意图: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乐曲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陶冶情操,触摸到古诗那悠远、空灵的意境。】

四、延伸阅读老舍写的《草原》片段。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将名家老舍对草原的描写链接诵读,使《敕勒歌》的内涵丰厚起来。】

五、指导书写“阴、似、野、苍、忙、茫。

作业:

1.背诵《敕勒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古诗抄写在上面。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层。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

起。不怕层层

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草原(节选)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钩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x流,轻轻流入云际。

二年级语文上教案篇7

?蚕姑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3)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奏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第二~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生长的过程及形态变化。

(2)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3)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4)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

(5)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6)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第六~七自然段

(1)指名读六~七自然段,播放录象。

(2)把看到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各自边读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朗读有关写蚕的诗句。

2、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