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风教案6篇

时间:2022-10-15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学会写教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起着很大作用,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与时俱进,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京剧风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京剧风教案6篇

京剧风教案篇1

一、设计思路: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二、活动目的:

1、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励幼儿参与京剧表演和制作京剧脸谱。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各种京剧脸谱。

2、日常活动时播放京剧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供幼儿欣赏。

3、彩纸、纸板、毛线等手工材料。

四、活动一:说说京剧。

1、看京剧录像。

2、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3、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五、活动二:学唱京剧。

1、幼儿观看录像后回答,唱京剧的人脸上涂上各种漂亮的.花纹,他们说话、动作、走路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3、幼儿戴上脸谱,自由地表演。

六、活动三:画脸谱。

1、观察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花纹,区分红脸、白脸和黑脸。

2、幼儿画京剧脸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 亮。

3、把画好的脸谱剪贴在纸板上,用毛线头当胡须和头发。

4、幼儿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戏《黑脸敲锣》。

玩法:黑脸一个,红脸、白脸若干。黑脸慢敲锣,红脸和白脸就开始走圆场步;黑脸快敲锣,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看谁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七、效果分析:

当孩子们头戴自制的脸谱,脚下迈着不太娴熟的圆场,认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一招一式时,他们都被这古老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剧场"中表演自己刚刚学会的京剧,还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学唱京剧——俨然一个个小戏迷。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中设立“小戏迷俱乐部”。

京剧风教案篇2

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戏剧中的京剧脸谱,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掌握基本的线条勾画法。

学画京剧脸谱,知道脸谱的对称性

准备:教师范例、幼儿绘画用品

流程:欣赏讲解——教师示范——幼儿作画——小结

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过电视里面唱京剧吗?京剧是一个什么样的戏剧呢?知

它的来历吗?(小朋友讨论,发言)教师归纳:京剧是我国北京地区的一个传统戏剧,

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很多的表演艺术家,最有特色的京剧的服装,还有脸谱,脸谱能

够表现各种不同角色的任务,如白鼻子代表坏人,红脸代表好人等。你们想不想画这些

京剧脸谱人物呢?

二、教师演示,幼儿学习绘画

京剧脸谱的特点就是左右对称,也有个别不对称的,我已经准备好的他们的脸型,小朋友在其中用记号笔勾画线条,看老师怎么画,你们等一会儿怎么画,先在脸谱的中间定一个点,左右画对称的弧线,依此勾出额头、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各部位。勾线条前一定要想好,勾时一下子画成。教师演示多种脸谱的画法。

三、布置作业,幼儿活动

要求幼儿选择一个脸谱进行作画,按照老师教的画法勾线,要求线条流畅,作画大胆,同伴之间不干扰,安静的进行活动。

四、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脸型布局合理,左右对称,个别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不将记号笔画到桌上,看范例作画。

五、讲评小结,结束活动

请画的比较好的幼儿讲述他(她)的作画经验,方法,画的是哪一个脸谱,幼儿评价。

京剧风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碟片。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看看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名气,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什么? 把你觉得有趣、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怎么画的呢?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按老师画面上的脸谱画出一样的纹样。(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

把幼儿设计的京剧脸谱都放到主题墙里,让幼儿可以欣赏到更多同伴的作品。

京剧风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京剧脸谱激发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兴趣,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2、通过欣赏使幼儿感受京剧脸谱中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成的图案美。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与京剧俩耨有关的艺术角供幼儿欣赏。

2、“京剧脸谱”课件,京剧vcd片段。

3、笔、油彩、镜子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唱段。

1、请幼儿欣赏一段vcd京剧唱段,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问:唱戏的人脸上都画了什么?

3、小结:这是一段京剧,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是国剧。许多京剧演员脸上都画有不同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二、幼儿观看课件“京剧脸谱”。

1、教师分别出示不同的京剧剧照,让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颜色?说一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

2、红脸——威武、忠诚;紫脸——善良、正直,是好人;黑脸——公正,包公;白脸——狡猾、阴险。

3、仔细观察脸谱,讨论:由哪些颜色画成?图案是怎样的?(对称、夸张、对比强烈)

三、为自己画京剧脸谱。

1、说一说画脸谱时该从哪里先开始?

2、教师介绍油彩和笔的用法。

3、幼儿只有给自己画脸谱。

四、表演京剧。

幼儿拿一些道具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剧脸谱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能够充分的吸引住孩子,激发其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京剧风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脸谱的艺术美,尝试用对称的方法夸张表现脸谱特征。

2.感受浮雕脸谱的立体感,能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面具。

活动准备:

1.用京剧脸谱图、幼儿绘画作品“京剧脸谱”、京剧脸谱面具等布置陶艺室。

2.刻画工具、旧报纸、竹箩筐、瓷盘等若干。

3.陶泥人手一份,泥拍子人手一个。

4.京剧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交流京剧脸谱的特征。

(1)教师:看,我们的陶艺室周围挂了什么呀?

(2)教师:关于脸谱,你知道些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

(3)教师: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艺术,它与我们的脸一样,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左右是对称的,只是它用了许多的线条和色块使五官变形了,有的眉毛竖起来,很凶恶,有的眼睛弯弯的,很滑稽。

●前期的知识沉淀,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知识,激起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丰满的环境创设都来自孩子们自己的手笔,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习从平面到立体的创作。

2.欣赏立体面具,激发幼儿联想创作。

(1)出示立体的京剧脸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与平面脸谱的不同。

教师:脸谱确实非常漂亮,一些艺术家把它做成脸谱面具挂在家里。瞧!我这儿就有一个呢!仔细看看,它与画的脸谱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观察、交流)

●利用比较观察法,引导幼儿发现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2)教师:今天请你们也来当艺术家,设计一个漂亮的脸谱面具。你们会用什么方法使脸谱凸起来呢? (幼儿想象)

(3)师幼共同付论、探索,教师示范使脸谱变立体的方法。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我们周围也有一些材料,你能不能借助这些材料使脸谱凸起来呢?

●辅助材料的添加,使幼儿的创作空间更为广阔。

(2)教师:是不是很想动手试一试呢?先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准备设计、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脸谱?想好了就开始吧!

(3)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装饰的时候要仔细,注意左右对称。看一看,脸谱的五官变了吗?看上去怎么样?

●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有创意的地方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能力稍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先完成制作的幼儿欣赏同伴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4.作品。

(1)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作品,请幼儿说说:你喜欢哪一个脸谱面具?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为京剧脸谱涂上漂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完美。

☆区角活动 ①表演区“京剧脸谱秀”:各种脸谱,让幼儿进行表演。②美术区:收集各种脸谱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纸、毛线或泥巴,让幼儿创作脸谱。

☆环境创设 收集各种脸谱布置活动室。

京剧风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展幼儿的传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现阶段的主题——祖国真伟大,我以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作为切入点,以脸谱作为欣赏对象,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大胆的表现脸谱特征。

3、通过和父母共同合作制作脸谱的过程,增强与父母的交流合作,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对京剧、脸谱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制作脸谱硬板纸(各种硬包装纸)、绘画笔、各种欣赏脸谱、剪刀、橡皮圈

活动过程:

1、欣赏脸谱。

你喜欢哪张脸谱,为什么?

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鼻子、嘴巴、眉毛)

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快面,五官有了变化)

2、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指导:(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设计一张什么样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的不一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3、观察制作工具,开始制作。

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适当的指导孩子制作,应避免包办代替,让孩子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及动手空间。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引导孩子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4、玩脸谱,体验劳动成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