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教案6篇

时间:2022-11-29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通过教案的写作,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步,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函数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函数的教案6篇

函数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

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

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

(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

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新课

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

(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4.讲解p93中例3。结合例3引出函数值的意义。并指出两点:

(1)例3中的4个小题归纳起来仍是三类题型。

(2)求函数值的问题实际是求代数式值的问题。

补充例题

求下列函数当x=3时的函数值:

(1)y=6x—4;(2)y=——5x2;(3)y=3/7x—1;(4)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结

1.解析法的意义: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

2.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方法(依据):

(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庆原函数值。

练习:p94中1,2,3。

作业:p95~p96中a组3,4,5,6,7。b组1,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与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比如例2、例3中各是4个小题,对每一个例题均可归纳为三类题型。而对于例2、例3这两道例题,虽然要求各异,但题目结构仍是三类题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优质联想能力。要求学生仿照例题自编题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良好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有实际意义来确定,由于实际问题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就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函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

2、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3、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之间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

☆做一做书本p56矩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

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

比较全面、完整、简单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格表示

☆做一做书本p56填表

由于运算量比较大,学生的运算能力又一般,因此,建议把这个表格的一部分数据先给出来,让学生完成未完成的部分空格。

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3、用图象表示

☆议一议书本p56议一议

关于自变量的问题,学生往往比较难理解,讲解时,可适当多花时间讲解。

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做一做书本p57

4、三种方法对比

☆议一议书本p58议一议

函数的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函数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比较全面、完整、简单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三种表示方式积压自有各自的优点,它们服务于不同的需要。

在对三种表示方式进行比较时,学生的看法可能多种多样。只要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函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会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概括抽象成为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2、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概念。

2、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3、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下图上面那个像车轮状的物体是什么?

函数的教案篇4

本文题目:高三数学教案: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一、学习目标与自我评估

1 掌握利用单位圆的几何方法作函数 的图象

2 结合 的图象及函数周期性的定义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最小正周期

3 会用代数方法求 等函数的周期

4 理解周期性的几何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周期函数的概念, 周期的求解。

三、学法指导

1、 是周期函数是指对定义域中所有 都有

,即 应是恒等式。

2、周期函数一定会有周期,但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

四、学习活动与意义建构

五、重点与难点探究

例1、若钟摆的高度 与时间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该函数的周期;

(2)求 时钟摆的高度。

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 (2)

总结:(1)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

的周期t= 。

(2)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

的周期t= 。

例3、求证: 的周期为 。

例4、(1)研究 和 函数的图象,分析其周期性。

(2)求证: 的周期为 (其中 均为常数,

总结: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

的周期t= 。

例5、(1)求 的周期。

(2)已知 满足 ,求证: 是周期函数

课后思考:能否利用单位圆作函数 的图象。

六、作业:

七、自主体验与运用

1、函数 的周期为 ( )

a、 b、 c、 d、

2、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3、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4、函数 的周期是 ( )

a、 b、 c、 d、

5、设 是定义域为r,最小正周期为 的函数,

若 ,则 的值等于 ()

a、1 b、 c、0 d、

6、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则

7、已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则正整数

的最小值是

8、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t,且 ,则正整数

的最大值是

9、已知函数 是周期为6的奇函数,且 则

10、若函数 ,则

11、用周期的定义分析 的周期。

12、已知函数 ,如果使 的周期在 内,求

正整数 的值

13、一机械振动中,某质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与时间 之间的

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 求该函数的周期;

(2) 求 时,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14、已知 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对任意 有

成立,

(1) 证明: 是周期函数;

(2) 若 求 的值。

函数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会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来刻画函数,

(3)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重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

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知识梳理:

自学课本p29—p31,填充以下空格。

1、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实数集,对于a内 ,按照确定的对应法则f,都有 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 。

2、对函数 ,其中x叫做 ,x的取值范围(数集a)叫做这个函数的 ,所有函数值的集合 叫做这个函数的 ,函数y=f(x) 也经常写为 。

3、因为函数的值域被 完全确定,所以确定一个函数只需要

?

4、依函数定义,要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只要检验:

① ;② 。

5、设a, 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 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 。

(2)满足不等式a

(3)满足不等式 或 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 ;

分别满足x≥a,x>a,x≤a,x

其中实数a, b表示区间的两端点。

完成课本p33,练习a 1、2;练习b 1、2、3。

例题解析

题型一:函数的概念

例1:下图中可表示函数y=f(x)的图像的只可能是( )

练习:设m={x| },n={y| },给出下列四个图像,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____个。

题型二:相同函数的判断问题

例2:已知下列四组函数:① 与y=1 ② 与y=x ③ 与

④ 与 其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② ③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④

练习:已知下列四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题型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问题

例3:求函数f(x)= 的定义域

练习:课本p33练习a组 4.

例4:求函数 , ,在0,1,2处的函数值和值域。

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a )

a、 b、

c、 d、

2、已知函数 满足f(1)=f(2)=0,则f(-1)的值是( c )

a、5 b、-5 c、6 d、-6

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函数就是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② 若函数的定义域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有一个元素;

③ 因为 的函数值不随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 不是函数;

④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其中正确的有( b )

a. 1 个 b. 2 个 c. 3个 d. 4 个

4、下列函数完全相同的是 ( d )

a. , b. ,

c. , d. ,

5、在下列四个图形中,不能表示函数的图象的是 ( b )

6、设 ,则 等于 ( d )

a. b. c. 1 d.0

7、已知函数 ,求 的值.( )

函数的教案篇6

课题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 - 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1)列表 ∵ x可取任意实数,∴ 以0为中心选取x值,以1为间距取值,且取整数值,便于计算,又x取相反数时,相应的y值相同;

(2)描点 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3)边线 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2的图象。

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

(2)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

3.在原点附近较精确地研究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形状到底如何?——我们 –1与1之间每隔0。2的间距取x值表和图13-14。按课本p118内容讲解。

4.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图象上看,y=x2的图象的顶点是最低点;一是从解析式y=x2看,当x=0时,y=x2取得最小值0,故抛物线y=x2的顶点是(0,0)。

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1)其图象叫抛物线;(2)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上,顶点是原点。

补充例题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2-3x2; (2)y=x (x-4);

(3)y=1/2x2-3x-1; (4)y=1/4x2+3x-8;

(5)y=7x(1-x)+4x2; (6)y=(x-6)(6+x)。

作业:p122中a组1,2,3。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1)y=x2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2)如何判断y=x2的图象有上面所说的特点?(答:由观察图象看出来;或由列表求值得出来;或由解析式y=x2看出来。)

课题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 - 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1)列表 ∵ x可取任意实数,∴ 以0为中心选取x值,以1为间距取值,且取整数值,便于计算,又x取相反数时,相应的y值相同;

(2)描点 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3)边线 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2的图象。

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

(2)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

3.在原点附近较精确地研究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形状到底如何?——我们 –1与1之间每隔0。2的间距取x值表和图13-14。按课本p118内容讲解。

4.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图象上看,y=x2的图象的顶点是最低点;一是从解析式y=x2看,当x=0时,y=x2取得最小值0,故抛物线y=x2的顶点是(0,0)。

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1)其图象叫抛物线;(2)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上,顶点是原点。

补充例题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2-3x2; (2)y=x (x-4);

(3)y=1/2x2-3x-1; (4)y=1/4x2+3x-8;

(5)y=7x(1-x)+4x2; (6)y=(x-6)(6+x)。

作业:p122中a组1,2,3。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1)y=x2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2)如何判断y=x2的图象有上面所说的特点?(答:由观察图象看出来;或由列表求值得出来;或由解析式y=x2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