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教案6篇

时间:2023-03-29 作者:tddiction 备课教案

为了做好新学期的准备,教师肯定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只有认真值得一份教案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有所提高,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数学下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6篇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5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篇3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

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 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

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 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 ,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xx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 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

滴水实验

一分钟 一天 一年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0、1、79、 、0.25、0.6、100、 、 、 、85%、30、90%、7、8、2.35……

学生分类填数:

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一)整数

1.小组讨论。

2.师生总结。

自然数:0、1、2、3、……

自然数是整数。

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

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

②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

2.填空练习。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

② 的分数单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

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师板书:

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⑤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

教师板书:假分数

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三)小数。

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板书: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百分数。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1.填空。

(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米 .

(2)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

3、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题9情境图。

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时梯形。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画梯形。

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梯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

(1)组织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展示学生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2、观察、交流梯形的特点。

引导思考:同学们可以将梯形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看一看、说一说梯形有哪些特点?

(1)学生独立观察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梯形的特点: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3、概括、总结梯形的定义。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到了梯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90页的一段话。

(2)组织交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腰。

4、认识梯形的高。

(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布置任务:在上面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

学生在教材的梯形图上进行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交流讨论,学习画图的方法。

通过交流认识到这样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

(3)认识梯形的高。

教师介绍: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在图上标出“高”。

(4)画高。

组织学生画出方格纸上梯形的高,并分别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画出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

5、认识等腰梯形。

(1)课件出示等腰梯形图。

引导:观察这个梯形,你有什么发现?用尺子量一量教材上的梯形图,验证一下你的发现。

(2)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得出这个梯形中两腰的长度相等。

明确: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是相等的,这种比较特殊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反馈完善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梯形。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判断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在梯形图上标出上底、下底和腰。

3、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动手画一画。

(2)投影展示学生画的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教师相机介绍直角梯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篇6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