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和船教案6篇

时间:2023-01-21 作者:Fallinlove 备课教案

如果没有一份全面的教案做加持,教学水平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情况,制定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车和船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车和船教案6篇

车和船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浓浓的亲情,激发幼儿爱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懂得饮水思源,尊重、感激别人的劳动,知道回报、关爱他人。

2、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

3、知道父亲节的由来。1910年,美国最先提出庆祝”父亲节”的倡议,并从1934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日本从1950年左右开始,将”父亲节”正式定为国民的节日。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请老师先发校信通与爸爸沟通,给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干什么,会干什么和幼儿做游戏拔河、猜拳、大压小游戏、孩子们与爸爸们共同完成”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2、图画纸、颜料、音乐、彩色纸等

3、成功素质节日主题教材、节日主题音乐六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介绍父亲节的来历。

4、幼儿分享父亲的快乐、出示爸爸的大手”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5、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

6、幼儿为父亲自制的小礼物、回家后向爸爸赠送小礼物,并说出;爸爸您辛苦了,我爱您

车和船教案篇2

制作意图: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兴趣。

教育价值:

1、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选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辅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将塑料桶装饰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将压好膜的纸卷成管后进行装饰,在娃娃的两侧安上两个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

适应年龄:4――5岁

操作地点: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俩人同时开始喂娃娃,将串珠从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并同时结束,两人在从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点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为胜。

建议:塑料管(压膜管)可以一样长,也可以长短不一样,让幼儿轮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长短不一样,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样。

车和船教案篇3

?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进取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供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欢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本事。

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我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分解质因数比较,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挖掘不足有待改善

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研究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坚持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车和船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p1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并能够用语言表述思维过程。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试题。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唤醒旧知

同学们,你们想去动物园看熊猫吗?(想)。好!可是我们必须闯过两关游戏,老师才能带大家去,你们有信心吗?(有)

(一)击鼓传花

(二)填空练习(开火车)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老师非常高兴,所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动物园!

第一节 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同学们看,熊猫宝宝在干什么呀?(卖风车)。熊猫宝宝说,如果今天小朋友们能够大胆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她就把风车奖励给你们,好不好?(好)

(一)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1. 在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 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4. 要求“还剩几个”你能解答吗?12-8=4

5. 这个4是怎么得到的啊?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的小朋友

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过程

第二节 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熊猫宝宝非常满意。她除了把风车送给你们之外,还邀请大家去她的菜园采摘新鲜的蔬菜和可口的玉米,你们愿意吗?(愿意)

1. 圈一圈,算一算。

2. 算一算。

问题:(1)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照样子再出三组题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3. 看谁算得快。

问题:算得快的同学,你有什么窍门吗

你们今天跟熊猫妈妈一起玩得开心吗?(开心)下面是熊猫妈妈留给你们的家庭作业,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地完成呀?(是)

第三节 布置作业

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十几减8

12-8=4 11-8=3

想:8+(4)=12 想:10-8=212-8=4 12-8=(4) 2+2=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车和船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展览,对比,讲述,使幼儿增强“我长大了”的自我意识,并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班守则”。

重点难点

学会懂得身高是用卷尺来测量,体重是用体重称来称的。

活动准备

卷尺、体重秤

活动过程

(一)发动幼儿回家寻找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以及小时候的。照片。

(二)要求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是怎样在家长的爱抚下长大的。

(三)参观“我小时候”的展览(如小衣服,奶瓶,围嘴,尿布,照片等)。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讲一讲,他是干什么用的?试一试,现在还能穿和用吗?比一比,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四)量一量,我长高了多少?称一称,我重了多少?

(五)谈论:“我学会了什么本领?”请幼儿表演唱儿歌,跳舞,朗诵,展示美工作品等。

(六)学习大班守则:爱学习,爱朋友,爱集体,守纪律,然后教师总结并讲解。

(七)集体朗诵诗歌《一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称称看,我重了多少?

想想看,老师给交给我的本领学会了多少?

算算看,离上学上的时间还差多少?

妈妈呀!我又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少。

(八)带领幼儿收集有关小学生活的图片,布置“小学生活展览”。

车和船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三步”及从单圆变成若干个小圆的队形变化。

2、继续感受3/4拍音乐的特点。

3、用动作表达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活动重点:

巩固“三步”及从单圆变成若干个小圆的队形变化。

活动难点:

动作合拍、优美。

活动准备:

熟悉过乐曲,学习过“三步”动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拍出3/4拍音乐的强拍,用动作表达第一段音乐和第三段音乐是一样的。(指向目标1、2)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上次我们听过的一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是几拍子的?”“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拍强拍。”“音乐有几段?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可以用一样的动作表示,不一样的那段音乐,要换一个动作。”

2、结合幼儿对水仙花的认识,教师完整示范,让幼儿了解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及情节。(指向目标1、3)

“冬天,水仙花开了,绿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越长越高,多好看啊。”(边说边做动作第一段)“小朋友看见了,围着一盆盆水仙花,看呀、闻呀,好香啊!看得可高兴啦。”(边说边表演第二段)“水仙花吸着水,还在长呀开花呀,让小朋友好久好久都闻着花香。”(动作第一段)

3、复习“三步”舞步,并变换舞步的方向,以及对形练习,从大圆到小圆,从小圆到大圆并学习手的动作。(指向目标1、2、3)

“小朋友都来做水仙花;叶子长出来了、长得多美啊……小朋友都来闻花、看花;都来看看这盆花吧!闻一闻好香啊……”(结合队形要求,练习第二段)

“水仙花越长越茂盛,多可爱的水仙花。”(动作同第一段)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