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人教案推荐7篇

时间:2023-12-19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和教育环境,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运动的人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运动的人教案推荐7篇

运动的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

出示笑脸和花瓶的一半,请同学们猜一猜(真聪明,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呢)

2、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课件出示蜻蜓和蝴蝶图片

师:小眼睛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师:你们说的真好,它们左右都是一样的。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特征的东西吗?

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记住喽,像这样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现象在数学上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板书:对称)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它们是对称的吗?如果是,就用对号手势,如果不是就用叉表示。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有争议的图,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折一折)

师:老师把它变出来,请大家折一折,说出自己的发现。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折一折

师:我们就用折一折的方法看看它们是不是对称的呢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折一折,以小组为单位。

师巡视并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板书:两边完全重合)

2、剪一剪

再出示花瓶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这样的图形吗?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请大家先认真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师师范剪,介绍方法--(将长方形纸对折,画出你喜欢图形的一半,沿着虚线剪下来)。用老师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图案,比如刚刚我们见过的小衣服,试试看,相信你们一定会做的很棒!

生剪出不同的图案

展示

师小结:对折后再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手中的图形,谁能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导说出: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

师:再次轻轻打开手中的图形,你看见了什么?

生答中间有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我们认识了对称轴,现在就请大家画出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同桌互看,想一想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结:画在中间、画直、画虚线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师:同学们画的很用心,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一个任务,有信心完成吗?我们一起去轴对称图形博物馆看看吧。

1、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1)简单的图形,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数字

(3)小组合作说说字母和汉字

(4)平面图形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总结收获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我们的课即将要结束了,你想和老师说什么吗?

老师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五、图片欣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图片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对称轴

运动的人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列算式,理解数字及符号在算式中的意义。

2、在看图列算式的过程中积累加减运算的经验。

3、能积极参与活动,并清楚地用语言表述算式与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挂图4幅。

3、幼儿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那儿有什么?

二、学习解答加减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1、学习解答加法应用题。

师:这儿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大树、草、花等)

师:瞧!这么美的景色把谁给吸引来了?(瓢虫)

师:花丛中飞来了几只瓢虫?(3只)

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

师:看,又飞来了几只瓢虫?(2只)又飞来的2只瓢虫用数字几来表示?(2)

师:现在花丛中一共有几只瓢虫?(5只)5只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5)

师:我们可以用一道算式把它们记录下来。3+2=5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这些数字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花丛中原来有3只瓢虫)2表示什么意思?又飞来了2只瓢虫,5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一共有5只瓢虫)为什么要用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因为又飞来了,变多了所以用加号)等于号表示什么?(一共有)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瓢虫发生的事情说一下:花丛中有3只瓢虫,又飞来了2只瓢虫,花丛中一共有5只瓢虫。3+2=5

2、学习解答减法应用题

师:小朋友学得认真,把掌声送给自己吧!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去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师:看!草地上有几只蜻蜓?(5只)

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

师:咦,飞走了几只蜻蜓?(1只)飞走的1只蜻蜓我们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师:现在草地上还剩几只蜻蜓?(4只)四只蜻蜓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4)

师:我们也可以用一道算式把它们记录下来。5—1=4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这些数字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树叶上原来有5只瓢虫),4表示什么意思?t;老师、>(4表示爬走了4只蜻蜓)1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还剩下1只瓢虫)这里为什么用减号?(减号表示爬走了、变少了)等号表示还剩下。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蜻蜓发生的事情说一下:草地上有5只蜻蜓,飞走了1只蜻蜓,草地上还剩下4只蜻蜓。5—1=4

三、看图解答应用题并列式(每次出现3幅图)

1、出示毛毛虫图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什么昆虫来了?(毛毛虫)老师手指第一幅图,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树叶上有3只毛毛虫)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又爬来了2只毛毛虫)现在树叶上一共有几只毛毛虫呢?我们一起看第三幅图(树叶上一共有5只毛毛虫)怎么列算式?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用加法?(因为又爬来了,原来少,最后一幅图中的毛毛虫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树叶上有2只毛毛虫,又爬来了2只毛毛虫,树叶上一共有4只毛毛虫。2+2=4

2、出示蚂蚁的图片

师:看,这又是什么昆虫?土坡上有几只蚂蚁?这幅图师什么意思?走掉了3只蚂蚁,现在土坡上还剩下2只蚂蚁。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完整地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土坡上有5只蚂蚁,走掉了3只蚂蚁,土坡上还剩下2只蚂蚁)谁来列算式?说说这里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蚂蚁又走掉了,原来多,最后一幅图中的蚂蚁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3、出示蜘蛛和蝴蝶的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昆虫?(蜘蛛和蝴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动动你的小脑筋,这两大幅图应该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呢?(蜘蛛用加法,蝴蝶用减法)为什么蜘蛛用的是加法?(因为蜘蛛又来了,原来少,最后变多了)为什么蝴蝶用的是减法?(因为蝴蝶又飞走了,原来多,蝴蝶最后变少了)谁来用一道算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一起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蜘蛛网上有2只蜘蛛,又爬来了3只蜘蛛,现在一共有5只蜘蛛。2+3=5花丛中有4只蝴蝶,飞走了1只蝴蝶,花丛中还剩下3只蝴蝶。4—1=3)

总结:今天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学会了看图解答应用题,并且列出了算式。

四、幼儿看图练习

1、讲解、示范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来完成一张作业单。先说一说三幅图的意思,然后在下面的空格里列出算式。数字写在日子格里,符号写在圆圈里。

2、幼儿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昆虫: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运动的人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昆虫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儿歌。

2.有节奏地看图谱念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

2.昆虫图谱。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课件,初步感知儿歌中的形象。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在草地上有一场特殊的比赛——昆虫运动会。你们都认识了许多的昆虫,来猜猜看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运动会呢?

幼儿猜测,教师依次点击昆虫(蚱蜢、瓢虫、螳螂、蚂蚁、蜻蜓、蝴蝶)

二、结合图片,分析儿歌中昆虫适合参加的比赛项目。

1.运动会上来了这么多的昆虫,除了有运动员,还会有谁?(裁判)你们觉得谁来做裁判最合适?(声音响亮)

教师:知了的叫声特别响亮,就像裁判在吹哨子。

教师结合图谱说“一只知了吹口哨”(两遍,加强句式练习)

2.蜻蜓早就想参加运动会了,我们可以推荐它去参加什么比赛项目?想一想蜻蜓有什么特长呢?

幼:蜻蜓的平衡能力特别好,它能稳稳的保持不动停在水面上。

教师:蜻蜓的平衡能力这么好,我们就推荐它去参加比平衡吧!

“两只蜻蜓比平衡”

3.瓢虫看到了说我也要参加运动会,你觉得瓢虫有什么本领?参加什么比赛最合适?

幼:瓢虫喜欢爬上叶子,吃掉叶子上的蚜虫。

教师边放图片边说:“三只瓢虫比爬竿”。

4.这是谁呀?(螳螂)有几只?螳螂能参加什么比赛呢?

幼:螳螂的前肢像大刀,我们国家的国粹——中国武术,就有一项运动时耍大刀,螳螂的前肢这么厉害,可以比赛大刀。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四只螳螂比大刀”

三、幼儿操作。

1.教师:看看图上还有哪些昆虫也来参加运动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请你们根据数字,找出与它数量相同的昆虫贴在数字后面,完成了以后,想一想它有什么本领?可以参加什么比赛呢?自己试着用完整的话念一念。

幼儿操作。

2.教师:请你们拿着你们的操作卡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四、完整练习儿歌。

1.教师:哪个昆虫的数量是5呢?蚂蚁适合参加什么比赛呢?

幼:蚂蚁能够举起比它身体还要重的物体。

教师:它的力气这么大,可以参加举重比赛(做举重动作)

“五只蚂蚁比举重”

2.教师:数量为6的昆虫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6只(师幼数数)

教师:蚱蜢有什么本领呢?可以参加什么比赛呀?

幼:蚱蜢能跳得很高。能参加跳高比赛

教师:“六只蚱蜢比跳高”

3.教师:美丽的蝴蝶也来了,它在运动会上会做些什么?它要给昆虫们做啦啦队,喊加油呢!

教师:“七只蝴蝶来跳舞”

4.其实我们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连起来念,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了,名字叫“昆虫运动会”(出示儿歌名字)。

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好吗?

5.教师:这一次,老师帮你们指着图片,小朋友念,有没有信心呀?

6.教师:小朋友们!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啦!老师要来当一回广播员,让其他的昆虫都来为运动员加油!(教师示范一遍。)

7.教师:老师念的好不好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播音员?好!让我们跟着圆舞板有节奏地把儿歌念出来。

师幼跟着圆舞板念儿歌。

8.教师:这一次老师想请两边的小朋友合作,这一边的小朋友念前半句儿歌(一只知了),这一边的小朋友就把后半句(吹口哨)念完,老师来做指挥,好吗?

幼儿分角色念儿歌。

5.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休息的时候你们可以把你们认识的别的昆虫也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再把我们的操作卡也放到阅读区里,和好朋友一起念一念,好吗?

附儿歌:昆虫运动会

一只知了吹口哨,

两只蜻蜓比平衡,

三只瓢虫比爬竿,

四只螳螂比大刀,

五只蚂蚁比举重,

六只蚱蜢比跳高,

七只蝴蝶来跳舞,

运动会呀真热闹。

运动的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书介绍了一个爱运动的家庭中的成员各自的爱好。

2、理解图画中小老鼠的功能:展示某类运动的具体项目。

3、了解一些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简单的分类。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关于运动项目的图片,向家长询问这些运动项目的名称。

2、材料准备:

(1)、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运动服装和装备、器械图片。

(2)、运动员进行曲。

(3)、制作图片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请幼儿跟着乐曲做动作,让幼儿体会进行曲的节奏。请幼儿坐到自己的位子上,问问幼儿这是什么曲子,在哪里听过?听着这首曲子,想做什么?告诉幼儿这是运动员进行曲,今天要看的图书和运动有关。

2、阅读图画(初次)

阅读图书封面、第1页和偶数页。

(1) 封面:封面上的这三个人是谁?他们拿着什么东西?他们准备去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找找答案。

(2) 第1页:爸爸妈妈和小姐姐都非常喜欢运动,看他们拿着一个大大的手提包,里面装了很多的东西,要为我们介绍他们喜欢的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运动。

(3) 第2页:爸爸拿着的是什么,爸爸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踢足球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足球还有哪些球类运动?(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尽量选择孩子接触过的球类运动,帮助幼儿联结经验。)

(4) 第4页:妈妈拿着什么?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妈妈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请小朋友表演游泳的动作。)

(5) 第6页:小姐姐在做什么?她在倒立,这是体操动作。我们小朋友平时怎么做操?做操和体操一样吗?(考虑到幼儿对此项目的相关经验较少,建议老师直接出示相关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也可以播放相关影音材料。)

(6) 第8页: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表演跑步。(教师示范竞走、跳远等动作,请小朋友模仿,并告诉小朋友这些也是比赛运动项 目。)

3、图画阅读(再次)阅读封面和第1页之外的奇数页。

(1)、封面:其实,喜欢运动的可不止小姐姐这一家人,在这本书里,还有一家也特别喜欢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除了一家三口之外,还有谁?(引导孩子发现小老鼠。)这本书里还藏着小老鼠一家,它们也非常喜欢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2)、第3页:这些小老鼠在做什么运动呢?这些运动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都有球,我们称这些运动为球类运动。

(3)、第5页:这些小老鼠做了哪些运动,谁能给这些运动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4)、第7页:这几只小老鼠做的是什么运动?这些运动都叫做体操运动。

(5)、第9页:这一页上有哪些运动?这些运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田径”运动。

4、总结分享

完整地按顺序展示一遍大书,然后请幼儿讨论,小老鼠一家和人类一家,他们都喜欢什么运动?第2页和第3页、第4页和第5页、第6页和第7页、第8页和第9页分别是什么关系呢?(只要幼儿发现每组说的是同一类运动或者后面的是对面的具体举例说明即可。)

完整阅读后,请幼儿说说,他们除了知道这些运动项目外,还知道哪些别的运动,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我们爱运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读本,采用了双线索、双主角、双方法的写作结构。首先,本书由两条线索,一是小朋友简述自己全家爱运动的事情,分别举出了爸爸、妈妈、我和全家喜欢的运动;同时,小老鼠的一家在为读者展示各种运动项目,也可以理解为小老鼠在帮助小朋友向读者展示这些运动项目。因此,本书也就有了双主角,小姐姐的一家和小老鼠的一家。

学习本书,即可以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也可以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这些项目。例如:篮球、足球,都可以根据幼儿的水平加以改造,让幼儿亲自体验这些运动项目的进行过程,既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锻炼,也是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健康生活的经验。在表演还节时,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几乎全班的小朋友都能站起来表演。 不过,在活动中我应该抓住重点多让孩子们提问并且一起解决问题。因为语言课注意是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应该在活动中让幼儿多提问问题,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要少点,孩子们的语言要多一些。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更注意这一点。

运动的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轴对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好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法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现在它们就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那就快点儿拿出来看看吧。(学生分别拿出图片)

谁能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片?(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

1、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图片?(电脑课件,大屏幕出示)

找生读问题:思一思,想一想:

1、你手中的图片有什么特征?

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

3、验证后你发现了什么?

温馨提示: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根据问题来说一说?(听汇报,同时板书:特征、两边形状完全相同、方法、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你手中的这些图片那样,沿图片中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黑板上贴“对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对称现象。

2、欣赏剪纸,体会对称图形的美。

师: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在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吗?谁来说一说。

师:的确,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很多,我国的剪纸艺术中有很多作品就是对称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3、动手操作,感受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剪纸作品(展示小衣服)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是对称的吗?你能把它剪出来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只有全组的同学都剪完,才能获胜,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剪,教师巡视。

师:请获胜组的学生说一说剪衣服的方法及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演示的同时教师板书:剪、纸对折、画一半图形、不能剪断。)

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它图案吗?同学们试试吧。

教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轴”、“图形”。

(大屏幕出示课件)小组讨论:谁来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图形中间有一条折痕,折痕两边形状完全相同。(大屏幕同时出示课件)

4、认识对称轴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画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画对称轴、中间、穿过、虚线。)

现在请剪纸作品在黑板上的同学来画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现在就用你的火眼金睛来判断一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吧。(大屏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数字,大家一起来看看哪些数字是轴对称的?(大屏幕出示课件)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2题。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3、(大屏幕出示课件)刚才同学们做了剪纸,老师这也有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出自于同学们灵巧的双手。但剪下来的图案和剪下来的纸边并不对应,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3题。看大屏幕集体订正。

4、这几个问题都没有难到同学们,下面请看(大屏幕出示练习卡中的第4题)学生读题,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用你手中的纸来折一折、画一画吧。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发现将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吧。(大屏幕出示课件)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运动的人教案篇6

为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以及幼儿的体质,特在__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以家园同乐为主线的“亲子运动会”。

活动安排如下:

一、时间:

5月25日上午9:00

二、地点:

运动场

三、活动内容:

活动??

名称:车轮滚滚

玩法:

1.每班10名幼儿、10名家长,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成一列。

2.听到老师口令,幼儿把轮胎滚到对面的家长手中。

3.家长把轮胎滚到对面幼儿。依次往返。

4.最先滚完为胜者。

活动二

名称:套圈

玩法:

1.每班10名幼儿、10名家长,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成一列。

2.到老师口令,幼儿跑到圈处、套圈2次后继续跑到对面和家长击掌。

3.家长跑到圈处、套圈2次后继续跑到对面和幼儿击掌。依次往返。

4.最先跑完为胜者。

活动三

名称:运球

玩法:

1.每班10名幼儿、10名家长,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成一列。

2.到老师口令,家长运球到对面的幼儿手中。

3.幼儿抱球跑到对面,把球传给家长。依次往返。

4.最先跑完为胜者。

活动四

名称:大脚板

玩法:

1.每班5人,分成5组。

2.家长和幼儿穿好大脚板准备。

3.听到口令后,幼儿和家长步法一致往前走,每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活动五

名称:螃蟹走

玩法:

1、每班4名幼儿,4名家长,分成4组。每班每次派一组参加预赛,取第一名参加决赛。

2、家长和幼儿套好松紧带面对面站好。

3、听到口令后,家长和幼儿一起横着往前走,每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四、比赛方法: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赛。

2、每个项目选出一、二、三等奖。

五、比赛要求:

1.幼儿与家长要遵守比赛规则,听从裁判的指挥,裁判由中班年级组教师担任。

2.参赛的幼儿和家长要按时到位,迟到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

3.参赛幼儿和家长要本着志在参与的意识,服从裁判的裁定。

六、注意事项:

1.全体保教人员要高度负责,把关注每个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严防孩子走失和乱跑。

2.教师要组织好幼儿大小便,不能由幼儿自己上厕所。

3.后勤做好整体调配与组织工作。

4.各班要做好家长的接待和配合工作,指导好家长遵守运动会的规则和纪律。

5.要防止幼儿的意外伤害,保健教师落实保健药品准备工作。

运动的人教案篇7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及第33页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

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对折对比。充分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引导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彩纸、剪刀,青蛙、蝴蝶、京剧脸谱、天安门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有一只昆虫欢快的飞舞着,看!它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只有半个身影。“只要你猜对它是谁,它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这只蝴蝶,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再现美丽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老师还带来了三个图形(课件出示:青蛙、京剧脸谱、天安门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吗?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3、教师小结: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动画显示对称的特征(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4、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师: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对称现象呢?你能举例吗?

(1)学生举例,集体评价。

(2)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操作体验,初步认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观察蝴蝶、青蛙、脸谱的图片,发现它们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怎样的?(一样的)刚才是用眼睛观察出来的,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够证明它们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呢?

2、指名回答(对折)

3、分发学具(蝴蝶、青蛙、脸谱的图片),学生对折对比。

4、你对折以后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小结:像这样把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沿着直线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6、“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以上三幅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图片的对折,初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

(二)认识对称轴

1、引导:同学们把你们的图片打开,你发现中间出现一条什么?

小结:这条直线称为折痕,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称轴在数学当中是用一条虚线表示的。(板书:折痕→对称轴)

2、示范画对称轴,强调其长度超出图片。

3、学生画出课本第29页最上面三幅图的对称轴。强调用尺子画

4、集体订正。

四、剪一剪,深化认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教材第29页例1)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为什么要将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为什么只在一边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折痕”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4、学生实践,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了观察、操作、想象这样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五、练习巩固,运用新知(课堂或课后作业)

1、课本第2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1题。

3、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2题。

4、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3题(课后作业)。

小结:对折的位置不同,它们的对称轴位置就会不同。有时候图形的对称轴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六、课堂小结,欣赏对称。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最后,让我们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美吧!

课件出示生活中应用对称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它们吗?

生:美。(课件展示“美”字。)

师:的确,轴对称图形是美的,我们的数学是美的,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美的事物。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设计意图:在欣賞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沿着直线对称→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展示区

折痕→对称轴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教学设计遵循概念形成的“情境引入→观察感知→操作对比→抽象概念→深化认识→巩固运用”这一路径过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沿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这一本质特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学困生在剪一剪和练习巩固中花的时间稍长,影响整个教学的进程,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应强化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是“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不光指形状大小一样,还包括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