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为了将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应该提前将教案写好,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顺序法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顺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1. 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 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如果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 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 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
(2) 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呢?比69大1的数是多少?比100小1的数是多少?
(3) 89比哪个数大1,又比哪个数小1?40比哪个数小1,又比哪个数大1?
5. 按顺序填数。
(1)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一张表。
28
29
3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28、29和33分别改成48、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二张表。
98
97
9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98、97和93分别改成78、77和73,让学生再填一填。
?说明:数的顺序和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一样,都属于认数的基本内容。尽管学生在前面学习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时,已经通过数数等具体的活动,初步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但是通过完整的、按顺序填表的操作,能使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同时也能为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索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上述教学环节以学生填写百数表的活动为基础,围绕学生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的难点组织讨论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并初步感知百数表中所蕴含的规律。】
二、 观察百数表,引导发现规律
1. 提出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选几行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2. 继续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排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排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1、2、39;每一排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0,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0等等。
3. 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全又快。
(1) 写出1~100中个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个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2) 写出1~100中十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十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猜一猜: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十位上是9的数有多少个?十位上是8的数呢?
4. 解决实际问题。
(1) 小明去医院看病,他排到的号码是一个两位数,而且个位上与十位上数的和是8,看着百数表猜一猜,他可能排在多少号?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能确定他排在多少号吗?如果告诉你他的号码的个位上是5,你知道他排在多少号吗?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联系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因为第35号病人还没有看,所以已经看了34个病人。
(3) 在想想做做第4题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如果除第35号病人外,还有5个病人没有看,你知道最后一个病人排多少号吗?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
?说明: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而且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上述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横行和每个竖排中数的排列规律,也适当渗透了百数表中数的其他排列规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因为表达规律时,有可能涉及求两个数差的计算,求每一横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或求每一竖排中相邻两个数的差,容易根据两位数的含义及组成进行推算,但求如34与23、37与28的差时,不少学生就会感到困难。此外,这里安排的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有关数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利用百数表,开展框数游戏
1. 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3.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4.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5.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
6.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7.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说明:用不同图形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探索发现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己的发现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规律的价值和魅力。】
四、 重填百数表,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想一想,除了教科书上的这种填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填百数表吗?用其他方法填出来的百数表中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请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按自己的设计再填一填。
?说明:百数表中的规律除了与百以内数的顺序有关,也与这100个数的排列方式有关。通过让学生重新设计百数表,既能把学生对百数表的兴趣自然延伸至课外,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启迪学生产生更多富有价值的思考。】
顺序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教学准备:《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学具: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5《数的顺序》。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3、演示规则教师:"好,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教师出示数字卡1—10:"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5、介绍巩固活动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今天老师还准备了'数的邻居'和'烧烤一串串',看看你们桌上的材料,老师放在了哪些组的桌子上呀?"6、提出操作要求教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以后,再换组操作。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请幼儿开始操作,并提示:"玩'数的顺序'的小朋友,要注意看'大嘴鱼'的指示方向来排皮球卡片和数字卡。"2、观察指导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步骤进行操作,看幼儿能否按正确的顺序排雷物群卡并填放数字。提示完成的幼儿读一读,看看填得对不对。
3、提示常规教师提示幼儿:"做完要请好朋友检查;换组前好检查操作才来哦是否撒落,及时捡起并还回材料盒中,上述检查完成后再换组,"请最后做"数的顺序"的幼儿保留操作结果,以备交流环节用。
三、集体交流并纠错,引导幼儿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展示一幼儿的操作结果:"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大嘴鱼要求按什么顺序排呀?看看他放的数字卡对吗?顺序排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如果有出错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幼儿纠错。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顺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 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 )、37 69、70、( )、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7 100>3□ 58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顺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顺序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