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2-12-05 作者:Indulgence 备课教案

想要自己的课堂能够有序进行,我们就要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通过制定教案是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米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米教案优秀7篇

米教案篇1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继续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通过自学探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7页,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探究3并进行填空;

2.完成p48的思考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的特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p48-49第8、9题(不精确,只留根号即可)。

探究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为27﹕21=9﹕7,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则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9﹕7

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则:

由中下层学生口答书中填空,老师再给予补充。

思考:如果换一种设法,是否可以更简单?

设正中央的长方形长为9acm,宽为7acm,依题意得

9a·7a=(可让上层学生在自学时,先上来板演)

2.p48-49第8、9题中下层学生在自学完之后先板演

效果检测时,由同座的同学给予点评与纠正

9.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m,长30m的图案,两横两竖宽度之比为3∶2,若使彩条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怎样设计彩条的宽带?(讨论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比较)

注意点: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三、当堂训练:

1.如图,在一幅长90cm,宽40cm的风景画四周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画.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画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是多少?

(只要求设元、列方程)

2.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上底长100m,下底长180m。上下底相距80m,在两腰中点连线出有一横向甬道,上下两底之见有两条纵向的甬道,各甬道宽度相等,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六分之一,甬道的宽应是多少?

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明白做好个人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经过讨论及知识竞赛的形式、明白如何做一名将卫生的孩子。

3、明白讲卫生能够给自我和他人带来愉快的情绪、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活动准备:

1、有关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知识竞赛题、

2、教师演唱歌曲《猪小弟》

3、五角星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小猪变干净》

师讲述故事后提问:猪小弟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玩游戏?为什么它身上脏,大家就不愿意和它玩呢?最终,它为什么能找到朋友玩?

二、分析讨论

如果是你,你愿意和这样的小猪一齐玩吗?那你愿意和怎样的小猪一齐玩呢?

其实像小猪这样不讲卫生,并且他身上有许多小虫,这些小虫很小很小,我们用眼睛看不见,如果用显微镜一看就很清楚了,这些细菌喜欢在脏东西上生存,如果我们不天天洗脸,细菌就会到我们的眼睛、鼻子、还会爬进我们的肚子里,这样就会发烧生病、肚子痛

小结:我们要不让细菌到我们身体里去,就应当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我们怎样族谱才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呢?(幼儿讨论)

三、知识竞赛

我们来进行知识抢答,答对的一组就在黑板上贴上一个五角星。

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发准字音“李”、“梨”,理解“多少、大小、长短”。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书、积木、帽子和方巾、长和短的物体。

2、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对数与量之间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大书,哪这是什么书呢?

问:封面上有什么?你们想想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察大书,理解故事

1、阅读书2—4页

(1)师:一天天气很好,阿比到西山去,阿吉到东山去,你们看一看他们采来了什么?(认识“梨”和“李”)

(2)师:他们要来进行比较,谁来帮他们比一比?(幼儿用积木进行比较)

2、阅读书7—15页

(1)过渡: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是帽子大还是方巾大?(幼儿进行比较)

(2)师:好,哪让我们看一看阿比和阿吉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问:他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4):小朋友,方形和圆形能不能比?原来图形不一样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3、阅读16—23页

(1)师:接下来他们又要比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问:接下来他们又比什么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谁来比一比?

4、完整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大书。

三、幼儿观察,比较物体

幼儿操作,比一比。

活动评析 活动开始,我通过观察大书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我分段让幼儿欣赏,并在分段欣赏时发准相近字音、理解相应词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时候我还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比一比”,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幼儿在“比一比”的过程中情绪很高涨,很快就理解了词汇“多少、大小、长短”。

米教案篇4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母。几天我们学习的这几个声母有一点特别,只要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就一定能发现。

二、学习新声母

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写字)

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画上的小朋友在干吗?

生:在写字。

师出示卡片z,它的名字就叫(z)。

结合图画练习发音。

小组内多种形式练习发音。

2、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自学c、s

(师将两幅图挂在黑板上,在对应的

位置上帖上c、s)

(1)自己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学生自己想,自己说一说。

(2)小组之内说一说,看看自己说的对

不对。

(3)汇报结果,师纠正指导。

三、送新朋友回家

指导学生观察占格,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帖一个画有四线格的小房子,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把拼音帖在四线格里)。

四、做做练习,攻克难题

1、卡片出示:

祖z-ǔ-zǔ册c-è-cè色s-è-sè

zǐsèzuxiàzǔcíhuàcè

sīguā

五、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

zicisi

字词四

zicisi(整体认读)

zcs(声母)

(让学生初步接触整体认读)

六、练习

1、把课本上的音节多读几遍,同位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想一想,说几个声母是z、c、s的字或词语,看谁说的多。

米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米教案篇6

设计思路:

中班的幼儿动作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动手能力较差,还需要加强。因此,我结合我园开展六个一活动,开展了一块红泥活动。幼儿本身对玩泥巴比较感兴趣,抓住幼儿兴趣点生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尝试侧身翻滚的方法,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锻炼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想象力,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侧身翻滚同时能够亲手制作出小刺猬。

活动准备:

1、和好的红泥巴若干。

2、牙签棒若干。

3、小纸球若干(果子)。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

1、教师扮演刺猬妈妈,模仿小刺猬走路,听着音乐进入活动场:“孩子们,跟妈妈去锻炼锻炼身体吧。”

2、侧身翻滚:练习本领

“孩子们你们看地上好多果子啊,我们把果子带回家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呀?”(愿意)

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不用手摘果子,那我们怎样才能把果子带回家呢?(用滚的方法)

3、那先让我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师:我现赖作一个示范,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做,

4、让幼儿互相把果子摘下来。

二、老师提问:

1、孩子们我们刚才学的哪一种小动物背果果,(小刺猬)

2、让幼儿观看刺猬的图片,(先出示小咕咚的图片,然后观察小刺猬的身体特征)。

三、手工制作

1、幼儿讲出刺猬的身体特征。你们愿不愿意制作一个小刺猬背果果?(愿意)

2、现在,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师先出示已做好的刺猬背果子的模型,然后做教师示范。)

3、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宝贝,你们自己选宝贝来做小刺猬背果子吧!

4、幼儿自由制作,教师指导。

米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而本文作者在文中尽量减少专业术语,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知识的掌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积累。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物候知识。

二、

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准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 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