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2-11-18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好的教案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实用的教案是让我们课堂顺利进展的依据,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

2、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唱出歌曲中的喜悦情感。

活动准备: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摘果子”导入

秋天到了,果园里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橘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吧。

是谁给了苹果、橘子这么好看的颜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理解歌词

1.老师范唱歌曲:你听到歌曲里唱了太阳喜欢谁?(根据回答出示图片)

2.太阳喜欢它们都给了它们什么颜色呢?再来听一遍!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

提问:太阳给它什么颜色?

根据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预设:第一句,将这句歌词有节奏的完整念一次,引导幼儿学说一次;第二句,根据回答唱出来;第三句:你看了图谱,知道这句歌词了吗?根据幼儿回答唱出来;最后一句,听琴声试着随老师演唱。

老师再来完整演唱一次,你听听看,歌曲里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

三、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再次完整演唱,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

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每句开头都是“太阳喜欢”)

太阳从心底喜欢这些东西,那我们演唱时应该怎么唱?(欢快、愉悦)

2.幼儿带着愉悦、用快乐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倾听琴声和同伴的声音。

⑴幼儿跟着老师看着图谱听着琴声学唱。

⑵逐步取下图片,让幼儿学唱歌曲。

把颜色图片拿掉,你还会唱吗?

⑶让幼儿仔细倾听老师演唱,听听到第三句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第一第二句唱的温和平柔,第三句声音放出来,田野很宽阔,我们唱的响一点。

3.幼儿完整 地充满感情地演唱。

4.幼儿再次演唱,老师在每句的后半段唱“啦”,感受不同演唱风格的美感。

四、创编歌词

1.太阳喜欢的东西可真多,想一想,太阳还喜欢什么?会给它什么颜色呢?

2.幼儿创编:如太阳喜欢萝卜,给它黄色;太阳喜欢西红柿,给它红色等等。

教师可用简单的蔬菜或标记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

3.小朋友编的歌曲真好听,现在,我们来看着图谱唱一唱自己编的歌曲,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三个主要环节:我喜欢、太阳喜欢、唱出喜欢,第四个环节“太阳还喜欢”,即仿编歌词,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艺术教育,更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发现和感受美的环境。因此,活动中,大片的彩色皱纸很好地给予了幼儿色彩的视觉感受。让孩子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以及看到这种颜色所想到的东西,这个环节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观察经验,并激发幼儿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达到了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

2.以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该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提问:太阳喜欢什么?太阳给了他们什么呢?为什么?从孩子的回答中引导幼儿感受苹果、橘子、田野、彩虹与色彩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感知秋天成熟的景象,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3.简单明了的图示符号对孩子情感的表现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把这些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讲述小兔的花园在春、冬季的不同景色,感知在春、冬季游园时产生开心和难过的情绪。

2.在游戏中,勇于在同伴面前做出难过和快乐的表情,喜欢开心的情绪

3.愿意帮助小兔消除不开心的情绪,获得消除自己难过的办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会难过的感觉,喜欢快乐的情绪

难点:获得赶走难过的方法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春天》、《二泉映月》;ppt;几瓣瓯柑和橘子,混在一起;深色和浅色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春天的时候,你最喜欢去哪里?我也很喜欢去有一个地方,我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好吗?

一、观察、讲述"小兔的花园",感知不同场景小白兔的情绪

1.观察春天的花园图,想象花园里的故事。

师:(播放ppt1)你们猜猜看,我带你们来到了哪里?

师:这是小兔的公园,你们在他的公园里看到了什么,来说说看。(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美丽的花朵,还有蝴蝶,蜜蜂,小鸟。)动物们在干嘛?

师:那你觉得小兔子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我们来学学小兔子开心的样子好不好?哦,你们觉得她为什么会开心呢?

小结:原来小兔家有一个又大又美丽的花园,春天来了,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蓝蓝的天空下,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美丽的蝴蝶围着花朵跳舞,勤劳的蜜蜂正在采蜜,看这美丽的花园,还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小兔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背景音乐《春天》)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感受小兔子开心的感觉2.观察冬天的花园图,讲述图片内容。

师:冬天悄悄地来了,小兔子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ppt2)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眉毛,嘴巴)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师:小兔子为什么会这么难过呢?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ppt2点击)小结:原来,是因为冬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枯萎了,树叶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小鸟、蜜蜂、蝴蝶都飞走了,小兔子没有朋友了。(背景音乐《二泉映月》

过渡:刚才我们去了小兔子家的花园,和小兔子一起感受了开心和难过的感觉。接下来,我想请小朋友们尝一尝,开心和快乐。

二、通过游戏,用表情体现开心和难过

1.每位幼儿尝一尝师:(拿出混在一起并且一瓣一瓣的瓯柑和橘子)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其实这里面有两种水果,一种叫瓯柑,一种叫橘子,虽然他们长的非常像,但是他们的味道可不一样。橘子是酸酸甜甜的,而瓯柑吃完后会有一点苦,但是它有降火的作用,所以小朋友们可以放心吃。你们觉得,甜甜的橘子可以用什么开心来表达还是用难过来表达?开心的表情是怎样的?那吃完后会有点苦的瓯柑呢?难过呢?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你来吃我来猜的游戏。我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和我一起来猜,其他的小朋友来吃。我会把水果分给你们,你们拿到就可以吃了,吃完记住这个味道,如果你吃到橘子要做开心的表情,吃到瓯柑要做难过的表情。我们三个的任务就是一起猜出你们吃的是瓯柑还是橘子。被猜中的小朋友可以点点头,没有被猜中的可以直接告诉我们答案。

(游戏结束)师:哇,小朋友们真不错,你们的表情做对了,我们猜的小朋友猜对了,你们都很棒。能够尝出开心和难过。

2.比较开心和难过的表情

师:接下来,我请三位吃到瓯柑的小朋友站在左边,请三位吃到橘子的站在右边师:请你们做出刚才游戏中的表情。其他的小朋友来看一看,比一比,你们喜欢哪种表情?你们都喜欢笑着的表情吗?(请幼儿下来)为什么?(笑能让别人心情变好,笑起来很帅很漂亮。。)过渡:我们小朋友们都说了,笑起来更加漂亮,而且让别人会快乐起来自己也会快乐起来。可是,小兔子,它还在难过呢。

三、讨论消除不开心情绪的办法,体验快乐的美好与重要

1.讨论帮助小兔开心起来的办法。

师:冬天,小兔的朋友们都走了,心里很难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兔开心起来呢?(幼儿想出合适的办法后,教师让小兔重露笑颜向小朋友表示感谢。(ppt3)

2.讨论帮助小男孩心情不好的办法。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位小男孩他今天不开心了,我们看看发生什么了?(ppt4)你们能用什么办法帮助他?他还有一件难过的事需要我们来解决呢,(ppt5),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跟他说,帮助他赶走难过。

(ppt4:小男孩不小心用网球打破了玻璃,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很难过ppt5:小男孩还想再看一会儿最喜欢的喜洋洋和灰太狼,可是妈妈说睡觉的时间到了,不能再看了。)小结:其实,难过和快乐,高兴一样,都是一种情绪,我们可以用方法赶走难过,

3.回忆自己难过的时候,让大家来想想办法,以后碰到同样的事就能赶走难过了。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你们会跟他一样因为这样的事难过吗?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大概请两到四位幼儿)

小结:我们不仅帮助了小兔子赶走不开心,我们自己也有了好多赶走难过的办法。以后要是又有难过住到我们身体里了,我们就可以用各种办法赶走难过。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大人对他们百般呵护,生怕照顾不周,而大人要求孩子帮助的却很少,甚至没有,孩子被大人的爱包围着,反而感觉不到这种爱了,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幼儿感知到别人的爱,从而萌发爱他人的意识,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小兔子高兴和伤心的情感,引发幼儿关爱他人,并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中,形象的教育手段,不断强化着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通过启发引导,孩子们有了爱他人的意识,萌发了要为别人做事的愿望。但是,中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往往有了好的动机,却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有目的地向幼儿讲解、传授正确的行为方式,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技能。从而感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恩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为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提供动力,以此来不断强化幼儿爱他人的情感。

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种植活动中,学习照料植物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观察记录。

2、愿意承担一定难度的事情。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材料:

水泡植物(如豆类、蒜)小喷壶、观察记录本、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选择需要种植的植物,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种植。

2、和幼儿共同讨论照顾植物的方法,如擦拭植物的叶子、晒太阳、定期换水等。

3、引导幼儿“领养”小植物,照顾自己“领养”的植物,鼓励幼儿定期观察所照顾的植物,并作简单的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篇4

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说那就更是了,幼儿的每一个器官都太弱小,容易受到伤害,我们应该要给幼儿建立保护自己的意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让自己受到伤害。

设计思路

牙齿是孩子身体的一个部分,班级中部分孩子由于不注重保护牙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龋齿的孩子比较多。基于牙齿咬跟随孩子很长的一段时间,牙齿跟孩子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9月20日又是爱牙日,因此开展活动保护牙齿。

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了解什么叫龋齿,龋齿的危害,然后通过一些方法:正确刷牙、经常漱口等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最后在延伸中让孩子记录自己的刷牙情况,鼓励孩子坚持的意志品质的养成。

活动目标

1、了解龋齿的危害,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感知正确的刷牙方法。

2、喜欢刷牙,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3、知道对牙齿有害处的东西是哪些,避免掉对牙齿有害的东西。

活动准备

1、课件“牙齿的秘密”、牙齿模型

2、课前调查一下有龋齿的孩子有多少

3、多媒体教室准备。

活动过程

一、我的牙齿——认识龋齿的危害和预防

1、(出示画面)“它是谁?在牙齿上干什么?”

2、(观看课件)“东东的牙齿怎么了?”(变黑、有小洞)

3、还看见了什么?(小结:原来东东的牙齿蛀掉了,我们把这颗牙齿叫做龋齿)。

4、检查同伴的牙齿,看看有没有蛀牙(在交流中教师进行简单的统计)

5、蛀牙好不好?会带来什么坏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6、小结:一旦有了龋齿,吃东西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很难受。

二、我会刷牙——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方法

1、你是怎么保护牙齿,不蛀牙的呢?(请牙齿好的幼儿来介绍经验)

2、刷牙的确是保护牙齿的好办法,那你们是怎样刷牙的?(幼儿个别经验再现)

3、正确的刷牙应该是怎样的呢?(出示牙具模型,介绍牙齿的构造和名称:上牙、下牙、咬合面)

4、利用牙具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过程: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牙齿的里面也要刷。(教师每介绍一个动作都请幼儿模仿做做看。)

5、我们一起来做做看。(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刷牙操)

6、看看刷牙了之后会怎样?(观看课件第四部分)

三、天天刷牙——活动延伸,愿意每天刷牙并记录

1、(出示刷牙记录表),记录表上的文字、图符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鼓励幼儿每天早晚刷牙后进行记录。

幼儿园中班左和右教案篇5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活动一:我知道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人们追求团圆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带幼儿走出家门,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收集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2.展出幼儿收集的资料,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看一看、说一说,丰富对元宵节的认识。

3.利用进餐前后时间,组织幼儿谈一谈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

活动二:参观花灯展

主要涉及领域:语??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

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

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活动三:自制花灯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不同形状的包装盒,自制花灯。

2.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制的花灯,体验成功的快乐。

3.知道与同伴合作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

2.制作花灯的各类材料(各种形状的包装盒、蜡光纸、废旧图书、剪刀、油画棒、胶棒、彩线、穗子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制作花灯的愿望。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花灯,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2.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讨论自制花灯的方法和规则。

★指导语:

①桌上都有些什么材料?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②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哪些材料可以给你帮助?

③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什么?

3.自选材料,制作花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花灯。)

4.相互欣赏、讲述自制的花灯。

活动四:有趣的灯谜

主要涉及领域:语??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

2.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用散步时间带幼儿来到花灯展区,开展猜谜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灯谜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

2.可采用教师念谜面、幼儿猜谜的形式进行。

活动五:卖汤圆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知道汤圆是什么吗?你认为该怎么样卖汤圆呢?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指导语:

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

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活动六:热闹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回忆、迁移已有经验,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和喜庆情景。

2.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开展过关于“元宵节”的主题庆祝活动。

2.图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布置元宵节环境和举行庆祝活动的过程,丰富绘画经验。

★指导语:

①过元宵节的时候,幼儿园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进行了哪些活动?你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在活动中,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2.讨论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节日喜庆的气氛和自己愉快的心情。

★指导语:在过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色彩来表现?

3.绘画创作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断丰富画面。)

4.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