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的教案5篇

时间:2023-04-07 作者:Kris 备课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预先撰写的应用文种,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始前,教师一定都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是时候写一份教案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语言活动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言活动的教案5篇

语言活动的教案篇1

教案准备:教师和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绘画纸每人一张.配乐诗歌《小画笔》的磁带

活动重点:能吐字清晰、完整的朗诵。

活动难点:能理解的内涵。

教案过程:

出示各色水彩笔,直接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这些彩笔都有那些颜色?用小画笔可以做什么事情?

二、教师介绍名称,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幼儿欣赏:

1、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含义:红笔可以画什么?蓝笔可以画什么?小帆船和山是什么颜色的笔画成的?为什么说祖国是个大花园?祖国大花园是怎么画成的?

2、幼儿欣赏配乐《小画笔》;

三、幼儿学习朗诵;

1、幼儿小声跟老师朗诵。

2、全体幼儿跟音乐完整的朗诵。

3、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能有感情的随音乐朗诵;能力一般幼儿要求完整的朗诵;能力弱的幼儿能在老师提示下完整的朗诵。

四、幼儿用彩笔自由绘画:美丽多彩的世界。

1、引导幼儿讨论:小画笔还能画什么?启发幼儿充分去想去说,并用画笔画出美丽多彩的世界。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语言活动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的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1)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画面上的物品名称。

教师:请你们仔细看看书的第13页,谁能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2) 教师逐一介绍画面上的内容,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物品的作用。

(3) 教师再次提问:什么时候人们会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呢?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教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呢?都是因为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教师: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的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呢?

3、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一遍,请幼儿边听边指出书中和儿歌内容对应的图片。

(3)引导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跟着教师朗诵儿歌。

语言活动的教案篇3

活动名称:语言活动

活动内容:孤独的小熊

活动目标:

1、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2、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背景音乐。

2、毛绒玩具小熊(系红领结)一个。

3、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听到老师说什么表情的时候,小朋友就把这个表情表演出来,看谁反应又快,演的又好。关上小门!

二、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出示玩具小熊,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我们一起看看他长什么样子。他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他脖子上系个什么?小熊长得漂亮吗?可这只漂亮的小熊每天孤零零,谁也不跟他玩,这是为什么呢?猜猜看!

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得吧!

三、观看图片

1、欣赏故事第一段:孤零零的小熊。(从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提问:

①小熊先去找谁玩?小猪和他玩了吗?

②小熊又去找谁玩?小熊和他玩了吗?

③大家都不跟他玩,小熊这时的心情会怎样?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去找河马。

小熊伤心极了,他又会去找谁呢?(从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问至你照着镜子瞧瞧)

提问:

①小熊问大河马,大河马是怎么回答的?

3、欣赏故事第三段:小熊笑了。

小熊最后笑了吗?接着往下看(从小熊心里想至故事结尾)

提问:

①小熊真的笑了,小熊一笑,动物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家喜欢怎样的小熊?

师小结: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观看图片,自由讲述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朋友呢!大家看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再来看这一张照片,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原来大家都喜欢开心的朋友,不喜欢板着脸的小朋友,“板着脸”可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啊!看,我们小三班的老师和小朋友笑得多开心呀!

五、观看照片、体验微笑带来的欢乐情绪

小朋友笑的时候真漂亮!微笑不仅能使别人喜欢我们,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如果经常微笑,我们就很少生病,而且越长越漂亮!

六、结束部分。

小熊脸上笑咪咪的,小动物都喜欢这位爱笑的朋友。小朋友,你们喜欢他吗?听!音乐响了,我们带上微笑和小熊一起跳支舞吧!

活动延伸:

给小朋友和小熊拍照留念。

语言活动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组织实施此次活动前首先对原教材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这首儿歌简单、易懂、情景性强,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表演,因此活动目标定位在:在朗诵、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用多种方法大胆表现儿歌。另外为了让儿歌更有结束感,对原儿歌又进行了修改,在儿歌的最后又加了一句"美丽的春天来到了!"

在新授儿歌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努力使幼儿达到"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理解地学"的目的。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享受说儿歌的乐趣。

2、能使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3、能用集体、分组等方法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制作的花、草、青蛙、小鸟、蜜蜂头饰。

2、春天的背景图及活动的教具。

3、花、草、青蛙、小鸟、蜜蜂的家各一个。

4、小魔棍一根。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图片说:"春姑娘帮老师请来许多她的好朋友,请你们看看都有谁?"(花儿、小鸟、小草、蜜蜂)

二、引导幼儿了解儿歌内容并学说儿歌。

1、"春姑娘送给我一根小魔辊,它的本领可大了,只要先说一句魔语,再轻轻一点,就会变出神奇的东西。如果老师用魔棍点一下花儿、草儿、青蛙、小鸟,他们会怎样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后,边说魔语"花儿笑"边点击并揭开花心,露出笑眯眯的花儿。

请幼儿说魔语用同样的方法揭开另一朵花心。

2、"如果用魔棍点击草儿呢?请注意听老师说的是什么魔语?草儿怎样了?"幼儿想象后老师边说"草儿摇"边自己在后面晃动小草。请幼儿说魔语点击小草。

3、"小青蛙着急了说:快用给我点一下吧!我想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充分想象后,老师边说青蛙跳边自后面扯动青蛙,使青蛙跳起来"。请幼儿尝试。

4、"小鸟也要试一试,请你们猜猜我说的是什么魔语?"幼儿猜后,教师边用唇语说出"小鸟叫"边扯动小鸟。请幼儿说魔语并尝试。

5、"有一位小客人说,必须先说魔语,才会出来。是谁呢?"老师边说"蜜蜂嗡嗡唱歌谣。"边出示蜜蜂。请幼儿尝试。

三、老师重新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魔语),鼓励幼儿加上相应的、不同的动作。

四、请幼儿表演儿歌。

1、老师手持"魔棍"扮演春姑娘,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分别站在"自己的家"里,随着老师的魔棍,分组边说儿歌边进行表演。

2、以春姑娘请好孩子表演的方法,请幼儿在最后加一句"美丽的春天来到了",请所有的幼儿都跑出来跳起来一起说。

3、可请幼儿互换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提供相应的图片及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语言活动的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中间段的内容。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用的不同碗筷、饭菜等名称,尝试更换儿歌中原来的词,仿编儿歌,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操作卡片《逗蚂蚁》、电视、影屏展示台。

2.准备不同材料的碗、筷。

3.配有汉字的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相同)

(二)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了解不同材料的碗筷。

3.熟悉常吃的饭菜名称。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蚂蚁的情景,告诉幼儿:“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朗诵一首叫《逗蚂蚁》的儿歌。”

2.教师朗诵儿歌,注意一问一答部分的语音变化,朗诵应富有节奏感。

3.出示图片,教师操作,提问:

①小朋友叫蚂蚁来干什么?

②小朋友请蚂蚁吃什么莱?吃什么饭?用什么筷子?用什么碗?

③蚂蚁吃完了吗?怎么吃的?

④蚂蚁为什么是“哼唷哼唷搬得欢”?

⑤你有没有请蚂蚁吃过饭?吃的什么?

⑥如果你请蚂蚁吃饭,想让它吃什么?用什么筷子?用什么碗?

4.幼儿学习朗诵儿歌1―2遍,朗诵时,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问答两部分分开念,以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仿编儿歌

1.准备不同质地的碗筷。

2.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请蚂蚁吃饭,吃什么?用什么筷子?用什么碗?”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来思考。

3.出示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碗筷,如:陶瓷碗、塑料碗、木筷、竹筷、象筷等,教师示范仿编儿歌的中间4句:“什么饭?白米饭。什么菜?炒菠菜。什么筷?塑料筷。什么碗?陶瓷碗。”

4.幼儿仿编儿歌,然后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自编的4句儿歌。

5.幼儿自由仿编儿歌,将精彩的4句组合起来,成为一首新的儿歌。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画蚂蚁,剪蚂蚁,以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学会歌唱蚂蚁,充分感受此文字中的天真烂漫情趣。

科学:了解蚂蚁的外形和习性。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运用已有知识仿编儿歌。

六、环境中渗透 制作蚂蚁手指套,供幼儿平时操作。

七、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朗读这首儿歌,让幼儿充分感受童年天真烂漫的情趣。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幼儿仿编的儿歌较为单一。

评价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