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案而言,只有保证质量才能让同学们爱上课堂,教案在拟订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与时俱进,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在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创编歌曲,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仔细参观花灯展,认识各种花灯,了解它们的名称,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灯。
活动过程:
1、回忆歌曲《大家来看灯》
2、引导幼儿回忆花灯展,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些花灯,为什么。
3、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4、幼儿讨论。
5、请幼儿回答。
6、请幼儿试着把歌词中花灯名改成自己喜欢的花灯,并唱一唱。
7、小组演唱。
8、找好伙伴演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延伸: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快速、连贯的唱给家人听。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幼儿需要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快乐,并能够快乐的学会歌唱。平时孩子们见到花灯的几率不高,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就对孩子们布置要求,去街上看花灯,可以的话自己也可以买个花灯回家玩一玩。
在上社会课时拎出元宵节,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所以在进行这课时时,孩子们已经非常了解。已经可以知道并报出许多花灯的名字。比如:“兔子灯,荷花灯等等”花灯名。
所以这课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掌握了歌词,在钢琴伴奏的同时孩子们渐渐的学会这首歌曲,并且能够愉快的歌唱。第一段,我教授歌词。第二段,有意让幼儿进行创编,把原先的花灯改换自己喜欢的花灯,孩子们很有乐趣有:“小马灯、小羊灯、母鸡灯”各色的花灯,闻所未闻,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想象,还是让我感觉很高心。
短短的一首歌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下课了,孩子们扔饶有兴致的在唱着:“小哥哥呀小姐姐呀……”
课后我也进行了延伸:比如元宵做花灯、吃汤圆。让孩子们体验自己做元宵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我的妈妈是中国》。
2、利用图谱,幼儿能够自己学习、记忆歌词。
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画有花儿、星星、小朋友的图谱,三颗红色的爱心。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有“祖国妈妈”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谁愿意来和我们介绍一下他的妈妈呢?
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他妈妈的一些情况。
2、学习歌词。
刚刚有几个小朋友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妈妈,说的很好。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希望今天你们能给我一个答案。
⑴出示画有“花儿”的图谱,提问:
①花儿的妈妈是谁呢?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幼儿不能一下子说出答案,引导幼儿思考“花儿”它是在谁的怀抱里面长大的呢?)
②幼儿自行总结答案:“花儿的妈妈是大地。”
③教师在原来的图谱上画出大地。
⑵出示画有“星星”的图谱,提问:
①那星星的妈妈有时谁呢?
②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幼儿总结答案:“星星的妈妈是天空。”
③教师在星星图谱的基础上,画出天空。
⑶出示画有小朋友的图谱,提问:
① 下面这个问题最难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妈妈,既是你的妈妈,也是我的妈妈,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谁知道答案呢?
②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③教师总结:听了小朋友的话,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我们真的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中国!
⑷我们来看着图,把你们自己刚刚创编的歌词来水一说吧。
3、听旋律,自己学习歌曲。
⑴播放磁带录音音乐。
①教师压低嗓音说:“大家都别讲话,现在只要你们静静的听,静静的听听磁带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唱这首歌的。”(2遍)
②第三遍播放,幼儿可以轻轻的跟着旋律哼唱。
③第四遍播放,幼儿可放开嗓音歌唱。
⑵教师弹琴,幼儿和着琴声演唱歌曲。
4、学习第二段的歌曲。
⑴分别在三幅图谱上贴上红色的爱心,在之前的基础之上,学习第二段的歌词。
⑵演唱第二段的歌曲。
5、结束活动。
唱完了这首歌,我特别想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我先想听听你们想对祖国妈妈说什么?
(幼儿自由对“祖国妈妈”说自己的心理话。)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恰逢国庆,所以在目标中,我提出“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感情”的要求。从课堂的前半部分教学情况来看,幼儿利用图谱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并在熟悉的基础之上,自己学习了歌曲。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让幼儿又继续学习了第二段歌词,幼儿这时出现了混淆,第一段与第二段开始“打架”,所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完整的学习歌曲是不科学的,安排在第二课时会更加的合理,幼儿的学习效果也将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欢快气氛,随音乐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手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ab段乐曲,大胆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结合故事情境了解“木头人”的含义。
2.随音乐节奏,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二、了解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玩法。
1.欣赏a段音乐,玩游戏“木头人”。
(1)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木头人”游戏。
(2)配班老师做“熊”,师生一起玩木头人游戏。
(3)一幼儿做“熊”,再次游戏。
2.欣赏b段音乐,探索选“聪明人”。
(1)讨论:怎样把熊引开?
(2)和配班老师合作随音乐表演选“聪明人”。
(3)提问:村长是怎样选“聪明人”的?“聪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体游戏“熊和木头人”。
1.师生合作:配班老师做熊,老师做村长,幼儿当村民完整游戏。
2.生生合作:两名幼儿分别做熊和村长,其他做村民进行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篇4
1.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熟悉3/4节奏。
(2)感受乐曲,有表情地吟唱歌曲,尝试大胆地创编歌词。
2.重点与难点
本教材的重点是熟悉乐器继续培养幼儿节奏感;难点是让幼儿有表情地吟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
3.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
(1)歌曲《听》的伴奏磁带。
(2)提供舞蹈道具(如:彩带、花朵等)。
4.设计思路
大班下期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但是对于3/4的乐曲还需要给予不断的听赏,使幼儿熟悉3/4节奏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歌曲《听》,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奏感,感受3/4旋律,同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根据本教材歌词简单易懂的特点,我们尝试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提高幼儿音乐兴趣,并且在反复创编中进一步感受3/4节奏。
5.活动流程
(1)在角落游戏中听赏旋律,感受旋律,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①在角落游戏中放入磁带《听》引导幼儿听赏,感受3/4节奏,感受旋律的美。
说明幼儿可以在角落里听着音乐自由舞蹈,教师指导重点是让幼儿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切准3/4节奏,可以提供一些刀具激发幼儿自由创编感受乐曲的兴趣。
幼儿自由听赏、自由创编可在角落里延续二周左右,叫要鼓励所有的幼儿都来参与。
角落游戏中这个内容的讲评很重要,讲评的内容应该从幼儿切准3/4节奏和幼儿大胆创编舞蹈感受旋律的美着手。
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共同游戏"今天是多么美好"师生接龙说:"我听见风儿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听见闹钟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听见树叶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要求接龙时和别人说的不同,要求有一定的节奏。
说明幼儿在参加这个结论游戏时,为今后的创编歌词打基础,教师指导应将重点放在创编不同的内容以及让幼儿用3/4节奏说出话语。
(2)在集体活动感受乐曲,表现乐曲,创编歌曲。
①感受乐曲,有表情表现3/4旋律。
教师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听赏歌曲,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鼓励幼儿有表情吟唱歌曲。
说明这首歌的旋律幼儿已经在角落游戏中反复听赏,是熟悉的,这首歌的歌词又是相当简单的,因此在完整听赏教师的演唱后可鼓励幼儿有表情吟唱歌曲,这里的指导重点依然要引导幼儿唱准3/4节奏。
②鼓励幼儿尝试创编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鼓词,看谁唱的最好,幼儿可以将生活中、游戏中的内容都创编进歌词里。
教师指导重点是幼儿在演唱创编出来的歌词时,也应注意切准3/4节奏。
教师指导幼儿创编歌词要引导幼儿运用规定的句型,大胆地想象,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
(3)在角落游戏中进一步感受乐曲,探索创编。
①继续在角落里让幼儿根据乐曲大胆创编舞蹈,切准3/4节奏。
②在角落里放入游戏"创编比赛",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创编歌词,进一步感受3/4节奏,并在集体、小组面前大胆表演。
说明此内容可以放置1~2周,鼓励幼儿都来参与,教师指导重点应放在幼儿大胆创编,切准3/4节奏以及有表情吟唱上。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篇5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初步学习局部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学中善于提问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喜欢歌唱活动。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鸡和蛋”。
5、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图谱、部分卵生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师:你们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二、 欣赏与感受。
1、 完整感受(两遍左右)。
①、第一遍范唱(钢琴给一个音):今天,老师就要来唱一首“鸡和蛋”的歌。
②、第二遍范唱(钢琴单手):要求一边想怎样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
2、 游戏感受(三遍左右)。
①、当老师唱到“小鸡”的歌词时候,做相应的小鸡肢体的动作,其余不用做(部分孩子)
②、唱到“蛋”的歌词时,做相应蛋的动作,其余不用做(全部幼儿)
③、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现“小鸡”,一部分表现“蛋”。
三、 学唱歌曲
1、 看图谱验证,填充图谱,完整演唱。
2、 学习局部默唱。(用手指按住嘴唇的图示表示,遮挡相应的局部图谱)
3、 图谱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练习
仿编歌曲,用其他动物代替鸡。
小百科: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篇6
设计意图:
《三个和尚》的故事,孩子们都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故事内容相匹配,念起来琅琅上口。歌曲旋律优美、欢快、动听。乐曲中的“嘿嘿、咿咿”使歌曲变的诙谐、有趣,深得孩子们喜爱;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识到音乐课不仅仅是教会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还应在幼儿会唱的基础上发展幼儿多方面的音乐素质,于是,在我设计了 “以动画片配歌曲为主线,以三个闯关形式,引导孩子们不仅学会唱这首歌,并且培养孩子用对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体验唱歌获得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的变化用不同的对唱形式表演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教育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活动准备:
《三个和尚》动画课件、图谱、礼物盒、礼物、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引起活动兴趣。
?柳树姑娘》使幼儿能够用“哼唱”、“啦”、 “唱词”等不同方式练习发声。
二、看动画引入主题,学说歌词。
1. 利用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2. 用不同形式学说歌词,进入闯关第一环节。
① 示范唱歌曲(要求幼儿说出其中部分歌词)。
② 分析图谱,有节奏读念歌词,强调弱拍起的“嘿嘿、咦咦”的法《三个和尚》。
③ 幼儿和老师进一步熟悉歌词。
④ 老师宣布:
刚才由于小朋友们的团结努力,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打开神秘礼盒第一层),想不想把第二层也打开呀?那就进入咱们今天的下一个环节——学唱环节。
三、用不同一形式学唱歌曲。
⑤ 试听《三个和尚》音乐,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⑥ 试跟老师唱一遍(纠正不足之处)。
⑦ 配旋律唱,注重节奏感培养。
⑧ 提出更高要求,给动画片配唱歌曲时的表情、声音、节奏等。
5.配动画片演唱。
6.老师宣布第二关顺利通过(找一名幼儿打开神秘礼合的第二层)。
四、用对唱地方法表现歌曲。
1. 请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能把歌曲唱得更加好听?(幼儿回答)。
2.老师与幼儿试着对唱。
3.老师、幼儿对唱(完整一遍)。
4.男女分组、交换对唱(纠正不足之处)。
5、幼儿用对唱形式进行表演唱,为动画片配音。
6、老师宣布:顺利通过第三关。
五、结束部分老师总结:
1.幼儿商量:一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为什么又没有水喝了?怎样才能有水喝呢?
2.老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不能学习三个和尚的懒惰,只有团结、合作才会有水喝,今天由于我们小朋友的团结合作,才会很好地完成交给你们的任务。
3、发礼物结束活动。
教研点评:
这一教学活动选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导入时,结合春天里柳树发芽自然导入发声练习,接着,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教学课件、闯关、对唱、配音、讨论等形式,不断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突出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