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10加几教案6篇

时间:2022-09-30 作者:pUssy 备课教案

工作多年来,教师对教案的书写方式一定都格外的熟练了,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先完成的文字载体,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前班10加几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前班10加几教案6篇

学前班10加几教案篇1

【活动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的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去创设学生乐意学、主动学的课堂氛围。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对学习的苦与乐有一个初步的、辨证的认识。

2、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有苦也有乐,体验到“乐在其中”。

2、难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以苦为乐,体验成功的艰辛和乐趣。

【活动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例,说明学习是苦或是乐;课前收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小品表演;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老师、家长的表扬?心里快乐吗?当你们成绩下降,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内心又时怎么样的感受呢?那么,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呢?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同学们一起来仔细地品味一下学习的苦与乐。

二、活动与训练

1、小品表演。提示;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说的?小品简介:人物:学生甲、学生乙。

2、讨论交流:

⑴看了小品之后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⑵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来谈谈你们对学习事苦还是乐的看法。说得好的学生戴上一个精灵的头饰。

3、继续讨论下述三个问题:

⑴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有时遇到一道难题,想了很久还是解不出来,后来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时你们的感受是苦还是乐?

⑵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为了迎接考试,连续几天放弃了休息,甚至电视节目也不看,结果在公布考试成绩时知道自己得了100分。这时,你们的内心是不是高兴得无法形容?⑶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今天在学习上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经理,但自己长大后,能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那时,回过头来你们一定会说,学习虽苦犹乐。

4、请同学将收集到的各类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向大家介绍并作解释。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知道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当想到这种艰苦能换来知识、换来赞扬、换来为国家出力的本领时,你们就会体味到“苦尽甘来”,“乐在其中”了。

四、活动反思

这堂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学习中的快乐和困苦,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学前班10加几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1、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特殊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会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成长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园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星期三晚上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2、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只有思想、理念上的重视,而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相支撑,是不能很好落实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

因此,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家长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应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做情绪的主人,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一起玩,真快乐》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自己高兴》、《孤独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高兴,我快乐》、《困难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中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大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3、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4、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学前班10加几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孤独。

2、能够正确认识独孤,并学习如何远离独孤,走向合作。

3、通过连体人、背靠背、两人三足这三个相关合作的游戏,幼儿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此次课程学会分享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一组讲述孤独兔子故事的幻灯片,几张挖了两个洞的报纸以及废旧的纸盒皮等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啦,因为小兔子最后需要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从其中的图片讲述小兔子的性格遭遇。故事概况:从前有一个小兔子,由于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所以都很少出去和别的小伙伴们做朋友。

可是有一次森林里面突然起了大火,大家都在互相帮助思考逃生的办法,可是小兔子却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大火中挣扎着,如果当时小朋友正好在小兔子的身边,会怎样帮助小兔子顺利逃离火灾现场呢?

2、针对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自由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再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回答让幼儿参与讨论。并从讨论中得出幼儿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作。

3、设计游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游戏一:连体人。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将挖好两个洞的报纸分别套在两个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两人一组沿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跑、过障碍物等。如果报纸中途破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说明:障碍物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纸盒铺成的小路,或者是教师自行画的圈圈之类的。

游戏二、背靠背。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让幼儿两两背对背坐下,两腿伸直,双手臂向后互相钩住,然后试着站起来。

说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划定一些范围,首先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派出两个小朋友进行游戏,剩下的小朋友为自己的组员加油。轮流着进行。

4、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们在玩完之后分小组分享感受。

教师叫几个小朋友代表进行讲述自己小组的体会。教师:小朋友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都很开心,都知道怎样去跟自己的小伙伴好好合作与沟通,所以呢,可以看出我们班的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是孤独一个人的。

那么刚才故事中的小兔子呢,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悄悄的告诉老师它通过你们热心的帮助已经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啦,所以不再孤独一个人了,于是呢,最后就能够安全的和小伙伴互相合作逃离火灾现场了。它呢,要老师谢谢小朋友的热心帮助!

5、活动结束

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又是听故事又是玩游戏的玩的很开心,那么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能够想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做事情呢?在家里面,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在幼儿园里面,和小朋友们、老师们在一起,大家相亲相爱,是不是不会感到孤独了呢?

所以呢,小朋友们在家里面可以帮忙爸爸妈妈拿拿拖鞋,端端水,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合作搬搬桌子之类的,于是,什么事情都难不倒我们啦,对不对?

学前班10加几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愿意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尝试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好害怕》。

2、事先让幼儿和家长讨论并记录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3、打针情景。

活动过程

一、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们看,谁来了?(小熊)

小熊今天怎么了?小小的圆眼睛瞪得大大的,毛都立了起来,双手握得紧紧的。到底怎么了?(不高兴、生气、害怕)

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来是遇见了一只凶恶的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

二、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那你有害怕的时候吗?(有)

昨天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已经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老师巡回倾听)

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么?(大灰狼)

为什么会害怕?(因为大灰狼会咬我们)

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不舒服)

我们来做做害怕时的样子。

原来害怕时我们会全身发抖、缩成一团;还会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等,真不不舒服。

3、经验归类梳理。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厉害的动物?(我怕老虎、我怕的是蛇)

总:原来你们都害怕蛇、老虎、大灰狼这些厉害的动物。(教师边说边出示展板)

你害怕的是什么?(刀)

为什么?(因为它会把人割伤的)

总:原来还有一些小朋友害怕刀、刺、电等这类东西。(老师边说边揭示第二部分展板)你们为什么害怕这些东西?

(因为插头有电要电死人的;剪刀碰到别人也会受伤的)

你害怕的是什么?(打雷)

为什么?(很响,很吓人)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很响的声音?(我怕气球爆炸、风声)

总:原来那些很响、很恐怖的声音也会让我们感到害怕。(出示展板第三部分)

我们来看看他害怕什么?(打针)

为什么?(打针很疼)

哦,有很多小朋友因为怕疼,害怕打针。(揭示展板第四部分。)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害怕,害怕是种冷冷的、紧紧的、不舒服的感觉。害怕的时候我们会哭、会躲起来。你喜欢这种感觉吗?(不喜欢)

三、讨论交流,克服害怕心理。

1、结合展板,讨论解决的办法。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不害怕呢?

遇到这些凶猛的动物时,我们可以怎么做?(逃跑、躲起来、找妈妈……)

总:有了这些好办法,我们就不怕这些凶猛的动物了。(将害怕表情翻面成笑脸)

电、刀这些东西,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用到,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受伤,那该怎么做?(小心使用、不玩电和火、请爸爸妈妈帮忙)

总:你们真会动脑筋,这样这些东西我们也不怕了。(翻转笑脸)

听到可怕的声音怎么办?(捂耳朵、放音乐、让妈妈抱)

总:原来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分散注意,战胜这些可怕的声音。(翻转笑脸)

3、情景表演,积极面对害怕。

打针你们怕吗?

打针可以治疗疾病;打预防针可以让我们身体变得棒棒的,能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打针呢?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害怕?(有的不怕,真勇敢;怕,打针的时候不看,躲在妈妈怀里……)(找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说一说:你为什么不害怕,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来学学打预防针的样子:袖子卷一卷、手臂弯一弯、脑袋歪一歪,告诉自己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你们真勇敢!翻转表情)让幼儿大声地说出来:打针我不怕!

小结:原来有些害怕的事情,我们可以躲起来,说出来告诉别人,或者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情,这样害怕就会变少。但有的害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也就不怕了,就像打针一样。

四、绘本回归,生活应用。

1、回归绘本,了解小熊的克服方法。

你们都想到了好办法克服了害怕,变成了勇敢的孩子。小熊有没有变勇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多媒体)

它想到了什么办法(躲得远远的)

现在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开心)

是啊!因为它也知道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做了。

2、生活应用,克服害怕

今天来了这么多不认识的客人老师,刚才进来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敢大声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呢,有点害怕吧?那现在,你还害怕吗?那让我们大声地去跟客人老师打打招呼,去抱抱她们,好吗?

学前班10加几教案篇5

活动目标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㈠游戏捕鱼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认识数字7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学前班10加几教案篇6

活动名称:捉螃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让幼儿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的体态是在提示他们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提醒幼儿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1、剪辑音乐,加入捉螃蟹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a段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用伸脚动作表现螃蟹。

师:你们见过螃蟹吗?螃蟹有很多脚。看,我现在扮一只大螃蟹!

(2)教师:这也是一只脚,它可以怎么动?你们学学螃蟹的脚动一动。

(3)幼儿跟随老师听a段音乐,做螃蟹伸脚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螃蟹吹泡泡。

教师:螃蟹喜欢在河里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吹泡泡吧!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

教师: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谁愿意学一学?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学习b段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挠痒痒”的动作。

教师:哎呦,我怎么了?(做挠痒痒动作)螃蟹是怎么挠痒痒的?你们做给我看看!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螃蟹挠痒痒的动作。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也痒,我们再挠一挠。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把动作做得更整齐些。

教师: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把这些有趣的动作做整齐吧!(如可先拍两下手再挠痒痒)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表现螃蟹的动作。

(1)教师提醒幼儿看对面的同伴做吐泡泡的动作,但是不能吐口水。

教师:我们一起跳个螃蟹舞吧,螃蟹还可以对着谁吐泡泡呢?

(2)教师根据幼儿所做动作的情况,重点提升个别动作,并再次完整地表演螃蟹舞。

5、教师组织幼儿倾听并感受尾声捉螃蟹的音乐。

(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尾声捉螃蟹音乐。

教师:小螃蟹在河里玩得真高兴啊,忽然谁来了,他来干什么?

(2)教师出示“捕捉网”,组织幼儿讨论游戏玩法及如何躲避捉蟹人。

教师:“小螃蟹”,你们刚才有没有碰到别的“螃蟹”呢?你怎么走才不会碰到别人呢?

6、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幼儿在场内散点站位,听音乐完整做动作。动作转换时,教师用体态提醒幼儿。引导幼儿躲避时注意用眼睛看两侧,不碰别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