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课程教案小班8篇

时间:2023-01-21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为了活跃课堂,我们需要学会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教案,为了较好的完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师们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课程教案小班8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8篇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1

活动目标:

1、在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2、感知儿歌、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3、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贴有“白云娃娃”的蓝色粉画纸若干张,用铅笔在“白云”下面画上“竖线”。(贴在墙上,直接作画)

2、分别装有红、黄、蓝、绿4种水粉颜料和吸水的海绵。

3、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学习兴趣。

(1)音乐游戏《大雨小雨》(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和点、提的动作)。

(2)老师边蘸色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下由“云”而下地顺着铅笔线点画雨滴。

(3)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怎样画出雨滴的?

(4)请一位幼儿来模仿老师点画出雨滴,全体幼儿边听唱《大雨小雨》,边空手练习一下一下地点,注意不拖拉。

(5)请两位幼儿示范同方向点画如何不碰撞,以及擦手的要求。

2、幼儿作画

(1)两位幼儿共同点画一朵云上下来的雨滴。

(2)老师巡回指导。

3、评价活动。

(1)将作品贴在活动室墙上。

(2)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桌面,整理作画工具。

(3)幼儿自由地去观赏作品。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夹心饼干,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告诉幼儿要制作饼干送给好朋友,请幼儿带两块一样的饼干来园。

2.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一次性餐布、小勺、浅盘。

活动过程

1.观察饼干。

你们的饼干真多呀,它们一样吗?

你的饼干像什么?(像太阳、像屋顶、像本小书等)

请幼儿闻一闻饼干的气味。

教师出示两块一样的饼干。饼干也有它的好朋友,它们脸贴着脸,中间夹上一层甜蜜蜜的酱料,最后轻轻地合拢,就成为“好朋友夹心饼干”了。

2.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认识各种酱料,教师示范:用小勺舀出酱料均匀地涂在一块饼干上,然后与另一块饼干合拢。

配合念儿歌:“中间夹层甜甜酱,头碰头,脸贴脸,轻轻合拢真开心!好朋友饼干做成了!”

幼儿选择喜欢的酱料进行制作。

3.分享活动。

将自制的“好朋友夹心饼干”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好吃吗?哪个好朋友送给你的?

活动建议

1.饼干的外形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他们在配对、比较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图形的初步认识。与朋友互赠饼干体现了社会性要求。

2.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材料,甜面酱、花生酱、芝麻酱等较容易准备,有条件的可提供色彩丰富的色拉酱、果酱等,以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酱料不宜太稀,要宜于涂抹。

3.如果幼儿人数较多,建议酱料分多盒盛装,避免幼儿操作时拥挤。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3

活动目标:

1、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3、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

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

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

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

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学说儿歌(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

互动问题:

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

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

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

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画封闭的圆形。

2、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并选择不同颜色的图形进行粘贴。

活动准备:

范例若干(事先布置在教室周围)、各种彩色手工纸剪成的圆形、方形、三角形饼干若干、纸盘若干个(幼儿每人一份)、浆糊、抹布、小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讨论

1、 教师出示一个盒子“我这里有个小盒子,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2、 我们来看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哗!原来是娃娃吃的饼干,是什么颜色的?什么现状的?圆形饼干是绿色的。

3、 你们刚才吃过饼干了,老师没吃过,现在我的肚子饿了,我也想吃饼干。我吃饼干前要把饼干先放在盘子里,(教师边讲边演示)呀!饼干怎么放不上去?你们真聪明要先抹上浆糊,这样就可以放在盘子上了。我放在盆子里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饼干?我再放几块,要放得分开些,否则会吃不到的。

4、 我放了那么多饼干,现在我可以开始吃了,吃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饼干呢?阿呜一口真好吃。我再想吃一块饼干,吃什么颜色的呢?再吃一块红色方形的饼干,啊呜一口,我吃到了吗?(没有)请一个小朋友帮助我吃到,谢谢。

5、现在我吃到了,还有谁想上来吃饼干?请几位幼儿上来示范“吃饼干”画封闭的圆形。

(二)、创作要求

老师知道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喜欢吃饼干,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盘子、许多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饼干,等会儿吃饼干前有要求的不要忘了先把饼干放到盘子里,饼干要分开些,然后再请笔宝宝来帮忙吃饼干》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用有没有吃到,提示画封闭的圆。

2、启发幼儿选择不同颜色边粘边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5

活动目标:

1. 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水可以变化。

2. 乐于动手探究水的变化,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 水的两种形态:一杯水、一个冰花或冰块(预先做好)

2. 酒精灯一个、铁皮一块

活动过程:

1. 导入

出示一杯水,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老师今天请来一位朋友,他有一个小故事要与大家分享,你们认得他是谁么?

2. 听一听、讲一讲

师:今天,小池塘里的水跟风发生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水好像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看看到底小池塘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完整欣赏故事《会变的水》

关键提问:小池塘里的水变成了什么?小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变?

小结:原来不同的季节小池塘里的水有了不同的变化。夏天变成了水蒸气,冬天变成了冰。

3. 玩一玩、说一说

l 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冰花(冰块)给幼儿玩,让幼儿体验冰化成水的过程。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不同的水,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冰块变成了什么?

小结:原来冰块变成了水

l 师演示水滴蒸发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滴水烧了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

小结:原来水因为火烧了以后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

活动延伸:

幼儿在家中尝试让水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进一步了解水三态之下的特性。

附故事:会变的水

风对小池塘里的水说:“你看见我吗?”

水说:“看不见,可是,当树枝摇、旗帜飘、天空呼呼叫的时候,我知道你来了。不过有时候你也看不见我,因为我会变。”

风笑笑说:“我不信!”

夏天,太阳晒着,晒着,小池塘里的水不见了。

到了秋天,风来问水:“夏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说:“我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去了。”

冬天,北风吹着,吹着,小池塘里的水又不见了。

到了春天,风又来问水:“冬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说:“我在池塘里结成冰啦了。”

风说:“啊!你真的会变!”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找找、看看、说说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怎样睡觉

2、幼儿每组一套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卡片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这里有许多有趣的动物卡片,你们可以去看一看,

找出一个你认为它是在睡觉的动物,然后和好朋友看一看、讲一讲。

2.幼儿操作卡片,教师引导提问。

(1)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

(2)你从哪里看出它在睡觉呢?

二、看图片讲述

1.教师:小朋友刚才找了好多睡觉的动物,讲得真好。

2.提问:谁讲给大家听听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为什么你认为它在睡觉?

(边讲边出示大图片)

3.课件演示,教师总结:

小朋友真聪明,知道仙鹤是单脚站着睡觉的。马是四脚站着睡觉的。猫头鹰是睁只眼闭着眼睡觉的。

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蛇盘着身体睡觉。它们和我们人类睡眠姿势不一样。

三、拓展丰富

1.教师: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物有奇怪的睡觉姿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睡觉姿势吗?

(幼儿讨论、讲解)

2.课件演示--蚕宝宝、鱼

(1)提问:它们是谁?猜猜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观看课件:蚕宝宝抬着头睡觉;鱼儿停在水中睡觉。

让幼儿也学它们做做动作。

四、游戏巩固

1、教师: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小动物来一起做个游戏《它们睡着了》。

我叫一个小动物名字,大家赶快学它们睡觉姿势,看看谁做得快做得好。

2、结束:自然界有好多动物有奇妙的睡觉姿势,你们回去看看电视、看看书以后再来讲给大家听吧!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厨房的主要设备,初步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

2、让幼儿感受厨房里的叔叔阿姨的辛苦。

3、教育幼儿要热爱、尊敬他们。

活动重点:

让幼儿认识厨房里的主要设备,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

活动难点:

体会厨房里叔叔阿姨的辛苦。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画面"厨房里的叔叔和阿姨" 娃娃家厨房设备(刀、砧板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堂

(让幼儿想了解厨房里面叔叔阿姨的工作)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吃营养的饭菜,那是谁为我们准备的这些饭菜呢?

(幼儿回答)老师:(厨房里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在忙着给我们做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厨房的各种设备,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知道叔叔阿姨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热爱他们。

2、了解厨房中几种主要设备的名称、用途,知道这些东西很大、很重,使用起来很累,初步感受炊事员的辛苦。

教师:你们认识这里的东西吗?

教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刀和砧板是用来切菜的,煤气灶点起火来可烧饭、烧菜,锅是用来煮饭。烧菜、烧汤的,铲子是用来炒菜的…..)教师:你们在家里看过妈妈或者是奶奶煮饭吗?

教师:他们是怎么煮饭的?我们厨房里的叔叔阿姨啊,帮我们煮饭好辛苦。

教师:因为我们幼儿园里有那么多的小朋友,老师,还有阿姨,都是吃那些叔叔阿姨做的饭菜,所以阿姨们要做很多很多的菜,洗很多小朋友的碗等会很辛苦。教师:叔叔阿姨每天除了做饭和做菜还要干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做点心、磨豆浆等)教师:叔叔阿姨每天要为小朋友磨豆浆、做好吃的点心;使小朋友们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工作很辛苦。

教师:所以啊,我们小朋友要对厨房里的叔叔阿姨有礼貌,爱惜他们做的饭菜,不剩饭,不撒饭,不挑食,我们吃点心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都要吃的干干净净的,珍惜叔叔阿姨的劳动成果。

3、请幼儿看幼儿用书画面,欣赏儿歌《炊事员》,进一步强化幼儿对厨房里叔叔阿姨的热爱之情。

教师:那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书里面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我们厨房里的叔叔阿姨,你们仔细听听儿歌说了些什么。

(老师朗读儿歌,幼儿进行回答。)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三、活动结束。

蒙氏课程教案小班篇8

设计意图:

五官是孩子们身上重要的器官,他们无时不刻地感受着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懂得去保护这些重要的器官。活动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孩子自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着它们的重要,逐步激发保护意识。

活动名称: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重点难点: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脸一个、五官。

4、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 引发兴趣

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一一摆放。)

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儿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操作探索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3、 交流协调

刚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4、 操作探索

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5、 交流协调

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6、 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