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古诗教案5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Monody 备课教案

想要写出有利于课堂发展的教案,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是老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预先起草的书面表达,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古诗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风古诗教案5篇

风古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俺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同学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知生字“庐、瀑”,并引导同学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知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身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俺会认”,同学自愿认读自身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同学,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调动同学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同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字,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同学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同学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俺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同学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只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俺让同学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俺故意让同学教俺画画,帮俺选颜色。同学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身感受最深的是当俺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俺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身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平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俺们的课堂上多让小朋友主动多让小朋友感悟多让小朋友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风古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老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老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揭示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认识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可爱,并带上这种成功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可爱,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 认识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风古诗教案篇3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俺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同学背诵古诗)古诗为俺们出现出美的意境,让俺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俺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效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同学,在感受画面后,启发考虑,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身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同学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同学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同学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同学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

(同学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同学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同学认读。

2、同学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同学评价。

4、同学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胜利的快乐,促进同学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同学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同学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同学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同学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身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同学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同学自学,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同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同学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同学评点。

4、同学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同学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同学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同学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同学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协助同学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俺会填”,引导同学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身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效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示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绩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风古诗教案篇4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风古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很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游戏,好吗?

我说上句,你接下句。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虚传啊!

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

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注意左边稍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

1、一起来读读:

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注意节奏。你看,注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获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

四、读准确、读流利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还有想读的吗?

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五、读诗知画面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身读读诗,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把你想到的画面说给同桌听听。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依次出现了哪些画面?

(一生自由说。)

情况一:

(同学说前两行或全部。)

1、说得真好。你能把西辞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说。)

来,看看示意图,你会说得更好。你再来说说。

你还想说。

孟浩然在西边的黄鹤楼辞别了李白,然后乘着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向东边的扬州驶去。

2、你看,画面动起来了。送别是在烟花三月的一天。

烟花三月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不时地说,使画面说丰满。)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怎么动的?)

真是一副美不胜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丰富。

3、谁能完整地把这些画面描绘一下。

4、说得真好!你能想着这些画面,读读前两行诗吗?

5、繁花似锦的春天,正是诗人们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好时候,而好朋友却要离开我了。我们也一边想着画面,一边读读这两行诗。

情况二:

(同学说后两行。)

1、你还想到了什么画面?

2、(说到“唯见、望”。)

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白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江水,陪送友人。人虽分,心相随,多么真挚的友情啊!

3、(说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吗?(不是)

(如答不出来: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李白久久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吗?)

那为什么说“孤”呢?

(孤独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想象出来了,画面也活了。

你还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画面想得更活呢?

4、谁能完整地把这些画面描绘一下。

5、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的想象,让送别的画面更加丰满起来了。

那你能想着画面,读读后两行诗吗?

6、我们也像他那样,一边想着画面,一边读这两行诗。

五、读诗悟情感

1、是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我们想象着画面,再读整首诗,看看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情况一:

(我体会到了他们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首诗。老师给你配点音乐。

情况二:谁还有不同的体会。请你读读。

哦,你的朗读展现了一个温情的送别局面。

情况三:你是想说还是想读?

2、请同学们再读读整首诗,读出你独特的感受。

3、真挚的情谊成绩了千古名篇。让我们把它背下来吧。

(自由读背。)

能背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课件音乐)

多美的人间真情啊!

五、读诗迁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读古诗、想画面、体会情感”这种方法欣赏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欣赏古诗的方法独自欣赏《送元二使安西》。(课件)音乐。

2、来,先把它读正确。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自由欣赏这首诗,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谁想谈谈?

(生自由谈。)

6、你想着画面,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诗。

7、能不能试背一下:

不一样的景,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送别里却蕴涵着同样的深情。

五、结束

1、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也要分别了。同学们,戴老师真舍不得你们哪!你们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诗给你们:

你们的确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离别之际,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用一句送别诗,或者自身想说的话都可以。

2、同学们,今天我们记住的不只是这优美的诗句,更难忘记的是人间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这样深情的送别诗改编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吗?

出示课件:

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把它改编成一个感人的送别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