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2-11-11 作者:Gourmand 备课教案

很多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都是会提前写好教案的,制定教案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

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

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

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

幼儿

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

a、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

b、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

幼: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

4、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

师: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活动评价: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

6、重要词汇:质地、用途、统计。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

2、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长绳短绳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绳子,看谁能想出好玩的方法。

2、自由玩绳: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玩绳,探索一人、两人和多个人玩绳的方法。

3、介绍玩法:

(1)跳绳:

幼儿可以一个人练习跳绳,还可以练习花样跳绳。

(2)踩绳跳:

每人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两手捏住绳子的两端,双脚踩在绳子的中间部位,两手拉紧绳子,双脚用力前跳。

(3)走小路:

两条绳拉成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做小路,幼儿在小路中间走,踩绳、出绳为犯规。

(4)走钢丝:

把绳子拉成直线或s形,幼儿踩绳前进。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幼儿活泼好动,让他们长时间坐着听你讲,肯定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让活动效果最好。此活动符合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生动、活泼、主动地玩耍,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探索绳子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教,幼儿被动地学。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了探究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并获得了自我认知、身体运动、语言、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关发展。

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了探究活动,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2.做一名爱清洁、讲卫生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美美和丽丽的形象图;幼儿会说儿歌《小弟和小猫》;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朗诵儿歌《小弟和小猫》,引出活动内容。

1.幼儿说儿歌《小弟和小猫》

2.提问

(1)小猫为什么不喜欢小弟弟?

(2)小弟弟最后洗澡了吗?他变干净了吗?

(3)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小朋友还是邋里邋遢的小朋友?

二、幼儿学说儿歌《谁最美》。

1.教师出示图片:美美和丽丽形象图,介绍美美和丽丽,进行启发式提问。

提问内容:

(1)这两个小朋友一个叫美美,一个叫丽丽,她们俩谁更漂亮?

(2)你喜欢谁?为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谁最美》,幼儿倾听。

3.提问幼儿儿歌名称及大意。

提问:

(1)这两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美美小脸象什么?

(2)丽丽小脸上有什么?大家叫丽丽什么?为什么这样叫她?

4.幼儿学说儿歌:尝试跟教师一起朗诵。

5.幼儿看教材相应内容进一步学说儿歌:边看教材上的图画边说儿歌。

三、教幼儿做一名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1.教师提问

(1)小朋友应该向谁学习?

(2)怎样做一名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呢?

(3)你准备怎样做?

(4)你想对丽丽说什么?

2.幼儿动手绘画,画出干净、漂亮的丽丽。

请小朋友动手画一画,把自己心中干净、漂亮的丽丽画出来。

活动延伸:

1.活动:我帮玩具洗个澡

2.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自己洗澡。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基于我对《纲要》的理解,学情的认知以及材料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分析:

数字6的组成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的内容,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实物素材为依托,旨在引导幼儿掌握6的不同组合形式,及发现其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这也正符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儿虽然依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所以我除了用图片法、情境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更会充分运用提问法、操作法等方式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通过探究发现懂得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图片和游戏能够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乐于助人。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

2.难点: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

四、活动方法:

我不仅采用了讲述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常见的教学方式,还采用了以下较为新颖的教法学法:

1.情境展示法:《纲要》中指出“”通过设置小猪伯伯卖水果、装苹果的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社会情感,注重领域间的渗透和融合。

2.多感官参与法:请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数一数来感知数学,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保持愉悦的情绪,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情境图片一副,用卡纸做成的苹果树一颗、苹果若干,箱子的平面图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的分与解组合。

3.环境创设:在墙壁上用大的卡纸布置一颗苹果树的样子,并且在上面贴上可粘贴的苹果卡纸。

六、活动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猪伯伯卖水果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流程: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在户外围成一个圈,一起玩数字6的抱团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播放音乐,小朋友们在圈中绕着同一方向走,音乐停止,每6个小朋友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