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6篇

时间:2022-09-28 作者:tddiction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起草的书面表达,只有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明确接下来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6篇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字词。

1、注音。

和谐(xi)豁(hu)达胸襟(jn)摒(bng)弃

迥(jing)异芥蒂(jid)嫉妒(jd)

2、解释。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淡泊:不追求名利。

摒弃:舍弃。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迥异:完全不同的意思。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二)导入

教师出示林则徐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学生说出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虽仅16个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四)阅读第一段。

教师讲解: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对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引用的内容,重点在于下联,强调“有容乃大”的道理。总之,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

五)精读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宽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一段的结构:总——分。

第一层是总述。三个“一种”是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四个层次的顺序,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

六)阅读第三段。

这一段是一个补充论证,或者说是退一步论证。作者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在最后一段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使自己的观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限制显示了作者表达的严密。

七)完成课后练习。

1、练习一。(让学生认识本文的现实意义。不求统一答案。)

2、搜集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法国笛卡儿)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爱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篇3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一课,知道了灰椋鸟的样子——(生齐答)“尖尖的嘴……黑乎乎的”。貌不惊人的灰椋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作者和他的同伴在一个下午前去林场观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快速读4、5两节。

二、学习4、5自然段

(待学生读完)问:

1、读了课文4、5两节,你知道什么原因使作者前去林场观看灰椋鸟(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十分壮观)

2、是啊,灰椋鸟归林场十分壮观,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

教法:分析与朗读有机结合。

a、“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众……从我们头顶飞过。”这句话从“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一批又一批”、“浩浩荡荡”这些词告诉我们灰椋鸟归林时是集体行动,飞行队伍花样之繁,且数量之多,可见场面之壮观。

b、“没有几分钟……,听到它们的叫声!”

这句话“没有几分钟”写出了灰椋鸟归林速度之快;“大部队”、“排空而至”写出灰椋鸟数量之多;“老远”写出了灰椋鸟叫声之响,叫声之欢。

理解“排空而至”(师)同学们,灰椋鸟归林时,一开始——(生齐说)“一开始还是一小群……陆续投入剌槐林”(师)没过几分钟——(生齐说)“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从我们头顶飞过。”是啊,这时的灰椋鸟可真可谓是“排空而至”。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灰椋鸟归林时,在天空中美丽的声势浩大队形,听到它们如雷般的叫声,你想说什么呢?(灰椋鸟归林真是壮观啊!)让我们呈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第一组读第1句,紧接着第一、二组读第2句,然后一、二三组读第3句,最后全班读第4句。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体会到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

因为林中有亲人,它们要与亲人团聚,分享食物,共享天伦天乐;林中有伙伴,它们要与伙伴共叙友情,互诉衷肠;林子是它们成长的摇篮,避风港湾,远行的加油站,是它们快乐的家园它们生活这儿是如此的快乐,如此幸福啊!

[结合文中语句等进行分析想象,说话,朗读,让学生充分体验灰椋鸟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对家园的热爱与依恋,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林子是灰椋鸟‘快乐家园’”]

4、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剌槐林和竹林,原本就很美丽的灰椋鸟的家园此刻变得更加浪漫而温馨,整个剌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同学们,你造成把“刺槐林和竹林说成是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吗?”

同意,讨论,(①剌槐林和竹林很漂亮,②灰椋鸟在林中唱歌、跳舞)

a、“看这几只刚落在枝……在翩翩起舞呢”嘴尖尖,背灰灰,黑乎乎的灰椋鸟作者认为它此刻美吗?字进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美:因为夕阳把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因为它们与伙伴汇合,与亲人团聚,心情愉快,神清气爽,在林中上飞下跳,身影活泼可爱。

b、“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如惊涛拍打岸滩”

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从这个打比方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舒适安逸环境,唱歌跳舞的灰椋鸟,此刻剌槐林和竹林,俨然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过渡:美丽的刺槐林和竹林,生活着如此快乐而幸福的灰椋鸟,它们唱歌,它们跳舞,它们满意地享受着人类为它们提供一切美好事物,它们心情地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的感激之情,作者被这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的欢乐起来,作者会欢呼什么呢?(生答)

回家路上,他不禁又想到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6节

1、自由读第6节,想想:作者在回来路上想到了什么呢?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说什么呢?

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本文作者徐秀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她曾在自然保护还从事鹤类研究工作,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寻找飞失的白天鹅,在涉水渡河时沉没了河底,以身殉职,为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写了一首哥《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播放音乐)

4、让我们怀着对徐秀娟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四、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着徐秀娟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的快乐与幸福,鸟儿在这儿安居乐业,可以说这儿是鸟的天堂,其实巴金爷爷也写过一篇文章《鸟的天堂》,在我们练习册上,课后大家找来读一读,品一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篇4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资源

搜集一些广告语

预习

设计练读《边疆小夜曲》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4)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5)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2.反馈。

3.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3)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4)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作业

设计1.背诵《边疆小夜曲》

2.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第进行宣传。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篇5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 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 的毅力, ( ) 的精神,( ) 承受( )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 轻轻哼着乐曲。

(2)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 桑兰没掉一滴眼泪。

(3) 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美好人生

天大不幸 坚强

微笑着承受

5、《雪儿》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