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钟》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钟》教案篇1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案:敲小鼓》...区别敲击鼓边的发出的声音和敲击鼓心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咚”和“哒”模仿小鼓说话,创编节奏。师:我的小鼓会说话,听听小鼓会说什么话?幼:咚咚咚,哒哒哒。师:我敲鼓心……(教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敲等多种形式自然完整地学唱歌曲。
2、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快速反应,唱准“咚”和“哒”。
3、感受、分享、交流演奏自制打击乐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小鼓一面、鼓锤两根;幼儿亲自收集的小鼓替代品若干;筷子人手两根。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倾听,启发幼儿用语言来表现鼓声,区别敲击鼓边的发出的声音和敲击鼓心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咚”和“哒”模仿小鼓说话,创编节奏。
师:我的小鼓会说话,听听小鼓会说什么话?
幼:咚咚咚,哒哒哒。
师:我敲鼓心……(教师说前半部分,等待幼儿用像声词接后半部分)
幼:咚咚咚
师:我敲鼓边……(同上)
幼:哒哒哒
师:请你教我的小鼓说一些好听的话,你想教小鼓说哪些好听的话?
(请幼儿用“咚”“哒”模仿小鼓说话,教师击鼓敲出相应节奏呼应,并请幼儿集体模仿练习节奏:x x |x .x x | x
x |x .x x |,运用“先行组织者理论”将歌曲中的难点前置,提前解决。)
2、教师击鼓范唱歌曲,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你们教我的小鼓说了这么多好听的话,我的小鼓高兴的都想唱了,你们听!
3、幼儿学唱歌曲。
⑴教师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接唱像声词部分。
师:当我敲鼓心时,你们就帮我说……(等待幼儿回答“咚咚咚”,并击鼓反应),当我敲鼓边时,你们就帮我说……(等待幼儿回答“哒哒哒”
并击鼓反应),我来唱,你来说,行不行?
⑵集体完整学唱2—3次。
师:你们一边跟我唱,一边帮我说,眼睛看着小鼓锤,准备好了吗?
⑶改变鼓声部分节奏,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即夸张的体态语),快速反应,唱准“咚”和“哒”。
师:这一次小鼓说的话“咚”和“哒”要变了,你们还能跟上吗?我们来试一试!
师:真了不起,和小鼓说得一模一样,小鼓又没有告诉你们它将说什么话,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是听出来的。
幼:我是看出来的,老师敲鼓心的时候,鼓锤是合拢的,小鼓发出“咚”的声音,我就唱“咚”;老师敲鼓边的时候,两个鼓锤是分开的,小鼓发出“哒”的声音,我就唱“哒”。
⑷集体完整演唱两次,要求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改变鼓声部分节奏,快速变换歌词。师:真了不起,一边跟我唱,一边帮我说,跟着鼓锤变一变,你们行不行?3 1 |5 — |1 1 5 5 | 3 3 3 |
敲小鼓敲小鼓我敲鼓心咚咚咚
| 1 1 5 5 | 4 4 4 |x x |x .x x | x x |x .x x |
我敲鼓边哒哒哒(咚咚哒哒哒咚咚哒哒哒)
5 5 | 5 1 |3 —| 5 5 | 5 1 | 2 —|
小鼓真好玩小鼓真有趣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咚咚哒哒哒咚咚哒哒哒咚咚哒哒哒哒
音乐《钟》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2.能正确演唱象声词,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引导幼儿初步根据歌曲的内容,学习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娃娃的哭声
2.布置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引导幼儿知道那些是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
2.课件:有小雨点`小青蛙
复习歌曲《小树苗快长大》
二、展??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幼儿敲几下,小鼓就响几声,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请名幼儿带有节奏变化的敲鼓,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歌曲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1)放娃娃的哭声
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2)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3)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4)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老师以自己轻轻地唱,轻轻地哄,轻轻地走,轻轻说话等言行和情绪来感染幼儿,使那种关爱他人的.情绪得到扩散,
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5)欣赏儿歌第二段。
3.幼儿与小鼓说悄悄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悄悄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4.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5.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教师:小妹妹睡觉了,我们去操场上玩吧,幼儿模仿小猫走轻轻离开。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
音乐《钟》教案篇3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散文诗,学习象声词: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学会用象声词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滴》,并通过歌唱、游戏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树叶、荷花、等图画若干,字卡“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各一套:幼儿人手一份胸饰树叶、荷花、小屋、窗户等图案
三、活动过程:
一、音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聆听下雨,观看画面
师:“小朋友门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天,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有一只小蝴蝶却和小朋友做的不一样,让我们去瞧瞧!”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学习象声词“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
1、 欣赏课件片段。
设疑小蝴蝶在做什么?他听到小雨点发出了哪些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完整欣赏课件,学习象声词及用动作表现
3、 (1):欣赏课件学习象声词“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
(2)寻找雨滴落下的地点。
师:“小雨点分别落到哪儿才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呢?
幼儿思考并总结:树叶上、小屋上、荷花上、窗玻璃上
(3)、探索小雨点落下时的状态。”
师: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象在做什么呢?
幼儿总结讨论:是和树叶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头、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三、学会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并能用演唱的形式表现儿歌内容
1、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内容串联起来,编成儿歌《快乐的小雨点》
2、师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儿歌的内容。
四、音乐游戏:小雨点的旅行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请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4、 师生共同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比小雨点还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2、通过多种形式(看图书、上网)等了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
音乐《钟》教案篇4
游戏目标:
能够灵活的做出各种手部动作。
游戏准备:
幼儿已能比较规范的进行手部的合拢放开动作。
游戏过程:
先熟悉并学会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节奏做出"合拢""放开""小手爬"等动作,并正确指出"眼睛""鼻子""小嘴巴"。
活动反思:
?合拢放开》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所以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听欢快的音乐产生愉悦的情绪。l734215396歌曲的旋律是在儿童最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是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学会歌唱。
幼儿都很喜欢学习音乐,而且也很喜欢游戏。游戏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幼儿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才不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中的乐趣。所以如果在《合拢放开》的活动中加入游戏,他们就跟能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学习歌曲也就更快,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钟》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中班上学期的一个音乐活动。歌曲节奏平稳,旋律柔和优美,歌词生动有趣,表现了小树叶勇敢、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节奏和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重点)
2、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间的亲密关系。(难点)
教学准备:
1、两份与歌曲绘制内容相结合的图谱
2、若干枯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初步探讨树叶离开树妈妈的原因。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观察树叶枯萎变成什么颜色)离开了谁?
小结:秋天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枯萎了,就离开了大树妈妈。
二、理解图谱。
1、教师出示两份图谱(分别为上、下段)
师:今天呐,我们就要来学一首歌跟小树叶有关的歌,余老师已经把这首歌画了出来,请你看一看,在这两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方式:我从这张图片上看到……)
小结:在这上面的每一张图片就代表一句歌词,今天啊我们就是用看“图谱”的方式进行学唱歌。小朋友们刚刚说的都很棒,那请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余老师看图谱念的歌词,跟你们说的一不一样。
2、教师有完整、有节奏的念歌词一遍。(把附点念出来)
3、提问:这首歌的题目叫什么?歌词共有几段?第一段(在上面黄色的),第二段(在下面绿色的)
4、分段解读:第一段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飘向哪里知道吗?心情怎样?第二段小树叶有没有害怕,它怎么说的?最后能回到妈妈身边吗?(初步感受两段歌词的不同情绪)
5、教师带领幼儿跟念歌词一遍。
三、学习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师:余老师啊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听?(注意唱出附点音符)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上的附点音符,解释附点音符的意思。
3、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谱学唱歌曲,重点提示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请幼儿创编动作,尝试边做动作边唱歌。
5、男女分段唱歌,尝试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要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虽然离开了妈妈,但是它的心永远都跟妈妈在一起,相亲相爱永不分离。
音乐《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毛驴》, 体验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快乐。
2、学习音乐知识:音的走向,能自己创编短小的具有明显音的走向的小乐句,并在乐曲的学唱中通过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的走向体验。
3、将与动物有关的`情景和声音导入教学,让学生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音乐。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和了解音的走向的音乐知识
教学难点:
学唱第一句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歌唱状态准备
1、声音状态,呼吸练习
虎叫,吃惊,张口吸气至腰间,憋住,呼气
2、相邻音练习
小松鼠跳台阶
二、音乐知识:音的走向
上行:
1、我们看见一只小鸟在草地上练习飞翔,你觉得它是从低处往高处飞呢?还是从高处往低处飞?(听不出,模拟着唱一唱)
2、徐老师用1 3 5 三个音模拟了小鸟往上飞的情景,在音乐里面,音由低到高往上进行,这样的音的走向,我们称为上行。(板书:↗上行)我还可以用几个上行的音3 5 6 来唱出现小鸟上行飞翔的歌,大家一起跟着钢琴唱一唱,你们也能用一些上行的音唱出小鸟不同的上行飞翔的歌吗?
下行:
1、听听老师唱的这个旋律,你觉得这一次小鸟怎样飞翔吗?
2、是啊,这一次小鸟是从高处往低处飞翔,在音乐里面,音由高到低向下进行,这样的音的走向,我们称为下行。(板书:↙上行)我还可以用几个下行的音6 5 3 来唱出现小鸟下行飞翔的歌,你们也能用一些下行的音唱出小鸟不同的下行飞翔的歌吗?
同音反复:这一次小鸟是怎样飞的呢?(横着飞,音没有高低变化,在一个音上反复,这样的音的走向,我们成为同音反复板书:→同音反腐)这一次,老师给你们的创编增加难度,要求用xx xx | x-||的节奏,我们先来拍拍这个节奏,老师先来编编小鸟横着飞的歌, 5 555|5—||你们也能编出小鸟不同的横着飞的歌吗?
2、节奏练习
听,响起了这样的声音,你觉得是什么动物来了呢?
你能模仿这个动物走路的节奏吗?
这个节奏里有很多的什么音符呢?(八分音符)
三、学唱歌曲《小毛驴》
1、学习第一句乐谱
老师用这个有很多八分音符的节奏创编了一个旋律,看这儿,我们先拍一下节奏,能跟着老师一起打着手号唱一唱。
跟钢琴唱一遍。(小老师指黑板)
你能找到这个乐句里音的有哪些走向的音吗?
让我们沿着音的走向再来唱唱乐谱,这次不打手号,要用声音表现出音的走向。
2、熟悉整首乐谱
这个有很多八分音符的节奏渐渐地形成了一首歌的乐谱,我们来看看,八分音符多吗?谁能指出来?
嗯,这首乐谱还有个特点呢,里面有些乐句是相似的,看这里有四个乐句,1234,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听力,你能听出哪几个乐句相似吗?
打手号接龙唱。师生接唱:生一、三句,师二、四句
教唱第二句的换气、第四句的3333 33
跟老师打手号试唱全曲。师生接唱第二遍,生能跟师则跟。
3、念歌词
学了这么久的乐谱,想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吗?
这是一首北京儿歌《小毛驴》,请你们仔细听,这首歌里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
老师范唱
生回答。是不是他讲这样呢,我们来看看视频?留意一下,我摔了一身泥时用了一个什么特别的词呢?
师生学念;咕噜噜噜噜 咕噜噜噜噜我摔了一身泥。
念歌词。用响板。先提示第三句前面换气。
4、唱词:
听范唱,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唱 ?
默唱,想象自己唱得和他一样好听。
生唱,处理。
四、巩固与拓展
加入动作、加入声势伴奏。
音乐《钟》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气温升高,万物复苏。种子在春雨的滋润下,要发芽,要出土,要长大。引导幼儿去观察身边环境的'变化。知道春天温度升高是种子发芽的季节。雨水浇灌是种子发芽的帮手。让孩子通过音乐学习更加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2、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歌唱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表现力的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电子琴、春天来了的图片、下小雨的声音、种子发芽的过程图。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组织教学,体验春天。
①猜谜语 ②看春天图片 ③说春天
基本环节:
揭示课题,学习新歌。
①听老师弹唱,了解歌曲。
②讲解歌曲内容意思。
③看种发芽的过程图。
④发散思维,鼓励发言。
⑤学唱歌曲,唱清歌词。
⑥自主演唱,大胆尝试。
⑦完整演唱,师生合作。鼓励幼儿极力表现。
结束环节:
老师评价,总结教学。
延伸活动:
我们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谁?
你会怎样感谢伴我们成长的人?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很好的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演唱形式还可以再多样化点儿。
tags: 活动设计
音乐《钟》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
活动过程:
一、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1、出示荷叶:
"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
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
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
二、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1、出示荷叶上的青蛙。
"谁最喜欢荷叶?"(青蛙)"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荷叶上吧!"(幼儿轻轻跳上荷叶)
2、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青蛙的叫声。
"青蛙在荷叶上喜欢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表现)"原来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声,它就像我们人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呱呱!呱呱!"(你好!你好!)"呱呱呱呱呱呱呱!"(今天我呀真高兴!)"呱呱呱!呱呱呱!"(真热啊!真热啊!)……
3、试着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
说明:当幼儿对青蛙的叫声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来提升幼儿对音乐高低变化的认识。"来来,我是一颗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这首歌曲幼儿非常熟悉、喜爱,它的旋律很具诙谐幽默的感染力,体现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时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适宜大班幼儿的嗓音特点。因此,将这首歌曲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改编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4、初步尝试同声合唱。
"你喜欢小青蛙还是老青蛙的歌声呢?为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演唱)"虽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同声合唱)说明:在熟悉的歌曲、音乐的高低变化、自主选择的叫声这三者的融合中,幼儿不仅获得了音乐的要素,更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
三、音乐游戏:青蛙下水歌曲《数蛤蟆》是幼儿熟悉的歌曲,将歌曲中的"蛤蟆"改编成青蛙,引导幼儿做出青蛙跳水的动作,在游戏中结束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